1980年的一天,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名譽所長,研究員穆舜英教授在新疆出土了一具距今已有3800年左右曆史的儲存完好的女性幹屍,女性的皮膚呈紅褐色,還稍有彈性,面部輪廓非常明顯,眼大窩深,鼻梁高而窄,下巴尖翹,具有鮮明的歐羅巴人種特征。
經過現代高科技圖像技術處理之後,一位生活在距今已有數千年曆史的美女栩栩如生地出現在我們的面前,她皮膚白皙,晶瑩剔透,美得不可方物,被世人稱之為:“樓蘭美女”。

圖檔來源于網絡
“ 樓蘭美女”是迄今為止新疆出土古屍年代最早的一具,距今約有4000年的曆史。她生前寂寂無名,并沒有留下太多的文字記載,死後卻轟動世界,留給了後人無限的遐想空間;她并沒有過多的曆史功過是非,僅僅留給世人貌美的永久話題……
樓蘭女子個個美若天仙,這在很多的史籍中都有記載,并且樓蘭美女不僅能夠讓凡夫俗子動心,更是能夠讓佛門高僧都為之側目;史書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說是曾經有一個高僧昙無谶來樓蘭弘揚佛法,受到樓蘭古國的熱情接待,但高僧在見到樓蘭公主的那一瞬間,就被其美貌深深的吸引了,他竟然不顧佛門禁令與樓蘭公主發生私情;但好景不長,高僧與公主的醜聞不幸敗露,為了免遭殺害,高僧隻能潛逃至甘肅,從此不敢再去樓蘭。可見,樓蘭美女的傾國傾城之姿。
樓蘭,一個讓中華民族魂牽夢繞了幾千年的名字,它是夢幻一般的存在,它是世人眼中神秘的象征;它是文人筆下絕代芳華般的聖地,它更是武将心目中心心念念被征服的目标。
它是那麼的令人着迷,卻又是那樣的神秘莫測。
1900年,由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組成的一支民間探險隊來到了塔克拉瑪幹東部的羅布泊地區;在這裡,這支探險隊遭遇了出發以來最大的一次沙塵暴,當時狂風大作,黃沙漫天,仿佛世界末日降臨。
就在斯文·赫定以為這一行可能從此回不去的時候,漫天的沙塵暴突然消失,呈現在衆人眼前的是一個巨大的儲存完好的古城;但是,古城裡卻一片寂靜,滿城荒蕪;衆人被眼前的一切深深的震撼了。
這座古城,就是著名的“樓蘭古國。”
由此,已經消失了千年的樓蘭古國,再次成為世人關注的焦點。
樓蘭在大陸曆史上已經成為了一種文化象征,它在大陸曆史文化中留下了大量的神秘符号,海市蜃樓般出現又消失的它,讓世人對它格外着迷。
幾千年前,在東方大陸的這片土地上,來自世界各地的最燦爛的文明在這裡互相碰撞,爆發出絢麗奪目的璀璨光輝。
如今,幾千年時光已過,樓蘭古國早已消失在曆史長河中,隻剩下滿城飽經風霜雨雪,時光摧殘的古建築在無聲的訴說着當年的絢爛輝煌。
那麼,這個神秘而古老的古城曾經是怎樣的一種繁華光景呢?它又為何會突然消失在曆史長河中呢?
