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沒有成為行業前三的決心,就不要進來。”談及預制菜,原西貝餐飲集團戰略與文化副總裁鄧德海對嘉賓商學記者說。
預制菜火了。
一方面,預制菜在各大平台正迎來銷量的增長,2021年“雙11”期間,天貓預制菜成交額同比增長近2倍,跻身“10大趨勢單品”;從2021年1月到11月末,叮咚買菜快手菜的GMV占比翻了3倍;2021年全年,美團買菜預制菜銷售額較2020年環比增長了4倍……
另一方面,預制菜相關企業頻頻獲得融資,各大餐飲企業也紛紛加碼,預制菜俨然成為了這個冬季最火熱的賽道之一。
有機構預測,未來預制菜市場規模将從現在的3000億左右達到3萬億。
多麼美好的一個數字,之于旁觀者,是正在張開的巨大市場缺口,引人蠢蠢欲動,但對于局中人而言,卻已經切身感受到競争的殘酷和慘烈。
這個誘人的大蛋糕,誰能吃到?
悄然生長,野蠻爆發
什麼是預制菜?
簡單來說,預制菜是運用現代标準化工藝,對菜品原料進行加工,簡化制作步驟,經過科學的包裝,到達消費者手裡後,隻要通過加熱或蒸炒等方式,就可以直接食用的一種便捷菜品。預制菜的概念類似于美國的3R食品(Ready to cook, ready to heat, ready to eat),即 “即熱、即烹、即食”。
預制菜最早起源于美國。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随着麥當勞、肯德基等快餐店進入中國市場,圍繞一線城市,大陸開始出現淨菜加工配送産業鍊。進入千禧年,速凍食品和半成品菜生産企業開始在中國大量出現。上海作為最早接受淨菜消費的市場之一,帶動江浙滬地區成為了預制菜的一大發源地,這裡的食品加工企業很早就展開了對預制菜市場的争奪。
這之中就有嘉賓校友夏靖創立的味知香。2002年,夏靖與妻子在蘇州市人流較大的三香路農貿市場盤下了一個10平米的門店,從批發市場或當地食品加工廠進貨,售賣速凍肉食和速凍半成品菜。從供應酒店和餐飲企業為主,到拓展零售管道,二十年間鬥轉星移,當初的那個小店,已經搖身一變,開出了超千家門店,并成功登陸上交所,成為了中國預制菜第一股味知香。

在這二十年裡,預制菜雖然在C端消費市場并不活躍,但依靠ToB餐飲供應,市場佔有率快速增長。
任何現象都不是孤立的。這二十年也是餐飲業走向标準化的二十年,預制菜供應企業的出現,極大地推動了餐飲的标準化,降低了餐飲企業的營運成本。尤其是從2010年開始,餐飲業标準化提速,加之2014年外賣市場爆發,預制菜在B端餐飲市場出現了快速的增長。
這期間,部分預制菜企業也開始向C端消費市場滲透。預制菜真正飛入尋常百姓家,還得益于疫情的催化。疫情後的2020年,中國線上外賣市場規模暴增,達到了6646億元,線上外賣的使用者人數達到了4.56億人。外賣讓一切商品能夠便捷消費,包括預制菜在内。
根據艾媒咨詢的資料,2020年中國預制菜市場規模擴大至2888億元,同比增長了18.1%,預計2021年,中國預制菜市場規模将達到3459億元,之後将以20%左右的增長率逐年上升。
而根據中商産業研究院出具的《2021中國預制菜行業市場前景及投資研究報告》,未來6至7年,大陸預制菜市場可以成長為萬億元規模的市場,長期來看,大陸預制菜行業規模有望突破3萬億。
大戰已酣,群雄逐鹿
3萬億的市場空間引得資本和各大企業紛紛加碼,讓預制菜成為了這個冬季最火熱的賽道之一。
據嘉賓商學記者不完全統計,自2020年以來,預制菜賽道至少發生了41筆融資,涉及至少25個預制菜及相關品牌,其中,多筆融資金額過億。此外,在2020年,還有兩家預制菜企業——味知香和千味央廚成功上市。
以下是2020年1月至今預制菜賽道融資情況:
(資訊來自網絡,由嘉賓商學記者統計,歡迎補充雅正)
根據天眼查的資料,目前大陸共有7.2萬家企業涉足預制菜。
嘉賓商學記者梳理發現,目前中國預制菜賽道上有主要有四類選手:其一、預制菜專研企業,比如嘉賓校友企業味知香;其二、大型食品/凍品企業,比如巴比食品、龍大美食、井安食品等;其三、連鎖餐飲企業,比如西貝、廣州酒家、同慶樓等;其四、盒馬鮮生、每日優鮮、叮咚買菜等新零售平台,也在發力自營預制菜産品。
大戰打響,誰能笑到最後?
