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國時期三大巨頭曹操、劉備、孫權,年輕時誰更出色?

漢桓帝時,曹騰為大長秋,是皇後宮裡的總負責人。曹騰是宦官被封為費亭侯,宦官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太監。曹騰為了繼承香火,收養了曹嵩。曹嵩這個人曆史上沒有詳細的記載,他做到了太尉,太尉是與丞相、禦史并稱三公之一,是掌管軍事的最高長官。曹嵩最了不起的是他生了一個很厲害的兒子,他就是曹操。曹操是三國時曹魏的開創者,是中國曆史上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軍事家。曹操不止在中國廣為人知,就是在世界上喜歡曹操的人也不在少數。而曹騰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個,死後被追封為皇帝的太監。說起曹操自然會想到劉備、孫權,因為他們就是三國時期的三大巨頭。今天我們根據曆史的記載,來分析一下曹操、劉備、孫權,誰年輕時更出色。

三國志-武帝紀第一:太祖少機警,有權數,而任俠放蕩,不治行業。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國橋玄、南陽何颙異焉。玄謂太祖曰:“天下将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三國時期三大巨頭曹操、劉備、孫權,年輕時誰更出色?

根據三國志,曹操年少的時候很聰明,做事有謀略。但是他這種聰明和謀略,又不用在正常的地方,天天在外面做些亂七八糟的事,是以史書上記載任俠放蕩,不治行業。當時大家都認為曹操就是一個小混混,不會有什麼出息的。曹操的父親是太尉,是最高軍事長官,是三公之一,可以說曹操就是典型的高官子弟。但是他的爺爺是宦官也就是太監,曹操在高官後代中是一個異類,并不被人接受。是以年少的曹操比較放縱自己,不拘小節,來顯示自己的與衆不同。當時所有人都認為曹操就是個小混混,隻有兩個人看出了曹操的與衆不同,并且給出了很高評價,他們是誰?一個是南陽何颙字伯求,東漢名士,他為人正直,膽大,參與謀刺董卓不成,最後悶悶不樂,生病而死。另一個是橋玄官至太尉,他對曹操評價很高,治理亂世平定天下,非曹操不可。橋玄懇切地對曹操說:“我見過很多的天下名士,沒有人及得上你。我以後老了,我的妻兒就托付給你。”

曹瞞傳雲:太祖年少時好飛鷹走狗,遊蕩無度,其叔父數言之于嵩。太祖患之,後逢叔父于路,乃陽敗而?口;叔你怪而問其故,太祖曰:“卒中惡風。”叔父以告嵩。嵩驚愕,太祖口貌如故。嵩問曰:“叔父言汝中風,已差乎?”太祖曰:"初不中風,但失愛于叔父,故見罔耳。"嵩乃疑焉。自後叔父有所告同,嵩終不複信,太祖 于是益得肆意矣。

三國時期三大巨頭曹操、劉備、孫權,年輕時誰更出色?

曹操小的時候不務正業,他的叔叔多次向曹操的父親告狀。曹操很是煩惱,有一次在路口看到叔叔,于是裝中風,嘴歪了。曹操的叔叔問其原因,曹操說碰到惡風了。曹操的叔父連忙告訴了曹操的父親,可是令人驚奇的是當曹操的父親看到曹操時,一切正常。曹操的父親說:“你叔叔不是說你中風了嗎?”曹操說:“不曾中風,因為叔父不喜歡我,是以才罔言。”自此曹操的叔父再告狀,曹操的父親不再相信了。這導緻了曹操更頑劣。其實知子莫若父,曹父對兒子肯定是很喜歡,也一定認為自己的兒子會有出息,但是自己的弟弟來告狀,又不能置之不理。而曹操這次用計謀成功阻止了叔叔的告狀,一方面是年少的曹操有計謀;另一方面是曹操的父親想要給曹操更多的空間。其實曹嵩是東漢太尉,是到三公之一,那可是漢朝最高的軍事長官啊,這麼厲害的人,怎麼會被曹操這小小的計謀所騙呢?再說自已的兒子是什麼樣人,他不明白嗎?曹操這個叔叔也是個熱心腸,也是因為自己的侄兒不争氣而着急。縱觀曹操的一生,對自己的族人是相當的好,相當的重用,如曹仁、曹洪等等,這也說明曹操的族人還是相當不錯的。曹操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用重法治理了混亂京都。五色棒明示于人,不懼強權!曹操做得很漂亮。這時的曹操向世人展示他的與衆不同,從此登上了曆史的舞台。

曹瞞傳雲:太祖初入尉廨,繕治四門。造五色棒,縣門左右各十馀條,有犯禁者,不避豪強,皆棒殺。後數月,靈帝愛幸小黃門蹇碩叔父夜行,即殺之。京師斂行,莫敢犯者。近決寵臣鹹疾之,然不能傷之,于是共稱薦之,故遷為頓丘令。

三國時期三大巨頭曹操、劉備、孫權,年輕時誰更出色?

