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生态文明建設——加快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作者:光明網

作者:高世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所長)

李維明(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資源政策研究室主任)

2021年,大陸生态文明建設開啟了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作生态環境品質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新階段。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上司下,各地區各部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保持生态文明建設戰略定力,統籌資源節約、污染治理、生态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實作了“十四五”良好開局。

一是加強碳達峰碳中和戰略謀劃部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上司小組成立,“1+N”政策體系陸續釋出,各項任務加快部署落實。二是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産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持續調整優化,石化、鋼鐵等重點行業轉型更新加速,光伏、風能裝機容量、發電量保持世界首位,新能源汽車生産和銷售規模繼續位居全球第一。三是持續強化減污降碳協同治理。青山綠水、藍天白雲繼續增多,生态環境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四是不斷完善生态文明制度體系。頒布《關于建立健全生态産品價值實作機制的意見》,積極建構生态産品價值實作制度架構;正式實施《長江保護法》《黃河流域生态保護和高品質發展規劃綱要》;全球覆寫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場在大陸正式啟動上線交易。五是持續推進全球生态文明建設,參與建構更合理的全球生态文明治理體系。成功舉辦《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第一階段會議,正式通過“昆明宣言”,呼籲各方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正式送出《中國落實國家自主貢獻成效和新目标新舉措》和《中國本世紀中葉長期溫室氣體低排放發展戰略》,推動《聯合國氣候變化架構公約》第二十六次締約方大會取得積極成果;持續推進綠色“一帶一路”建設。

同時,目前大陸生态文明建設還面臨諸多挑戰:統籌經濟發展與能源總量控制、經濟轉型與能源安全的長效機制亟待建構;能源體制機制改革有待深化,現代能源治理體系和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亟待建立;生态環境監管效能有待進一步增強,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機制亟待建立健全;綠色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尚未理順,綠色産業支援體系和生态産品價值實作機制尚不健全;深度參與并引領全球氣候治理的能力和水準有待提升,綠色“一帶一路”建設亟待加速。

2022年,我們須正視困難、堅定信心,正确認識和把握目前生态文明建設的新形勢新任務,切實加強生态文明領域統籌協調、加快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具體而言:一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此指導生态文明建設領域的政策制定、具體實施、研究開展。二要建立健全“1+N”政策體系及其執行機制,統籌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争取盡早實作由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加快建構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和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完善碳市場配套制度體系和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機制,建立溫室氣體資料統計核算、資料管理及履約長效機制。三要創新綠色科技體制機制,加大政策支援,加快重點領域前沿關鍵技術研發、推廣和應用;研究完善資源全面節約、集約、循環利用保障機制,推進資源綜合利用、碳中和等專項立法以及節能法、循環經濟促進法等的修訂工作。四要加快建構減污降碳協同增效頂層設計和政策措施,強化國家生态文明試驗區綜合試驗作用,建立健全生态産品價值實作機制和生态保護補償機制,以及排污權、用能權、用水權、碳排放權市場化交易有效運作和風險管控機制。五要提升生态環境監管效能,持續完善自然保護地、生态保護紅線監管制度。六要研究深度參與全球氣候治理機制,提升履行國際公約的能力、實效,加快綠色“一帶一路”建設,加強應對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保護等領域國際合作,協同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應對氣候變化,推動共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氣候治理體系。

《光明日報》( 2022年01月20日07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