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朱棣舉行了長達一個月的閱兵,聲勢轟動了整個亞洲

朱棣舉行了長達一個月的閱兵,聲勢轟動了整個亞洲

對于現代各國來說,閱兵既是宣示國家實力,增強民族凝聚力的方式,也是擴大國家影響力的重要手段。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曆史上,幾次大閱兵,令人心潮澎湃。而在明朝曆史上,咱們的永樂皇帝朱棣也曾經有過一次震驚世界的“大閱兵”并持續将近一個多月,令各國使節大開眼界,紛紛贊賞,并向其示好。永樂十九年三月,“狩獵”在北京北邊的懷來正式開始,共調軍隊10萬人,兵種繁多、武器豐富,足以讓觀者瞠目結舌。不僅有步兵方陣、騎兵方陣、弓箭方陣、長槍方陣、火器方陣,還有極具有地方特色的四川“土狼兵”、“白杆兵”方陣。尤其是其中所展示的各式各樣、新奇先進的高科技武器,諸如“火龍槍”、“火龍車”、“虎威炮”等等更是令人大開眼界。

朱棣舉行了長達一個月的閱兵,聲勢轟動了整個亞洲

為了展現大明國威,朱棣還邀請了27個國家的使節一同“觀禮”。這些國家使節觀禮之後都有什麼感想啊?萬分震驚、強烈震撼自不必說,據說在閱兵之前帖木兒國使臣死活不肯向朱棣磕頭跪拜,但在觀禮之後竟二話不說乖乖向朱棣行了跪拜之禮,還将其國王父親的坐騎親自獻給了朱棣。據載這場大閱兵一共舉行了長達一個月,聲勢之大轟動了整個亞洲。堪稱古代曆史上最牛的閱兵了。朱棣為何興師動衆舉行如此盛大的閱兵呢?

朱棣舉行了長達一個月的閱兵,聲勢轟動了整個亞洲

明朝是推翻元朝而起,但成吉思汗建立的“四大汗國”三個仍在。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調動40萬大軍,分三路北進,把遠逃漠北的北元皇廷徹底打成“遊牧民族”,但此後,大量曾在元朝任職的蒙古族、回族官員,流亡到中亞、西亞各國,這些“外來的和尚”拼命地鼓動所在國君主對明朝采取敵視态度。朱棣登基後,一面派遣鄭和下西洋,宣揚國威,另一面派遣陳誠出使西域,帖木兒帝國的繼任者沙哈魯放棄仇華政策,遣使向明通好,恢複了朱元璋時代“宗主國”的關系。但是中亞各國“反華勢力”仍在永樂四年,帖木兒大舉東征,号稱百萬大軍,實際兵力20萬,不久後帖木兒帝國諸皇子争位,陷入内戰,所謂東征中國,可謂癡人說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