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藍蓮花 妙啊
“剛剛,國内網際網路大廠的軍備競賽結束了。”一位網際網路行業的朋友在剁椒TMT的社群裡發出這樣的感歎。
今天有消息稱,位元組跳動戰略與投資部解散,原一号位趙鵬遠帶着5個人轉去總裁辦,負責公司的整體戰略。整個戰略投資部部分轉入業務線做戰略,部分請走。
位元組跳動回應表示,公司年初對業務進行盤點和分析,決定加強業務聚焦,減小協同性低的投資,将戰略投資部員工分散到各個業務條線中,加強戰略研究職能與業務的配合。相關業務和團隊還在進行規劃讨論。
“第一次感覺自己距離被優化這麼近,半年前差點去了位元組财務投資團隊,能感受到他們很努力的在做有價值的事情。”有朋友惋惜道。
“今後再也不用擔心跟位元組搶項目了。”一位一級市場投資人這樣感慨:“目前至少對VC是有好處的,大廠有錢又有資源,VC搶項目根本争不過。”
2021年,位元組跳動以90億的價格收購VR公司PICO,這樣的價格就曾引發行業熱議。有媒體報道稱,在位元組跳動接觸之前,PICO的估值大約在10億美金,甚至更低。

賣給有錢又有資源的大廠,曾經是無數創業公司最為理想的歸宿。
而網際網路大廠也因遍及各行業的投資布局,被稱為“創業公司收割機”、“地表最強CVC”。每個季度的報表上,即便主營業務營收不如意,也總能靠投資業務交出一份漂亮的業績。
但現在,這樣的時代可能要過去了。
這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大廠以前靠投資維持優勢的領域,将成為那些新創業公司充分競争的沃土。
“以前小公司很難在遊戲、線上音樂、搜尋、電商等領域有所作為,最終隻能進入大廠的生态圈,給大廠打工,而未來,可能會多一些成長為新巨頭的機會。”一位網際網路行業從業者表示。
解碼位元組投資部:戰投+财投,“瘋狂搶項目”
“我聽說戰投組可能内部轉崗戰略了,如果一時之間成立不起新基金的話。财投的人也确實沒有他們的用武之地。”一位曾在位元組跳動任職的前員工對剁椒TMT表示。
據上述員工介紹,位元組的投資部主要分為兩個部門,一個是戰略投資,另一個是财務投資。
戰略投資主要是根據位元組的業務布局做投資,比如在2019年上線了免費網文平台番茄小說後,位元組連續投資了包括塔讀文學、鼎甜文化等在内的5家網文公司,這樣的布局就是為番茄小說提供内容庫。
而财投更注重财務收益,跟位元組本身的業務發展未必有直接的關聯。目标是通過投資,實作現金資産的保值增值。
2021年1月,位元組曾入股健康即食品牌鲨魚菲特,鲨魚菲特創始人強小明曾在采訪中表示,位元組跳動投資鲨魚菲特的重要前提是看好年輕人健康飲食賽道,而鲨魚菲特是這一賽道的頭部品牌。
位元組跳動投資資料圖,截止時間:2020年8月
不過在投資之後,位元組也會為這些品牌在自己的平台上提供扶持。據強小明曾介紹,融資完成後,位元組為鲨魚菲特對接了專門的電商團隊進行業務輔助。
此外,參半、空卡、Manner咖啡等品牌的投資,都屬于财投部門的業務動作。
在2020年夏天該員工在職時,财務投資部門還隻是戰略投資下面的一個小分支。當時位元組的戰投部門一共有80多個員工,其中有一半都是實習生,之後戰投部門開始獨立出來。
晚點在2021年3月的報道中曾提到,位元組的财務投資部門有員工 12 名,其中 3 名聚焦在消費項目投資,另外還有 2 名員工在看消費領域時也會覆寫其他領域,該部門負責人為楊潔,其曾任紅杉資本副總裁。
不同于其他部門的層層分級,位元組戰投部門的架構非常簡單,“位元組戰投部負責人是趙鵬遠,上級是張一鳴,下級就是我們打勞工。”這位位元組前員工說。
“站隊時代”或将結束
所謂戰略投資,其實也就是通過并購,幫助網際網路公司快速進入相關産業。這也是很多網際網路公司在入局新賽道的最優選擇。
在阿裡布局本地生活時,完成了對外賣服務平台“餓了麼”的收購。2016、2017年先後兩次投資餓了麼,投資總金額達到22.5億美元,2018年又以95億美元的價格全資“餓了麼”。之後阿裡收購百度外賣,調整為餓了麼星選業務,再與口碑合并,成立“阿裡本地生活服務公司”。
在一系列的投資和并購後,阿裡完成了自己本地生活的業務布局。
位元組跳動目前流量最大的産品抖音也是通過并購而來。