一:起源
樓蘭古國在大約公元前176年左右建國,位于羅布泊西部,它的國土與敦煌相連,是古絲綢之路上的一個小國,國土面積大約12萬平方公裡,是古西域三十六國之一,在古代絲綢之路上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司馬遷在《史記》中曾記載:“樓蘭,姑師邑有城郭,臨鹽澤。”
但是,在公元630年左右,樓蘭古國卻在一夜之間神秘消失,如今隻留下了一片廢墟遺迹。
樓蘭古國屬于西域三十六國之一,據《史記·大宛列傳》記載,早在2世紀以前,樓蘭就是西域著名的“城廓之國”。
今天,我們再去新疆羅布泊地區,見到的隻有一望無際的戈壁沙漠,隻有漫天的黃沙以及号叫得嗚咽聲;但是,在很久很久之前,久到在西漢之前,甚至追溯到石器時代的羅布泊地區,樓蘭古國卻是另一番光景,這裡沒有荒蕪人煙的沙漠沙灘,隻有莺飛草長的水草平原;沒有漫天迷人的黃沙,隻有一眼惹人愛的碧綠;
根據曆史文獻記載,當時的樓蘭,是中國古代西邊最繁華的一座城市,藍天白雲,青山綠水,是一處不可多得的桃源之地,是人們幸福生活的一處樂園之地,森林覆寫面積更是達到了百分之四十左右。
而且這裡的居民生活幸福,安居樂業,他們跟中原人一樣,種植小麥,飼養牲畜等,生活用品完全不需要從外界“進口”,能夠自給自足。
而樓蘭地處羅布泊附近,當時的羅布泊還不是現在的荒無人煙之地,而是有着一大片水草湖泊,畜牧業,漁業相當發達,無數生靈栖息在此地。
而生活在此地的樓蘭百姓,通過捕魚,打獵,種植等方式,盡情地享受着大自然的慷慨饋贈,仿佛置身天堂之中。
然而,關于樓蘭人到底是何種族,他們生前是當地的土著還是外來人口遷徙而來?這些問題至今是一個曆史迷案,也是衆多曆史學家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
相傳,在公元前4000年前,一支以遊牧為主的歐巴羅人從西邊遷徙到羅布泊地區,那裡碧海藍天,水草豐美,這支外來人口就從此定居在了這裡,再也沒有移動過,一直到漢武帝時期,張骞出使西域的時候,這裡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強大的民族-樓蘭古國。
而關于樓蘭古國,曆史上則有一個美麗而動人的愛情傳說。
相傳在公元前3世紀左右,在北方草原上有一個強大的部落,部落酋長有一個兒子叫羅布諾爾,羅布諾爾是一個極其聰慧的人,好學并且英俊的男子,他不想安安靜靜的繼承父親的王位,他想變成一個被人尊重的有文化的人,于是,他隻身一人來到樓蘭古國,學習歌舞等。
而當時,教授羅布諾爾歌舞的老師是一個擁有很大一片葡萄園的人,每年葡萄成熟時,羅布諾爾總是會親身采摘下飽滿的葡萄,放入土陶瓦罐中,再加入新鮮的鴿子血,經過秘方配制,釀出來的葡萄酒非常美味可口。
而每當有慶典的時候,羅布諾爾的老師總是喜歡拿着他釀制而成的葡萄酒去招待貴客,久而久之,羅布諾爾盛名遠播。
有一年,羅布諾爾受樓蘭國王相邀,接待來自外國的使臣,在宴會上,羅布諾爾與樓蘭公主木塞萊斯一見鐘情;年輕的男女相愛,愛情之火非常熾烈,他們經常在葡萄園的葡萄架子下面偷偷私會,訴說着相思之苦;每次相會,羅布諾爾總會帶着自己親手釀制的葡萄酒和公主同飲,兩人你侬我侬,在美酒的作用下,感情更加濃烈。
可是,好久不長,由于政治的的需要,國王把木塞萊斯公主嫁給了龜茲太子,相愛的一對年輕男女至此分開。
但是,羅布諾爾卻一直深深地愛着木塞萊斯公主,他每年都會親手釀制葡萄酒,送給公主,并且在瓦罐上刻上思念的詩句,等待着公主有朝一日能夠回到他身邊;而木塞萊斯公主終于因為思念成疾,因病去世。臨終之際,公主特地囑咐,要把刻有情人詩句的瓦罐跟随她一起陪葬,就像自己的情人就在身邊一樣。
