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介紹了遼國一代戰神耶律休哥,本文要介紹的則是另外一位遼國的将領,這個人名叫耶律沙。與耶律休哥一樣,他也出現在楊家将故事當中。然而在這些文藝作品中,耶律沙的命運比起耶律休哥就要悲慘的多,他稱得上是小說當中的倒黴蛋,不僅多次敗在楊家将手中,最終還死于楊七郎之手。

耶律沙這個人物,在曆史上也是真實存在的。盡管文藝作品中被楊七郎所殺是虛構,不過在真實的曆史山,耶律沙也的确是個運氣非常不好的遼國大将。下面就根據《遼史·耶律沙傳》及相關史料對這個人物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耶律沙,字安隐,出生于遼國貴族家庭,其先祖曾在遙辇氏手下擔任過宰相一職,在契丹貴族中享有盛譽。耶律沙的早年經曆不詳,但在遼穆宗耶律璟時期已是南府宰相,到了遼景宗耶律賢稱帝後,他被委以“總領南面邊事”之權,後來又因戰功被加官為守太保,由此可見耶律沙在遼國政壇的地位。
乾亨元年(公元979年),宋遼之間首度爆發激戰,史稱高粱河之戰。在戰争的開始階段,耶律沙曾率部進至白馬嶺一線,準備向宋軍發動進攻,卻不料突然遭遇大隊宋軍。
耶律沙本想等後軍趕到後再與宋軍交戰,卻又遭到耶律敵烈、耶律抹等将領的強烈反對,無奈之下隻得倉促發動進攻,結果遭到宋軍的伏擊,耶律敵烈及耶律沙的兒子耶律德裡等五将斃命,全軍傷亡慘重。幸好後來耶律休哥及時趕到,這才避免了全軍覆沒。
在随後進行的太原一戰中,耶律沙知恥而後勇,與耶律休哥等将領一起大敗宋軍,宋太宗趙光義改穿便服逃走,宋軍傷亡數萬将士。耶律沙也因為此戰戰功被免于追究白馬嶺兵敗的責任。
不過,就在随後不久進行的太原之戰中,耶律沙與韓匡嗣遭到宋軍的伏擊,傷亡慘重。據《遼史·韓匡嗣傳》載“匡嗣不聽。俄而宋軍鼓噪薄我,衆蹙踐,塵起漲天。匡嗣倉卒谕諸将,無當其鋒。衆既奔,遇伏兵扼要路,匡嗣棄旗鼓遁,其衆走易州山,獨休哥收所棄兵械,全軍還。”
這一仗的失利,引起遼景宗的震怒,下令将耶律沙誅殺,幸好皇後進行勸阻,耶律沙這才保住了性命。此後耶律沙又曾經參與了幾次南侵之戰,先後擊敗宋軍将領劉廷讓、李敬源。到了統和六年(公元988年),耶律沙病逝。
參考書籍:《遼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