2017年11月,位元組跳動收購了美國短視訊平台Musically,并随後将其與抖音的海外版TikTok進行了整合,在Musically的基礎上,加入了AI資料流。
至今,業内還流傳着當年張一鳴與快手前CEO宿華同時看中Musically打算收購的故事,但由于Musically股東之一獵豹移動創始人開出的條件比較苛刻,最終張一鳴接受了條件,而快手也與Musically擦肩而過。
如今,Musically的兩位創始人朱駿和陽陸育都在位元組受到重用。
在此之前,位元組曾以近1億元投資遊戲公司代碼乾坤,這家公司頭上也帶着元宇宙的光環。
可見網際網路公司在進軍新賽道時,投資和并購是一項不錯的選擇。而很多創業公司,也會也會選擇最終賣給BAT,或者通過“站隊”,成為巨頭生态圈内的公司。
以新麗傳媒為例,這家影視公司排隊多年,曾三次沖擊IPO,但三次都失敗了,最終,新麗傳媒選擇以155億估值100%賣身給閱文集團,實作曲線上市。當時,業内對這筆收購保持樂觀的看法,“新麗也算有了一個好歸宿,如果繼續等IPO,還不知道熬到什麼時候。”
而并入閱文集團後,整個騰訊生态在影視領域就形成了從源頭的IP開發,到騰訊影業和企鵝影業投資,再到新麗傳媒項目制作的閉環布局。新麗傳媒自然就成為騰訊生态的一部分。
以網際網路大廠戰投部為代表的産業資本究竟有多瘋狂?
2019年2月,騰訊戰投披露11年來的首份成績單:總計投資700家企業,其中63家已經上市,122家成為市值/價值超10億美金的獨角獸,2018年有16家被投公司實作IPO,創下紀錄。
9月底,在阿裡巴巴投資者大會上,CFO武衛公布了一項重要資料——阿裡巴巴的戰略性投資價值約830億美元,截至目前,阿裡已經退出50多個投資項目,實作投資收益180億元。
一度,阿裡、百度、騰訊的CVC是整個創業圈的“上帝”,創始人接受誰、不接受誰的投資,就意味着站隊。甚至,在這些網際網路大廠之外,聯想集團、碧桂園、新希望等行業龍頭也開始擁有自己的CVC投資。
大廠戰投撤退後,誰為高估值買單?
以今年比較火的消費賽道為例。美團龍珠50億元估值搶墨茉點心局,騰訊出手Fiture和盛香亭,位元組跳動投資了一家看起來跟主營業務不太相關的懶熊火鍋……
高估值,最為典型的是墨茉點心局,在其門店數量隻有14家時,就傳出融資數億元,甚至有傳言稱,“單門店估值近億元”。而後續輪次中,估值從20億漲到50億,也并沒有花費太長的時間。
如果沒有了巨頭們的戰投資本,誰将為這些高估值買單呢?
有人認為,大廠戰投的撤退,一級市場很多項目可能都拿不到錢了。而且,表面上看起來VC機構的競争壓力更小了,但他們的退出通道也更少了。
但事實上,很多大廠即便沒有戰投部,也可以設立體外基金進行投資。此前,愛奇藝曾經與光大控股聯合成立了一隻“光藝基金”;更知名的體外基金可能是小米的順為資本。
順為資本并不是小米旗下的基金,而是小米創始人與新加坡人許達來一起成立的一隻基金,專門投資小米生态鍊裡面的公司。比如,華米、雲米、九号平衡車、石頭掃地機器人等小米智能家居範圍内的企業,都曾經拿到過順為的投資。
相信融過資的創業公司創始人都應對過VC這個問題,如果你們現在做的事情,被大廠做了。你們怎麼辦呢?能不能超越他們?對于很多創始人來說,這是個靈魂拷問。确實,大廠通過投資,在一個領域建立自己的護城河很容易。
“先投資或者并購,然後給流量和資源。那些拿不到大廠資源的網際網路創業者們一般會過得很艱難。”一位VC投資朋友表示,大廠戰投撤退,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對創業公司也是利好。
此外,随着外延并購的興起,近年來,A股市場的商譽規模快速膨脹。
Wind資料顯示,2015年A股上市公司商譽規模為6511億元,而2017年時便達到1.31萬億元,2018年A股1.45萬億商譽創曆史新高。即使2019年、2020年并購重組持續下滑,但至2020年三季度,全A股商譽規模仍然高達1.28萬億元。
這些商譽的背後往往都帶着相應的業績對賭,一旦并購公司完不成對賭,上市公司就會産生商譽暴雷。有業内人士吐槽,一次暴雷帶來的虧損能買上市公司5回。
而這些上市公司投資和并購一般都帶有一定戰略意義。此次,網際網路大廠開始主動将資本從投資并購中撤出,對上市公司的并購也有一定警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