而羅布諾爾在公主去世之後,拒絕回到草原繼承王位,整日裡坐在公主的墳前飲酒,呼喚着公主的名字。
後人為了紀念這個感人的愛情故事,就把這種酒取名叫木塞萊斯,意喻是忠貞的愛情。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能夠知道,當時的樓蘭雖然經濟發達,文化昌盛,但是實力弱小,隻有依靠“和親”政策才能得以生存。
我們也能夠知道,當時的樓蘭是一個集政治,文化以及經濟為一體的國度,它東通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犁,西南到若羌、且末。
除此之外,古代“絲綢之路”的南、北兩道從樓蘭分道;至此,青山綠水,水草豐富的樓蘭古國,憑借着這一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一躍成為當時最重要的國際交通樞紐,連接配接着東西方文化的交流紐帶。
而當時的樓蘭,人口隻有幾萬人,兵卒幾千人,軍事孱弱,但卻是文化,經濟中心;它處于連接配接東西方的一個交通樞紐上,是以當時的漢朝使臣隻要出使其他國家,必然要經過樓蘭這一地區,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決定了樓蘭古國的命運。
二:曆史的宿命
樓蘭古國在中國曆史文獻中的記載不多,而在衆多的曆史文獻中,以《漢書·西域傳》以及玄奘法師的《大唐西域記》為主,而樓蘭的曆史非常悠久。
幾千年前,在華夏民族大地上,生存着衆多的國家,而對于中原大地上的人們來說,西域是一個陌生的詞彙,更是一個遙遠的世界。
對于中原百姓來說,遙遠的西域地區,那裡是一片一眼望不到盡頭的無盡荒漠;而在那無盡的荒漠中,卻能夠看到一片綠,而這片綠,猶如地圖上一個特殊的點,安靜卻閃閃發光的伫立在那裡,仿佛在無聲的告知世人,那裡是有着生命存在的。
那裡,就是西域三十六國之一,也是三十六國中,最負盛名和神秘的樓蘭古國。
在西漢初期,樓蘭古國還不屬于任何國家勢力,它隻是一個弱小的國度,有時候充當北方強大的匈奴的耳目,有時候又會倒向漢朝這邊,在漢王朝和匈奴這兩個強大的國家之間巧妙的左右搖擺,艱難的維持着政治生命。
一直到漢武帝時期,張骞出使西域之後,打通了絲綢之路,是以,漢武帝經常派遣使者出使西域,而當時願意出使西域的都是一些亡命之徒,畢竟西域路途遙遠,要穿過一眼望不到頭的戈壁沙漠,要經過很多的國家,路途遙遠,并且兇險重重,一般人肯定是不願意遭這個罪的,隻有那些野心大,又沒門路的人,他們願意冒險出使,想效法張骞,能夠一躍封侯拜将,從此走上人生巅峰。
這樣的人充當使者,眼光格局肯定是不行的,是以他們在達到那些西域小國中,可謂是作威作福,眼高于頂,甚至有的人仰仗漢王朝的實力,對當地百姓進行勒索甚至殘殺;
當時,漢朝是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連北方的遊牧民族匈奴都被打得擡不起頭來,可謂是威名赫赫;也是以,造成了西域很多小國對漢朝使者比較抵制,不想為他們提供食物。
而當時,被漢朝使臣迫害最嚴重的,就是樓蘭,樓蘭長期遭到漢朝使臣的迫害,一怒之下,開始主動攻擊漢朝使臣,并且還把漢朝使臣的行蹤出賣給了匈奴,讓匈奴在半路截殺。
這一行為惹怒了漢武帝,于是,漢武帝出兵讨伐樓蘭。