較早入局的預制菜專研企業自然不用說,在新入局的玩家中,連鎖餐飲企業是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連鎖餐飲企業切入預制菜賽道的門檻相對低,前景可期,因為它們有直面消費者的連鎖門店,更有成熟的供應鍊。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的資料,目前,國内超過74%的連鎖餐飲品牌自建有中央廚房,超過半數的餐飲品牌研發預制菜産品。
早前,食品産業研究員朱丹蓬曾對嘉賓商學記者預言,預制菜是中國餐飲行業發展到下半場的産物,随着中央廚房模式的普及,其市場規模将越來越大。如今,這一預言已經得到了驗證。
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的資料,疫情期間,90%以上餐飲企業開始發力外賣産品,其中91.6%的企業出售半成品和預包裝食品。比如:西貝推出了“賈國龍功夫菜”;海底撈推出“開飯了”系列友善菜;雲海肴、金鼎軒等各大餐飲連鎖企業都上線了預制菜。
在衆多玩家中,專注于預制菜的新銳品牌和創新玩家俨然成為了資本的寵兒。
2021年11月13日,嘉賓商學創辦人吳婷帶着幾位同學走進了鍋圈食彙,與其創始人楊明超進行了深度的交流,解鎖了鍋圈食彙的極緻供應鍊密碼。成立于2017年的鍋圈食彙,通過自建工廠和合作等方式,打造了強大的供應鍊,快速緻勝市場。截止目前,鍋圈食彙已經獲得了D+輪融資。
還有一些品牌線上上出圈,比如獲得元氣森林投資的麥子媽。天貓銷量前五的預制菜産品中,麥子媽的兩款單品上榜,分别為麥子媽水煮牛肉片預制菜和麥子媽預制菜老壇酸菜魚。通過評論可以看到,網友們在購買預制菜産品時,非常關注成本效益和口味。
亦有通過品類差異化破局者,比如成立于2016年的信良記,主攻水産品預制菜,公開資料顯示,在羅永浩直播首秀當晚,信良記創下了17萬份、2000多萬的超高銷售額,排在商品銷量榜第一。
此外,更多大型食品企業比如雙彙、三全、正大等,也争相進入預制菜賽道,它們有着強大的産品研發能力,和星羅密布的線上線下銷售網絡,必定将成為預制菜大衆消費市場的一支生力軍。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C端市場的爆發,一場關于消費者心智的争奪戰也必然打響。誰離消費者更近,誰就赢得了市場。比如,珍味小梅園就選擇攜手嘉賓派校友企業新潮傳媒,加碼社群消費和家庭場景,搶占線下流量紅利。
終局何解,且看日本
預制菜行業的競争格局将走向何方尚未可知,我們用案例說話,這裡可以參考日本市場。中國和日本在經濟社會發展走向上有着相似之處,是以是一個很好的參考模闆。
預制菜概念雖然起源于美國,但真正發展成熟是在日本。經濟社會的發展給日本帶來的一個重要的變化是,進入勞動力市場的家庭主婦越來越多了,也即雙人勞動家庭占比越來越高,“在家吃飯”這件事變得越來越難,這為預制菜的發展提供了溫床。
在嘉賓派訪學中,7-11創始者碓井誠向嘉賓派學員詳細講述了日本餐飲業的發展情況。
日本餐飲市場分成三種:其一、買菜回來自己做,叫内食;其二、外出就餐(去餐館)叫外食;其三、在便利店買便當回家熱一下吃,叫中食,也即預制菜。這三種業态在過去的十幾年裡不斷糾纏,而增長最快的就是平衡了經濟性和便利性的中食。
那麼,日本預制菜市場的發展之路能給我們哪些啟示呢?
