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馬遜全球副總裁、亞馬遜雲科技大中華區執行董事 張文翊
钛媒體注:「探路2022」是钛媒體年終策劃專題,邀請各行業 TOP 創業領袖一起回顧過去一年的行業變化和企業成長,同時共話新邏輯、展望2022。本文為亞馬遜全球副總裁、亞馬遜雲科技大中華區執行董事張文翊對話钛媒體App「探路2022」欄目,以下為張文翊對行業未來的展望。
作為一個科技人和産業人,回顧2021年,我認為有這麼幾個關鍵詞深刻影響了行業的發展程序與方向:“數字化”、“全球化”、“可持續”。
首先是“數字化”。
2021年,新冠疫情的陰霾未散,疫情的不确定性依然影響着各行各業的發展。這種不确定性,讓更多企業意識到了數字化轉型和重塑的重要性,也加速了其邁向數字化的步伐。而這些數字化轉型和重塑的背後,都離不開雲的支援。憑借提供“拎包入住”的創新環境,“按需付費”的高靈活性和有效降低成本,以及降低了新技術的使用門檻三大優勢,雲計算已成為新一代數字經濟創新發展的重要驅動引擎。 “十四五”規劃中,也将雲計算定義為未來數字經濟七大重點産業之一,展現了雲計算作為整個數字經濟創新發展的“技術底座”的重要作用。
我們看到,各行各業、各種規模、各種類型的企業都在加速“上雲、用數、賦智”,也在探索上雲後如何更好地利用雲及最前沿的技術加速企業的轉型和創新。
例如,整個汽車行業都在朝着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發展。全球各地的汽車廠商都在利用我們的雲服務從産品設計和創新、車聯網和出行、數字化使用者體驗、供應鍊等方面進行業務創新、甚至進入新的賽道。比如,亞馬遜雲科技幫助豐田建立了一個移動服務平台(Mobility Services Platform),通過對接入該平台的車輛資料進行收集、管理、分析,用于開發汽車出行服務,如汽車共享、基于駕駛行為的保險服務、車輛保養通知等。
在制造業,中國制造業雖然總量世界第一,但數字經濟規模卻位列第二,這說明中國制造業數字化比例仍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和空間。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有非常多場景,如數字化工程與設計、高效營運、智能工廠、互聯産品與服務等。在推動制造業企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方面,亞馬遜雲科技與全球很多企業都有深入的合作,比如幫助TCL在雲上建立了智能資料湖,打通了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各業務線之間存在的“資料孤島”,幫助TCL充分挖掘和利用資料價值進行數智化轉型和創新。通過全面整合營運資料,TCL每天可以高效地運作190個以上作業、産生200多個BI報表;并且通過将智能裝置資料全面接入資料湖,TCL實作了資料驅動的業務和産品創新,創新效率提升逾50%。
其次是“全球化”。
過去一年,雖然疫情對全球的溝通和交流帶來了許多障礙,但“全球化”依然是許多企業發展的重要方向,一個能支撐全球業務版圖布局的技術基礎架構正成為越來越多企業重點思考的戰略問題。
在2021年的《财富》世界500強企業中,就有143家中國企業上榜。我們也看到大量的中國品牌正在通過出海,邁向全球化。從趨勢來看,中國的出海企業正在經曆從勞動密集型、資本密集型的産品出口到高技術産品、新興商業模式輸出的轉變;從最早的網際網路工具出海、到跨境電商和遊戲出海、到視訊和短視訊出海、再到現在越來越多的智能裝置制造商甚至科技服務提供商的出海;從簡單的商品出口,到樹立全球品牌。這些都展現了中國的出海正向更高利潤率、更強品牌性、更強科技力的行業擴充。
亞馬遜雲科技一直積極響應國家對外開放戰略,助力全球化,推動“外循環”。我們希望利用全球廣泛的基礎設施覆寫、領先的安全合規理念、廣泛而深入的雲服務、豐富的合作夥伴解決方案、以及亞馬遜全球一體化的資源,持續賦能這些企業的全球化。比如安克創新、海信、美的、OPPO、塗鴉智能、中集、網易遊戲等中國企業,都在利用亞馬遜雲科技加快海外業務拓展。
另一方面,來自商務部的資料顯示,2020年,中國所吸收的外資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外資流入國。在世界财富500強中有98%的企業都在中國進行投資。同時,中國越來越多政策和法規的出台或者修訂,也釋放出了積極的信号,推動跨國企業進一步在中國投資發展。
全球有數百萬的客戶已經在通過亞馬遜雲科技上雲轉型,建立了完善的雲上技術架構。當他們進入中國發展業務時,亞馬遜雲科技全球一體化的團隊和全球一緻的技術架構能夠帶給跨國企業最好的體驗。同時,亞馬遜雲科技擁有引領行業的安全合規理念、實踐和服務,能夠為客戶輕松解決在安全合規方面的顧慮和擔憂。亞馬遜雲科技自然也就成為他們在中國發展的最佳選擇。如西門子、施耐德、豐田互聯、輝瑞、拜爾、聯合利華,都在通過亞馬遜雲科技中國區域加速業務落地以及本地創新。
最後是“可持續”。
