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淞滬會戰中國軍隊為何失守金山衛?負責海防的第63師嚴重失職

作者:迪爾說史

說起八一三淞滬會戰題材的影視作品,現在扳着手指數一數也有那麼将近10部,不過細心的同學可能會發現了,這些影片大部分講的都是“八百壯士”或“血濺寶山城”這兩個耳熟能詳的故事,而對于會戰戰局影響至關重要的金山衛抗登陸戰卻尚無任何影視作品提及,即使是影視巨制《東方戰場》,也僅用進階将領之間的幾句對話來交代金山衛戰鬥的結果。

淞滬會戰中國軍隊為何失守金山衛?負責海防的第63師嚴重失職

《東方戰場》劇照,八百壯士團長謝晉元

熟悉抗戰史的同學都知道,金山衛抗登陸戰的失利,可以算是淞滬會戰戰局整體崩壞的開始,日軍登陸金山衛後,在幾天之内迅速攻占松江城,威脅到正在上海市區作戰的中國軍隊主力的側後翼,并有切斷其唯一一條後撤鐵路的危險,中國軍隊主力被迫在沒有預定計劃的情況下倉皇撤退,最後撤退甚至演變為潰退。

那麼為什麼當日軍在金山衛登陸時,中國軍隊在當地的海防力量會毫無招架之力呢?這正是本文接下來所要探讨的内容。當時,掩護中國軍隊主力左翼,防守蘇州河以南及浦東廣大地區的是由左翼軍總司令張發奎指揮的第8、10集團軍,由于是偏師,這兩個集團軍屬于那種大雜燴的集團,裡面有包括湘軍在内的好幾個派系的軍隊。

而擔負杭州灣北部一帶海防重任的是第8集團軍28軍62、63師,其中陳光中的第63師駐守乍浦至王家灣沿海各要點,陶柳的第62師駐守金山至乍浦沿海各要點。這兩個師都是湖南軍閥何鍵手下的非主力師,戰鬥力隻能算中國軍隊中二流中的二流,特别是第63師,師長陳光中原是在湘西地區殺人越貨的巨匪,後被何鍵收編,獲得了一個正規師的番号。

淞滬會戰中國軍隊為何失守金山衛?負責海防的第63師嚴重失職

第63師師長陳光中

第63師名義上轄三旅六團,但其中一旅屬湘西土著陳渠珍的部隊,陳光中能指揮的動的也隻有187、189兩個旅。與何鍵的其他四個師不同,陳光中的這支部隊頗具有獨立性,人事、武器和供給都自成體系,當然其戰鬥力也不敢恭維,曾在湘贛蘇區的九渡沖和棠市兩次戰鬥中被蕭克将軍指揮的工農紅軍第八軍擊潰,還被擊斃旅長一人。

讓這樣的軍隊擔任海防重任,那麼結果自然十分兇險,左翼軍司令張發奎也并非完全不了解此事,便讓第63師防守重要性相對較低的乍浦-海鹽-澉浦-王家灣一線,至關重要的乍浦-全公亭-金絲娘橋-金山衛一線則由第62師防守。但到了11月初,淞滬會戰局勢日趨不利,中國軍隊中部集團将陣地收縮至蘇州河南岸,張發奎手中已無預備隊,隻能調第62師去填補防線缺口,并命第63師去接防。有趣的是,張發奎在其回憶文章《英勇戰士,血肉長城》中,沒有提到自己調動一個師的海防部隊的操作。

看到這裡肯定有人會問,張發奎怎麼敢在杭州灣北岸幾十公裡的海防陣線上隻留下一個雜牌中的雜牌師,是算準了日軍不敢在此地登陸嗎?恐怕還真是如此。早在明朝時期,倭寇一部就曾在杭州灣北部登陸,1933年南京陸軍大學也曾研究過這一帶的防衛問題,并在抗戰前夕形成了兩種意見,即一方認為日軍會來,一方則認為不會。