劉備有一個高貴的出生,漢中山靖山之後,皇室宗親。可是在三國三大巨頭中,隻有劉備早年生活的艱難。父親早逝,劉備和母親相依為命,販履織席。劉備家東南方向有一棵桑樹,這是古樹,長得高大而茂盛,就像皇帝出行的車蓋一樣,來往的行人對這棵樹稱贊不已,這是一棵神奇的樹。劉備小時候和同宗的小孩做遊戲,他說:“終有一天我做羽葆蓋車。”羽葆蓋車,是指皇帝出行專用的車輛。這裡就有一個奇怪的事,幼小的劉備怎麼會說出乘羽葆蓋車這樣的話?我的觀點是,劉備這一族作為漢室宗親,劉邦的後人,雖然到了東漢末年淪落為平民百姓,但是他們在日常生活肯定以漢室宗親自居,有很強的家族榮譽感,以至于年幼的劉備深受影響。年幼的劉備能說,當乘羽葆蓋車,也不足為奇,也可能劉備的小夥伴也說過。唯一不一樣的是劉備最建立的蜀漢,乘坐羽葆蓋車也是必然,是以在曆史上留下了記錄。曾經年幼的我們曾經也說過是要當科學家、将軍等等豪言壯語,可是現在卻碌碌無為又有誰記住我們的話呢,這和劉備截然相反啊。乘羽葆蓋車,也是劉備的理想啊!

三國時期三大巨頭曹操、劉備、孫權,年輕時誰更出色?

三國志-先主傳:先主幼孤,與母販履織席為業。舍東南角籬上有桑樹生高五丈馀,遙不望見童童如車蓋,往來者皆怪此樹非凡。或謂當出貴人。先主年少時,與宗中諸小兒于樹下戲,言:“吾必乘羽葆蓋車。”叔父子敬謂曰:“當勿妄語,滅吾門也!”年十五,母使行學,與同宗劉德然、遼西公孫瓒俱入九江太同郡盧植。德然父元起常資給先主,與德然等。元起妻曰:“各自一家,何能常爾邪!”起早:“吾宗中有此兒,非常人也。”而瓒深與先主相交。瓒年長,先主以兄事之。先主不甚樂讀書,喜狗馬、音樂、美衣服。身長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顧自其耳。少語言,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好交結豪俠,年少争附之。中山大商張世平、蘇雙等赀累千金,販馬周旋于涿郡,見而異之,乃多與之金财。先主由是得用合陡衆。

三國時期三大巨頭曹操、劉備、孫權,年輕時誰更出色?

當劉備說必乘羽葆蓋車,換來的是同族叔父劉子敬的怒喝,不要胡說八道,你會害死我們的。其實年幼的劉備不懂事,言語不恰當,叔父可以去教育他,結果隻是簡單粗暴地怒喝。為什麼會這樣?究其原因是劉備和母親相依為命,生活過得拮據,而且父親的早逝更是失去了靠山,導緻大多數的族人對劉備并不好。三國志中先主劉備,話不多,喜怒不形于色,恰恰和年少遭遇分不開。當周圍的人對你不好時,當你表現出一點不滿時就要面對不友好的族人,你會怎樣?曹操最信任的是家族裡的人,孫權的家族也很強大,唯有劉備一生中最信任的是他結交的朋友關羽和張飛而不是族人。

典略曰:平原劉子平知備有武勇,時張純反叛,青州被诏,踐從事将兵計純,過平原,子平薦備于從事,遂與相随,遇賊于,備中創陽死,賊去後,故以車載之,得免。後以軍功,為中山安喜尉。

三國時期三大巨頭曹操、劉備、孫權,年輕時誰更出色?

劉備是個不喜歡讀書的人,他喜歡音樂,衣服,馬和結交豪俠。劉備更是以勇武被世人所熟知。他以軍功被任命為地方長官,可是皇帝并不想這些有軍功的人把持地方。于是派督郵到州郡,淘汰因軍功的做官人,劉備恰恰是這些人中的一個。劉備很是氣憤,他帶着手下的人,破開督郵的房門,大喊奉上司的指令捉拿督郵。用繩子把督郵綁起來,在荒無人煙的州郡邊界,把自己的官印系到督郵的脖頸,用鞭子狠狠抽打,最後要殺了督郵。在督郵的苦苦哀求下劉備才沒殺掉督郵,棄官而去。年輕時的劉備也是個熱血青年!

