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燈光話筒已就位,今天,我們讓“大白”們說了說心裡話

作者:上觀新聞

這兩天的街道略顯冷清

這兩天的車站略顯熱鬧

背着大包小包踏上回家路的人

眼裡滿是家鄉的星光點點

這群“大白”最近又進入了大家的視線。這是他們回不去的第三個春節,一篇“原諒我忍不住發脾氣……”的推送刷爆了朋友圈;一條“為了你看到'無新增’時的心安……”的推文讓你淚目。那些彙總的資料、報送的資訊,最終指向精準地落到了點上,落到了你的丈夫、他的妻子、孩子的爸爸媽媽身上。哦對了,他們一般被稱為:社群醫護人員、社群工作者、基層民警、保安、司機……

他的“深夜食堂”是泗泾每天第一縷煙火氣

(向左滑動)

燈光話筒已就位,今天,我們讓“大白”們說了說心裡話
燈光話筒已就位,今天,我們讓“大白”們說了說心裡話
燈光話筒已就位,今天,我們讓“大白”們說了說心裡話
燈光話筒已就位,今天,我們讓“大白”們說了說心裡話

這份老家寄來的酸菜大骨頭,因為半夜接到緊急任務,反複加熱了兩天才吃上

按理說作為一名公共衛生醫生,李德尚的工作不需要這麼晚下班,但這已經成為近兩年他和他團隊的工作常态。直到今天,大多數人的生活都恢複正常,但他們還在繼續守護松江。他是泗泾鎮社群衛生服務中心新冠疫情防控突擊隊一員,也是那些依然值守在泗泾防疫一線的醫務人員之一。

燈光話筒已就位,今天,我們讓“大白”們說了說心裡話

李德尚婉拒了采訪。他說:“我沒什麼值得提的,要是可以的話,說說我的團隊吧。他們太優秀也太辛苦了,我想讓大家都知道他們的故事。”

“說不委屈那都是假的”

回得去的故鄉是他們共同的心願

第一年參加工作的李雪,是應急采樣組中年齡較小的成員,本以為疫情越來越平穩,抱着能回家過年的美好心願,她每天默默工作,常常淩晨才能回家。不斷重複的繁雜内容,都沒有難倒這個年輕女孩,但一句“不能回家過年”,讓她積累的疲憊和委屈瞬間爆發了。明明還隻是個半大的孩子,隻想像所有在外漂泊的遊子一樣,能踏上“近鄉情更怯”的歸途,想嘗嘗家鄉的美食、和熟悉的鄰居聊聊天,一家人坐在一起,撒着嬌說說自己工作中的遇到的事。這一切,都因為要做好防疫保障工作而擱置了。

燈光話筒已就位,今天,我們讓“大白”們說了說心裡話

比起李雪,團隊裡大部分成員已經第三年沒能回家過年了。正是因為看到團隊其他人身上擔起的沉甸甸的責任,李雪在僅有的情緒爆發後,再沒提起回家過年這件事。疫情下,一個小女孩飛速成長着。

“孩子都和我疏遠了”

他披着星辰逆風而行

雷良文,大家都叫他“雷哥”,對于自己的采樣、轉運工作,他表示都習慣了,“新聞裡那些5天睡了10小時基本是我們的工作常态,一般一戶采樣需要40-50分鐘才能完成,我們隊伍是三班倒保證無間歇采樣的。”雷哥說自己經常兩三天才睡4、5個小時,有一次因為不間斷的彎腰采樣閃了腰,半天都站不起來,“真的是老了,不過最明顯的還是發際線,真的秃了好多。”輕描淡寫自己因為工作而勞損的身體後,雷哥笑着吐槽起了自己的發際線。

燈光話筒已就位,今天,我們讓“大白”們說了說心裡話

說起家裡的孩子,雷哥的話明顯多了,“孩子們都習慣我随時出門了,現在要是他們晚上沒睡看到我出門,還會懂事地叮囑我注意安全。”才三五歲的年紀就那麼懂事,讓雷哥在誇贊孩子的同時又多了一份心酸,“就感覺因為工作太忙,孩子都跟我不親熱了,更愛粘着媽媽。”

燈光話筒已就位,今天,我們讓“大白”們說了說心裡話

因為夫妻都要投身緊張的春節防疫工作,李德尚把年幼的孩子送回了老家

因為疫情快速成長的不僅有那些年輕的防疫工作者,還有他們的孩子。他們會認真地看新聞,讨論着和他們年紀并不相符的“奧密克戎”,會因為爸爸媽媽在保護祖國媽媽而感到驕傲。“以前,還能去幼稚園參加過家長開放日,現在都隻能手機上看他們的迎新活動直播了。”為了讓更多人的生活恢複從前的樣子,這些基層防疫工作者們實在付出得太多。

能寫進履歷的特長

——“閃睡閃醒”

各地疫情反複的時候,流調、轉運、采樣的工作量每天都呈幾何增長。作為團隊裡的全能型選手,田久鵬和同僚們一直忙碌到淩晨4點才下班,早上8點又要準時出現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苦中作樂是轉運人的特色:“我們都是'能閃睡也能閃醒'的人才,見縫插針休息補充體力,随時領命出發分秒必争。要是以後要寫履歷,我肯定把這條寫進去。”

燈光話筒已就位,今天,我們讓“大白”們說了說心裡話

接受采訪的每個人都平淡地表示:“其實選擇了醫生這份職業,就算沒有疫情,也早就知道要和苦、累、責任打一輩子交道,我們甘于奉獻也不怕苦不怕累,隻是希望老百姓在習以為常的同時,能對我們的工作多一份了解和配合。”這是每位醫護人員的心聲,感謝這份責任感,感謝所有“大白”一次次義無反顧的逆行。

沒有一個寒冬不可逾越

感謝你們的默默守護

希望明年

你們都能心願達成

回家過年

通訊員:辛思進

編輯:桂可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