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羅伯特·斯坦伯格|愛情三角理論

作者:俊美奶茶

在1985年,羅伯特·斯坦伯格展示了一個讓各行各業的人都饒有興趣的理論,這個理論将一個既神秘又讓無數人向往的東西具體化了,那就是愛。他将此稱為愛情三角理論。因為這個理論能用一個三角形解釋通透,但這理論最廣為人知的名稱為斯坦伯格愛情理論。

在人際交往的情景中,愛有三個組成部分:親密(I)、激情(P)和承諾(C)。愛情理論所指的親密(I)是一種依戀和親近緊密聯結的感覺。激情(P)則相反,它是當你喜歡上某個人時感到無比地火燒火燎和緊張,驅動着你去創造浪漫與性吸引力。第三個組成部分承諾(C)是親密(I)和激情(P)的連接配接器。因為它主導着你現在和将來是否願意與另一半相守和規劃未來。

羅伯特·斯坦伯格|愛情三角理論

在斯坦伯格的愛情理論中,列出了六種形式的愛,它們都是由親密(I)、激情(P)、承諾(C)組成的。

一、無愛

無愛指三者皆無。我們與大大部分人的關系都是如此,即點贊之交。比如你的熟人,還有那些沒什麼交情的人。

二、友誼

友誼指隻有親密(I),沒有其他。在友誼的小船中,沒有火燒火燎的激情(P)和浪漫承諾(C)。不過,友誼也是可以培養出愛情的火花。

三、迷戀式愛情

激情(P)出現後,迷戀随之而來。迷戀式愛情沒有親密(I)和承諾(C)。一見鐘情就是典型的迷戀愛,炮友關系也是。因為他們僅僅是被肉體欲望所支配,而沒有其它。但迷戀式愛情是最有可能發展為浪漫式愛情的,因為人們相信親密感是需要時間來培養的,但随着時間的流逝,如果無法培養出親密感和承諾,這種愛就會随時間扯淡。

羅伯特·斯坦伯格|愛情三角理論

四、浪漫之愛

浪漫愛是親密(I)和激情(P)的組合。在一段浪漫的愛情中,不隻有身體緊密結合,還有情感上也是互通的。浪漫之愛是邁向婚姻的基石。然而,它還缺少承諾(C),如果你和你的伴侶都覺得這段關系走到盡頭了,那麼可以輕松分手。

五、空虛之愛

一段不幸婚姻就是空虛的愛,在這段婚姻中,親密感(I)與伴侶之間的激情(P)火花消失殆盡。随着強烈的愛情腐化為空虛的愛,就會變為除了一紙婚約,什麼感情都不剩了。

六、相守之愛

相守之愛以親密(I)和承諾(C)組成,但缺乏激情(P)。因為有承諾的存在,相守之愛比友誼更牢固。相守之愛在持續多年的婚姻中較常見。你不需要用激情來維持愛情,因為此時你們仍然互相愛慕着,其他形式的相守之愛還有家人和柏拉圖式的牢固友情。

羅伯特·斯坦伯格|愛情三角理論

七、愚蠢之愛

愚蠢之愛是承諾(C)和激情(P)相結合的産物,沒有親密(I)的過程。這種像我們常在電視上看到的龍卷風般的浪漫。愚蠢之愛的一個好例子就是金·卡戴珊嫁給克裡斯·漢弗萊斯,結果他們72天就離婚了。

羅伯特·斯坦伯格|愛情三角理論

八、完滿的愛

完滿愛在三角形的正中心,它被認為是最理想化的愛,三個愛情組成部分在完滿之愛中都得到了展現,這樣的狀态也是戀情的最高目标。根據斯坦伯格所說,擁有完滿愛的情侶們,會在多年後仍繼續保持親密,而且他們不認為跟其他伴侶在一起會讓他們更開心,他們攜手度過難關,并對彼此的關系感到快樂。然而斯坦伯格也警告說,要維持這樣一份愛情,比獲得它要難得多,而且這種完滿的愛情形式也有腐化的可能。

羅伯特·斯坦伯格|愛情三角理論

聽完這個,你認同斯坦伯格所說的愛的類型嗎?

你認為你現在在處于那種類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