1.市場規模持續增長,先B端後C端
上世紀80年代,預制菜在日本出現,在整個80年代,日本預制菜市場年均增速超過20%。根據食品飲料創新營出具的《2021預制菜行業現狀與發展前景研究報告》,2020年日本預制菜市場規模為238.5億美元,行業滲透率高達60%以上。而目前,中國預制菜的滲透率僅為10%,尚存在着巨大的提升空間。
在過去二十年裡,預制菜在國内B端餐飲市場悄然增長,國海證券一份關于預制菜的調研報告顯示,目前,中國預制菜市場B端和C端占比大概在8:2,最大的需求來自于餐飲行業。日本預制菜的發展也經曆了先B端再到C端的過程,目前比例在6:4,參考這一比例,加之3萬億的市場規模預期,未來中國預制菜市場佔有率在C端将會有1.2萬億。
2.競争勢必慘烈,行業集中度持續提升
“如果你沒有成為行業前三的決心,就不要進來。”鄧德海的這句話雖然殘酷,但卻是必須要面對的事實。随着競争的加劇,預制菜行業的集中度必然會持續提升。
日本預制菜市場經過數十年的發展,行業格局已經穩定。根據《2021預制菜行業現狀與發展前景研究報告》,日本預制菜行業已經形成了五大巨頭,分别為日冷、丸羽、味之素、加蔔吉和日本水産,其中,日冷市場佔有率常年位列第一,市占率在20%至24%之間波動。
日冷最為人稱道的一點就是爆品頻出,不斷沖擊着消費者的味蕾。比如本格炒飯,堪稱革命性産品,公開資料顯示,其年銷售額到達100億日元,連續18年銷量第一。在預制菜市場的下半場,對于企業而言,如何把産品做好,把口感提升,把品質管控好,或許才是企業緻勝預制菜賽道的終極密碼。
2021年11月14日,嘉賓商學創辦人吳婷帶着幾位同學們走進了“包子第一股”巴比食品。巴比食品正是通過研發,不斷拓展産品品類和SKU,滿足消費者多樣的需求。在巴比食品的生産工廠中的房間,一個細節讓吳婷校長動容,隻見勞工在機器切碎青菜之前,會把稍微發黃的菜葉全部分揀處理掉。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預制菜市場有其特殊性,即發達的便利店系統成為了預制菜的主要售賣管道。根據日本冷凍産品協會的資料,在日本,三大便利店品牌合計占據預制菜零售端規模的15.4%。
這之中,就有7-11便利店。在嘉賓派訪學中,7-11創始者碓井誠對同學們說,7-11便利店正是由于敏銳地把握住了消費習慣的變化,推出了大量中食産品,進而赢得了市場。
由此可以預見,目前,不少新零售平台紛紛加碼自營預制菜,它們作為最接近消費者的管道,在這場預制菜市場的争奪戰中,有着巨大的機會。
尾聲
預制菜賽道3萬億的市場空間極具想象力,勢必會吸引更多的玩家入局。但誠如原西貝餐飲集團戰略與文化副總裁鄧德海所言,如果想進去,在進去以前要思考一個問題:“十年後你還在不在?”
這個問題就是說,你要想好企業的發展戰略和核心競争力是什麼。在預制菜這樣一個完全競争市場,沒有核心技術,沒有創新的産品和模式,沒有營運效率,注定成為炮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