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對于三國中“劉歇業”的軍事實力一直有所疑問,尤其是在前期,劉備關羽張飛去哪,在哪打敗仗,跟随的主公也是一個接一個失敗,而劉備失敗後就換一個主公,可謂是前半部一直在打敗仗,直到赤壁之戰之後,占領了荊州才開始走上正軌。
可為何在這一路敗仗中,各個地方勢力對于“劉歇業”的軍事實力卻一直非常推崇呢,為何郭嘉、周瑜,程昱等人都對其評價頗高?

???
實際上,劉備在取得荊州之前,一直是在各個勢力裡面投靠,而這個勢力失敗後,去另一個勢力也不嫌棄他,還給與他很高的身份,比如打了曹操又投靠曹操,投靠了曹操又跟曹操打,打完了還去投靠袁紹,還投靠劉表,不是說大佬們最痛恨兩面三刀的小人麼?那麼劉備為什麼可以遊走于各個勢力之間而不受猜忌呢。????
實際上,劉備幹的都是雇傭兵的買賣,隻要保證了後勤保障,劉備就要去打最艱苦的戰鬥,去啃最硬的骨頭,也正是因為這種原因,“劉歇業”早期一直打敗仗,而劉備、關羽、張飛依舊被曹操、孫權等人譽為當世名将。這也是劉備在各個勢力之間遊走而不受猜忌,并且有獨立指揮權的原因。劉璋在遇到困難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找劉備幫忙,就是因為劉備早期的雇傭兵屬性。
在“劉歇業”身上,我們大概可以得出,一個人軍事能力的高低,不完全是單純的勝敗可以決定的,敗仗也分勢均力敵和非戰之罪,是以“劉歇業”的敗仗那麼多,三國中卻無一人對其的軍事才能報以懷疑。
簡單點說,劉備本來就是一個團的團長,卻經常去打師級的仗,對面明明是師級的兵力,還不一定穩赢,而且劉備每次輸了還可以東山再起,迅速組織人馬站起來,這樣也就讓其他勢力覺得劉備是當世枭雄,關羽、張飛是當世猛将。
如果大家喜歡曆史方面的東西的話,可以關注小編,小編每天都會發一些關于曆史方面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