典略曰:“其後州郡被诏書,其有軍功為之長吏者,當沙汰之,備疑在遣中。督郵至縣,當遣備,備素知之。聞督郵在傳舍,備欲求見督郵,督郵稱疾不肯見備,備恨之,因還治,将吏卒更詣傳舍,突入門,言“我被府君密教收督郵。”遂就床縛之,将出到界,自解其绶以系督頸,鞭杖百馀下,欲殺之。督郵求哀,有釋之。

劉平仇恨劉備,雇傭刺客刺殺劉備。劉備還蒙在鼓裡不自知。結果這個刺客見到劉備,以現他是了不起的人是個英雄,被劉備圈粉了,于是放棄了刺殺,可見劉備的魅力。劉備對外則堅決抵禦外寇,對内搞活經濟,對人禮遇,沒有什麼架子,同坐同吃,深受人們的愛戴,跟随他的人很多。劉備曾說,惟德惟賢,能服于人。他百折不撓在四十多歲時奮起,曆經千辛萬苦開創了蜀漢,與他年少時的經曆是分不開的。

魏書曰:劉平結客刺備,備不知而待客甚厚,客以狀語之而去。是時人民饑馑,屯聚沙暴。備外禦寇難,内豐财施,士之下者,必與同席而座,同簋而食,無所簡擇。衆多歸焉。

三國時期三大巨頭曹操、劉備、孫權,年輕時誰更出色?

孫權在十五歲的時候,就進入了官場。有兩個人到他作出了評價。漢朝的使者劉琬評價孫說,雖然孫氏兄弟都很出色,但是壽命都不長,唯有孫權生來相貌不凡,有貴人之相,而且長壽。這有兩層意思一、孫權很出色;二、孫權有福氣。根據曆史的發展也證明了這一點,古人的識人之術是非常的厲害。第二個人是孫策,他認為孫權非常有管理才能。在一次宴會中孫策說:“在座的各位,都将是你孫權的手下。”孫策作為長兄對孫權很是期待,對孫權大力培養。後來孫策被刺重傷時,他選孫權作為接班人,孫權也不負孫策重望,守住江東基業,成功地創立東吳政權,可以說不負父兄的期望。

三國志-吳主傳:孫權字仲謀。兄策即定諸郡,時權年僅十五,以為陽羨長。郡察孝廉,州舉茂才,行奉義尉。漢以策遠修職貢,遣使者劉琬加錫命。琬語人曰:‘吾觀孫氏兄弟雖各才秀明達,然皆祿祚不終,惟不終,惟中孝廉,形貌奇偉,骨體不恒,有大貴之表,年又最壽,樂試識之。’

三國時期三大巨頭曹操、劉備、孫權,年輕時誰更出色?

孫權為人大氣,對下屬仁厚,做事有決斷,會用人。赤壁之戰孫權力排衆議,重用周瑜、魯肅,依靠東吳老班底程普、黃蓋等人,聯合劉備,硬是讓一代枭雄曹操铩羽而歸。曹操曾說過,生子當如孫仲謀,給了孫權很高的評價。如果不是孫權與曹操年齡相差太大,曹操這句話會是這樣,天下英雄唯有仲謀、玄德和操爾。而武聖人關羽、和一代英雄劉備,同樣是敗于孫權手下。關羽大意失荊州,劉備夷陵之戰,孫權硬生生把蜀漢迅猛崛起之勢打斷。可以這樣說孫權敗了曹操,讓曹操失去了一統天下的機會。孫權大敗劉備,結果劉備白帝城病死,劉備英雄一世但最後也沒有恢複漢朝江山。孫權了不起,大敗曹操、劉備,不愧為三國三大巨頭之一啊,如果不是孫權,那麼曹操就統一天下了,那有後來的三國三分天上。孫權最經典的一句話是,能用衆人力,則無敵于天下矣;能用衆智,則無畏于聖人矣。魏、蜀、吳要論謀士、和武将,吳國謀士、武将是不如曹魏和蜀漢,是墊底的存在。呂蒙是個無名小卒,不被世人所知。孫權的勸學,讓呂蒙脫胎換骨。當時的人都說,士别三日當刮目相看,非吳下阿蒙。當關羽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雄才大略的曹操都害怕了,要遷都以避關羽的鋒芒,史書有一句形容當時關羽的威勢,威震華夏!可是關羽敗在呂蒙之下,可見孫權的過人之處,能用衆人之力。

江表傳曰:堅為下邳丞時,權生,方頤大口,目有精光,堅異之,以為有貴象。及堅亡,策起事江東,權常随。性度弘朗,仁而多斷,好俠養士,始有知名,侔于父兄矣。每參同計謀,自以為不及也。每請會賓客,常顧權曰:“此諸君,妝之将也。”

三國時期三大巨頭曹操、劉備、孫權,年輕時誰更出色?

結束:曹操少年時不務正業,世人都瞧不起他,包括他的叔叔。然而他的父親對他還是包容的,知子莫若父。不為官二代所容納的曹操,有治理天下的雄心壯志。識得他的隻有橋玄和何颙。劉備父親早亡,與母親相依為命,童年的劉備經受過不少磨難。堅強,能忍耐,禮賢下士,造就蜀漢開國君主劉備。孫權天生貴相,父兄給予很大期望,他肩負振興家族的重望。他很優秀,曹操說生子當如孫仲謀。三國時期三大巨頭曹操、劉備、孫權,年輕時誰更出色?如果讓我來說誰年輕時更出色,我認為是劉備,因為他真是從草根一步步起來的。他的堅強、忍耐、和禮堅下士,最後成功,是多少草根的榜樣啊。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劉備就是從小做到大,從弱做到強的成功範例!惟德惟賢,衆望所歸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