面對日益嚴峻的氣候挑戰,各國都已設立相應的碳中和目标。今年全國兩會,“碳達峰”、“碳中和”這兩個目标也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我認為,數字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不僅應該滿足經濟的長遠增長,還應該積極應對環境挑戰,這就需要企業充分利用創新技術,合理制定碳中和路徑。可以看到,“可持續”已成為企業未來發展的大勢所趨。在2021年,也有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踐行可持續發展的承諾。
亞馬遜希望成為推動可持續發展的變革者,這是我們創始人貝索斯的願景,我非常認同,這也是亞馬遜雲科技為之努力的目标之一。我們結合自身的資源和優勢,已經推出了一系列的舉措。
我們定義了雲上的責任共擔模型,即亞馬遜雲科技負責雲自身的可持續性發展,而客戶需要樹立符合可持續性發展的思維模式和技術架構。
對亞馬遜雲科技來說,我們的責任将通過不斷提升資料中心的效率和使用可再生能源來實作。我們的雲資料中心的能源效率是一般企業資料中心的3.6倍,運作相同工作負載可比傳統本地資料中心的碳足迹減少80%。而我們的自研晶片Graviton3處理器支援的計算執行個體與同類型執行個體相比,也可以節省高達60%的能源消耗。在可再生能源方面,我們已經設定了目标,到2025年,實作全球基礎設施 100% 使用可再生能源。目前,亞馬遜已經是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企業采購商之一,并且在中國也已經宣布了兩個由亞馬遜支援的可再生能源項目,包括在山東的太陽能項目和吉林省的風能項目。
對于客戶來說,我們認為他們可以從三個方面來承擔自己的責任。第一,在提升代碼效率、應用架構和資料存儲的設計等方面,應該有可持續發展的思維模式,并選用更好的技術幫助實作可持續發展,比如我們鼓勵客戶采用亞馬遜雲科技的無伺服器serverless技術,借助無伺服器的極緻伸縮能力,為客戶的應用提供最佳的資源使用率,進而降低能耗。第二,借助亞馬遜雲科技良好架構架構的第 6 個支柱——可持續發展,獲得關于可持續的進行軟體開發的相關指導。第三,由于亞馬遜雲科技還即将推出一款客戶碳足迹工具(Amazon Carbon Footprint Tool),以此監測雲中工作負載的碳排放量,同時這個工具還會預測随着亞馬遜各種可再生能源項目的上線将幫助客戶的工作負載降低多少碳排放量,我們希望客戶未來也可以充分利用這個工具。
亞馬遜還在帶動更多企業加入可持續發展的行列。2019年,亞馬遜釋出了《氣候宣言》,目标是在2040年實作所有業務線零碳排放,提前10年實作《巴黎協定》的目标,全球已經有超過200個企業加入。此外,亞馬遜還成立了氣候宣言基金(Climate Pledge Fund),計劃投資20億美金,支援其他企業創造可持續發展的産品、服務和技術。
我們也意識到,企業要實作可持續發展的目标,離不開技術人才,是以,我們也一直緻力于幫助全球培養雲計算人才。2019年我們宣布,到2025年,将在全球投入數億美金,為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900萬人提供免費雲計算技術教育訓練,助力他們提升技術能力,而中國也在這個計劃之中。
一直以來,亞馬遜雲科技都緻力于植根中國,賦能客戶的重塑,加速客戶全球業務拓展,加強本地人才培養,進而促進行業轉型,助力數字經濟發展,并讓全社會共同受益。
我們希望雲可以賦能更多産業、解決更多的現實挑戰。通過上雲,更多人、更多企業也将有機會賦能他人。也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賦能更多創新,幫助更多的客戶找到他們的重塑之路,成為“探路者”。
作為雲計算領域的“探路者”,亞馬遜雲科技在未來的一年也将持續不斷地進行創新與突破,繼續推出引領行業的雲計算技術與服務,讓雲變得更加靈活、成本更優、延遲更低,覆寫更廣。我們不斷重構雲計算底座,為客戶的不同工作負載提供最佳成本效益;通過像5G、物聯網和衛星服務等創新技術,把雲推到更多的邊緣;推動資料、分析和機器學習的無縫內建,探索更強大的雲上資料解決方案,幫助客戶推動業務洞察、決策,取得成功;聚焦行業,推出更多垂直行業的定制化産品和服務。最後,我們還加大投入,提高基礎設施和雲服務的效率,幫助客戶實作可持續發展目标。
在業務層面,我們繼續植根中國,加大投入,為客戶提供更好的基礎設施;與光環新網和西雲資料協作,加速全球雲服務和功能在中國區域的落地;融合全球與本地的豐富客戶實踐,幫助各行各業的傳統企業快速擁抱雲,帶動傳統行業轉型;深耕金融、制造、汽車、零售與電商、醫療與生命科學、媒體、教育、遊戲、能源與電力等行業,通過亞馬遜雲科技服務各垂直行業端到端全産業鍊的豐富經驗,加速海外客戶落地、中國本地客戶轉型和創新,以及本地行業的更新。當然,我們也将繼續幫助亞馬遜雲科技合作夥伴提高業務能力和技術水準,豐富和提升中國的雲産業鍊,進而更好地服務客戶。
中國是我們全球發展布局中最重要的國家之一,我們對未來在中國的長期發展充滿信心。作為全球雲計算行業的開創者和引領者,亞馬遜雲科技将始終堅定踐行對中國客戶的長期承諾,更好地融入本地發展體系,參與和推動中國的數字化程序,讓全社會共同受益于數字化帶來的美好未來。(本文首發钛媒體App,内容為受訪者第一人稱表述,編輯/秦聰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