在強大的漢朝軍隊面前,樓蘭王隻能投降,向漢朝納貢稱臣,并且派遣樓蘭王子遠赴西漢做質子;但是,弱小的樓蘭夾在漢朝和匈奴兩個超級大國中間,不管哪一方,都是小小的樓蘭無法得罪的;是以,樓蘭王也派遣了另一個質子遠赴匈奴,表示在西漢和匈奴之間保持中立狀态。
此後,漢武帝為了得到汗血寶馬,命飛将軍李廣率兵攻打匈奴的屬國大宛,而此時的樓蘭王勾結匈奴,在城内設下伏兵阻擊漢軍,再次激怒了漢武帝,漢武帝再次派兵讨伐匈奴,并且抓了樓蘭王。
而這一次,樓蘭王要求将樓蘭國舉國遷入漢朝境内,成為漢朝的一部分;漢武帝沒有同意樓蘭王的要求,隻同意将樓蘭王送回國内。
《漢書·西域傳》中記載:“負水儋糧,送迎漢使,又數為吏卒所寇,懲艾不便與漢通。後複為匈奴反間,數遮殺漢使。”
對于中原漢人北方匈奴人來說,樓蘭給人的印象就是首鼠兩端,搖擺不定,沒有絲毫的忠誠可言,有的隻有眼前的利益;而對于樓蘭人來說,一切都是為了生存,畢竟自己太過于弱小,并且夾在兩個超級大國之間,怎麼選擇都是錯誤的,一個不好就是灰飛煙滅的下場。
而樓蘭的問題在漢武帝時期一直沒有得到解決,或許是漢武帝根本就看不上這樣一個弱小的國家,一直到漢昭帝時期,樓蘭問題才得到了徹底的解決。
上一任樓蘭王去世之後,本應該由在漢王朝做質子的王子回去繼承王位,可王子悲痛欲絕,不願回國,是以王位由其弟弟繼承,但新王繼位不久就去世了,匈奴趁此機會扶持昔日在其國内做質子的王子回國繼位;是以,新繼位的樓蘭王跟匈奴關系更加親密。
樓蘭新王登基之後,出使西域的漢臣在樓蘭得不到任何的食物和補充,樓蘭視漢朝為大敵,且背後有匈奴大國撐腰,此時的樓蘭王國跟漢朝的關系是非常不好的。
漢昭帝登基之後,派遣傅介子出使樓蘭,在樓蘭王給傅介子準備的宴會上,傅介子趁其不備,突然暴起,直接把樓蘭王給殺了,另立在漢朝做質子的王子回國繼承了樓蘭王位,并且改國名為:鄯善,漢朝派遣軍隊駐紮在樓蘭境内;自此,樓蘭徹底臣服于漢王朝,樓蘭王城也被視為漢朝屯墾戍守的重地,從此為讨伐匈奴和西域諸國獲得了主動權。
漢朝徹底接管樓蘭之後,樓蘭古國變得更加興旺,一直到唐朝時期,樓蘭都一直是中國的邊陲重鎮,唐朝詩人王昌齡有詩曰:“青海長雲暗雪山, 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但是,唐朝之後,樓蘭古國卻漸漸地在曆史上消失了。
這就是樓蘭古國在曆史上留下的全部記載,雖然隻有寥寥數筆,但後人讀完之後,眼前自然而然會出現一副壯闊而美麗的畫卷:一個駐紮在漫天黃沙中的西域小國,依靠羅布泊的天然地理優勢,安靜祥和的生存了漫長的歲月,不與世争,隻是安安靜靜的活着。
但是,由于漢朝和匈奴的強勢,讓這個西域美麗的小國,黯然地退出了曆史舞台。
也許,在漢朝臣民的心目中,樓蘭這個弱小的國度隻能是任人宰割,在他們經過樓蘭時,樓蘭動用了整個國家的力量給他們提供補給,這本就是天經地義的事情,至于樓蘭人在之後是死是活,活得又是怎樣的艱難,那根本不是強大的漢王朝臣民能夠考慮的事情。
但是最終,艱難求存的樓蘭還是沒能逃過曆史的宿命,在王朝變遷的曆史趨勢之下,樓蘭漸漸地被中原人們所遺忘,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漸漸的不再被人們所提及,直至成為曆史長河中的一粒沙塵。
三:樓蘭消亡的曆史傳說
東漢時期,樓蘭依然在絲綢之路上占據着重要地位,此後幾百年樓蘭也一直是内地通往西域的重要交通樞紐;再後來,樓蘭古國就漸漸淡出了曆史,直至神秘的消亡。
樓蘭古國的消失至今也是一個曆史謎團,沒有準确的一個說法;野史曾言,樓蘭的消失是因為受到了詛咒,這種說法看上去不太可信,但是,樓蘭曆史上發生的種種怪事又不得不讓人回顧這個傳說。
