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決斷:科學決策的七種武器

作者:龍行天下139

一、決策不是決定,也不是決心。

決策是面對不容易判斷優劣的幾個選項,做出正确的選擇。是在優劣勢相當的情況下拿主意,是一個糾結的心理過程。

有的人能為幾十塊錢的東西貨比三家,可是面對人生重大選擇卻異常草率。這大機率就是随波逐流貫了,不但不講究決策科學,而且缺乏決策意識。

二、科學決策四個步驟

1.看看自己有哪些選項

錯誤做法:有什麼選項就從這些選項裡選

正确做法:想想能不能給自己增加幾個選項

2.評估每個選項的優劣

錯誤做法:确認偏誤,先入為主地喜歡和堅持某個選項

正确做法;多向别人尋求意見,獲得一個客觀的評估

3.從這些選項中選擇一個

錯誤做法:被自己的短期感情所左右

正确做法:要從長遠考慮

4.為一旦決策錯誤做好準備

錯誤做法:過度自信

正确做法:給未來一份保險

用中國話來說就是:奇計百出、實事求是、從長計議、未料勝先料敗。

三、真正的決策必須得有多個選項

如果隻能yes或no,長期看有52%決定是錯的,增加一兩個選項,選錯的比率下降到32%。哪怕僅僅意識到自己還有别的選項,你的決策水準也能大大改觀——因為你現在不是鑽牛角尖思維了。

四、怎麼給決策增加選項

最簡單的做法“借鑒”。思路就是尋找亮點。在大多數都失敗的局面下,看那幾個成功是怎麼做的。有了各種選項後,要把多個選項擺在面前 桌子上,把所有方案都擺出來,統一選擇就像古代謀士一次性給主公三個注意:上策、中策、下策。

五、重大決策不糾結的三個辦法

1.設立反對派:決策過程沒有反對派,就好像庭審隻要法官沒有辯護律師。個人決策時也應找幾個朋友提反對意見,幫你用理智戰勝情感“求罵醒”

2.從遠處旁觀:以旁觀者的視角觀察自己。10/10/10法則10分鐘、10個月、10年三個時間尺度考慮問題。

3.價值觀:就是你設定的“優先級”,什麼更重要,什麼最重要。

六、用别人預測自己的正确方式

當我們預測未來的時候,首先想到自己并不比别人特殊,基礎比率是做好參考資料。基礎比率就是以前的人,做同樣的事,做到的平均水準。我們既要尊重一般知識,又能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七、進階的科學決策就是“不科學”的決策

對實幹家來說,并沒有什麼“謀定而後動”的決策。他是一個動态過程,先動起來,先試水,看情況再調整,想起來小馬過河的故事。

實幹家所謂的“科學”,不是要不要做這件事,而是把握好一開始的力度,小規模測試。用試水方法創新,有三個原則:1.盡可能嘗試新事物;2嘗試要可控,確定不帶了災難性後果;3獲得回報,從結果中學習,随時調整做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