相傳,在很久以前,樓蘭古國發生戰争,樓蘭國王一路奔逃,終于擺脫了追兵,等他回過神來才發現,自己竟然在不知不覺之中,一口氣逃到了一處墓地,在這處墓地裡,樓蘭國王遇到了一個神秘而美麗的女子,兩人一見鐘情,相愛了。
不久之後,樓蘭打敗了敵人,國王重新回到了樓蘭,但他深愛着這個女子,于是他回到墓地,準備接這個女子去自己的國度,但等待他的,隻是一方墳墓,女子早已經悄然離世,隻留下了一個小女孩。
國王沒有接到自己心愛的女人,隻帶回了一個小女孩,并且封小女孩為樓蘭公主,對她十分寵愛。
女孩長大之後,繼承了她母親的完美基因,長得特别漂亮美麗,是以,王國之内追求者甚多,甚至西域阗國的王子都專程來樓蘭求婚。
但是,此時的樓蘭,正面臨着史上最大的一次戰争,柔然鐵騎悍然入侵樓蘭,為了保住樓蘭,國王被迫把公主許配給了柔然可汗。就在公主與阗國王子約會的當晚,公主被困在宮中,阗國王子前來赴約,但是卻把一位蒙着面紗的女子當成了樓蘭公主,此後,二人約定每晚都來此地相會。
之後,當絡國王子和蒙面女子頻繁相會之後,終于知道了女子名叫蘭娜,也看到了面紗之下隐藏着的絕世容顔,俄國王子深陷其中,深深的愛着這名叫蘭娜的女子,卻不知道,這名女子根本就不是樓蘭公主。
之後,阗國王子協助樓蘭國王擊退了柔然鐵騎,取得大勝;國王為了感念英國王子,遂将樓蘭公主許配給他。
卻不料,就在新婚之夜,當王子揭開公主面紗的那一刻才發現,每晚與他相會的女子并不是樓蘭公主,一時之間傻了眼,竟然丢下了公主獨自離開了。
公主得知王子認錯了人,把她當成了另外一個女人的時候,十分憤怒,于是,她決定要報複王子。
她将王子心愛的女人蘭娜給抓了起來,并且謊稱她已經把蘭娜給殺死了,王子得知心愛的女人已經死了,傷心欲絕之下,竟然自殺殉情。
公主沒有料到王子竟然對蘭娜感情如此之深,甯願殉情也不願意娶她,于是更加憤怒,她把所有的怨恨都發洩在蘭娜身上,她在樓蘭舉行祭祀儀式,讓蘭娜發誓永遠不再愛王子,蘭娜不肯,公主就把王子的頭顱交給蘭娜,蘭娜抱着王子的頭顱,肝腸寸斷。
蘭娜在悲痛欲絕的情形之下,選擇永遠地去陪伴自己心愛的男子,于是,他自殺身亡,并且在自殺之際,念出了掌管樓蘭的死神的名字,對樓蘭古國進行永久的詛咒。
果然,在蘭娜自殺之後,樓蘭古國的氣數仿佛一夜之間耗盡,開始漸漸地走向衰敗,羅布泊上遊的河流開始幹涸,生意盎然的大漠綠洲開始漸漸的被黃沙所覆寫,樹木開始枯萎,動物大量的死去,水資源開始匮乏,樓蘭人不得不開始背井離鄉,尋找其他的安身立命之地。
而此時的樓蘭公主卻悔恨交加,不該為了一己之私逼死一對有情人,導緻國家衰亡。
有一天夜裡,公主做了一個夢,她夢見了自己的母親,母親告訴她,她有一個和自己長得并不像的孿生妹妹叫蘭娜,在出生的時候就被人收養了。
直到此時,公主才意識到,原來她竟然親手逼死了自己的親妹妹,她悔恨交加,悲痛欲絕,終于在悔恨中痛苦地死去。
之後,樓蘭古國也漸漸地消失了。
這當然隻是一個悲傷的傳說故事,是後人無法了解樓蘭古國消失的具體原因而編纂出來的。
四:樓蘭古國消失之謎
在夾縫中生存的樓蘭古國,随着時代的變遷,漸漸地淹沒在大漠黃沙之中,成為曆史上的一個符号。
直到1901年,瑞典民間探險家斯文·赫定,在塔克拉瑪幹沙漠中發現了一處古城遺迹,但殘破古老的城池呈現在世人面前的時候,人們才突然驚醒,消失了千年的樓蘭古國終于重見天日,原來,這一古老文明真實的存在于這個世界的曆史上。
那麼,樓蘭古國消失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麼?曾經水草豐美的羅布泊為何變成了一片茫茫沙漠?是什麼原因導緻了綠洲文明樓蘭古國變成了人迹罕至的戈壁沙漠呢?
随着時代的變遷,如今的科學技術水準早已經不是幾千年之前可以相比的了,現代的曆史學家和地質學家針對樓蘭古國的研究一直沒有停止,關于樓蘭古國的神秘消失也得出了以下幾種說法:
其一:樓蘭古國消失于戰争。公元5世紀左右,樓蘭古國開始衰敗,後來北方強敵入侵,樓蘭城破,逐漸被遺棄。
其二:樓蘭消失于生态環境惡化。樓蘭古國坐落于羅布泊邊上,由于羅布泊生态環境長期遭受破壞,上遊河水被截斷後改道,導緻羅布泊缺水嚴重,而樓蘭的生存又不得不依賴于羅布泊;是以,在嚴重幹旱缺水的情況下,樓蘭人民開始大量地背井離鄉,遷徙到别處,樓蘭也就随之而衰敗,直至徹底消亡。
其三:羅布泊的南北遊移。随着青藏高原的崛起,羅布泊開始由南向北遷移,最後導緻整個羅布泊幹涸;不僅如此,羅布泊的幹涸也與人類過度開發羅布泊有關,最終導緻綠洲變成沙漠。
其四:中亞遊牧民族入侵。也有一部分人認為,樓蘭的消亡跟中亞遊牧民資的入侵,導緻本土文化消失有關;當地居民都逃往别處,樓蘭也就不複存在了。
其五:樓蘭被疾病瘟疫毀滅。傳言從外地傳來了一場瘟疫,奪去了樓蘭城内大部分人的生命,而剩餘的小部分樓蘭居民,也都逃往其他地方,樓蘭就此消亡。
最後:樓蘭被生物入侵。這種說法沒有什麼根據,說的是一種從兩河流域傳入樓蘭的骷髅昆蟲,他們以食肉為生,并且沒有天敵,進入樓蘭之後,城内大批居民被昆蟲分食,其餘人逃往别處,樓蘭成了一座空城,至此消失。
其實,關于樓蘭消失的說法有很多,翻遍史書,還有說是被隕石墜落炸毀的,但都沒有什麼事實根據。
現今的人也隻能從零星的曆史典籍中找出一些蛛絲馬迹,在根據樓蘭的地理環境加以猜測,我個人還是比較偏向于羅布泊幹涸導緻的樓蘭古國消亡之說,因為曆史上的羅布泊本身就是從一片湖泊變成了遍地黃沙,但是,至于羅布泊是怎樣幹涸的,其實衆說紛纭,目前為止也沒有定論。
我覺得,作為普通人的我們,沒必要去計較樓蘭古國為什麼會消失,隻需要知道,在中華大地上,曾經出現過這一絢爛的文明,并且在曆史長河中迸發出熾烈的光芒就可以了。
後記:
樓蘭古國是曾經絲綢之路上異常繁華的一個古國,随着曆史的變遷逐漸被埋入黃沙地底,它的出現與消亡就如茫茫沙漠中的海市蜃樓,神秘美好但觸不可及,近在咫尺,卻遠在天涯;美麗而善良的樓蘭美女也成為了後人心中永遠的遺憾,不得一見。
但是,在曆經幾千年風霜雨雪的中華大地上,曾經出現過太多的國家和民族,他們或強大,或弱小,他們都曾經擁有過燦爛的文明,但卻随着種族的消亡而湮滅在曆史塵埃中。
而我們中華民族,卻是一個擅于記錄的民族,我們無論如何發展,都不忘曆史,不忘初心,從《史記》到《資治通鑒》,從《漢書》到《明史》,那些曾經出現又消亡的,那些曾經真實存在于中華大地上的曆史文明,古人都以一張張竹簡帛書,一個個鮮活生動的文字記錄了下來,傳承後人,告誡後人。
中華民族最值得驕傲的地方并不是這片土地上曾經出現過多麼輝煌燦爛的文明,而是這些文明都被我們的先人前輩記錄了下來,一代代傳承,才有了如今的中華文化精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