淞滬會戰中國軍隊為何失守金山衛?負責海防的第63師嚴重失職

日軍在金山衛登陸需要艱難涉水

中國方面曾組織軍事統計局對川沙至杭州灣的漫長海岸線進行系統調查,特别是地質地形、灘塗港灣、水域深淺等和日軍登陸有關的地質水文資料,最後局長戴笠呈報,總的來說,杭州灣北部由于并無優良港口,加上海灘淤泥較多,不适合大兵團和機械化部隊登陸,但是,如果對方一定要登陸的話,那麼淤泥相對較少、港灣水較深、後方又交通便利的金山衛将是首選地段。

但遺憾的是,直到10月中旬,中國軍隊統帥部對這份報告沒有形成足夠重視,盡管具部分情報顯示,日軍在包抄吳淞口失敗後,極有可能在杭州灣北部再實施一次迂回包抄行動,但相關情報人員又錯誤的認為,受制于登陸地段環境限制,日軍隻能将一個師團的兵力送上岸,在中國軍隊兩個師的紙面兵力阻擊下能完全将戰線壓制在海岸線以内5公裡處(此時第62師還未被張發奎調走)。

按照指令,第63師應以第187旅兩個團的兵力接防全公亭至金山衛地段的海防陣地,但從11月3日指令釋出,一直到11月4日午夜第62師主力陸續調走,第63師的接防部隊都遲遲未到。第62師師長陶柳也是心大,隻在金山衛留下了兩個步兵連,在金山衛以東的朱家村又留下一個步兵排,在金絲娘橋則沒有部隊,隻有一個10多人的鄉公所,此外還駐有炮2旅2團2營6連的四門德制75毫米口徑博福斯山炮,連長郭文河,技術娴熟。

淞滬會戰中國軍隊為何失守金山衛?負責海防的第63師嚴重失職

炮2旅的德制75毫米口徑博福斯山炮

數十公裡長的海岸線上差不多就這麼點步兵把守,說得過去嗎?這裡就不得不提被稱為金山衛抗登陸戰唯一官方戰報的《陸軍第63師金山衛戰鬥詳報》,筆者雖然還沒看過這份戰報,但在第63師司令部擔任公文收發的胡嘯華後來寫了一篇回憶文章《憶第63師金山衛阻擊戰及其前後》,裡面關于4-5日海防沿岸兵力布置的記錄大緻是根據戰報寫的。

為什麼要提這篇回憶呢?後面我們還将提到,《前後》裡白紙黑字寫着,第187旅就駐防在金山衛-金絲娘橋一帶,還“日夜構築工事”,是不是和我們上文提到的沖突了?人家都等了你們一天多的時間了,都沒見半個人影,第187旅居然說自己早在那裡修工事了,那麼到底誰在說謊?

出版于1946年的《中國抗戰史》(作者馮子超),早已在書中提到:“11日5日我杭州灣駐軍剛在換防之際,日軍……”,台島在70年代出版的《戰史》中的《第三戰區淞滬會戰概要》一文中更是詳細指出了:“全公亭、金山衛一線,僅有62D一部擔任守備……”這事實上就是宣布了一個無情的事實,即第63師戰報在瞎編!考慮到這是個收編的土匪師,那麼瞎編戰報也就不足為奇,後面我們還将提到。

淞滬會戰中國軍隊為何失守金山衛?負責海防的第63師嚴重失職

金山衛登陸元兇冢田攻後來被中國軍民擊斃

由于淞滬會戰正面戰線無法突破,據《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日軍大學營總參謀部早在10月初就決定以一個軍(轄第6、18、114師團)的兵力在杭州灣北部實施登陸,預定登陸時間為10月底。雖然日軍内部對這次行動也争論不休,但在第三部長冢田攻、作戰科長武田等人的堅持下,還是決定付諸行動。10月25日,日軍又将登陸時間修正為11月5日,有趣的是,在此前一天,張發奎正好将第62師調走,這裡面究竟是巧合還是怎滴情報洩露,就不得而知了。

11月4日夜,日軍第四艦隊載着數萬登陸部隊于悄然駛入杭州灣,換防之際是發動襲擊的最好時機,這是最普通的軍事常識,更何況日軍還趕上了第63師沒來接防的大好時機,恐怕他們自己也沒想到。5日淩晨三點,日軍第6師團、第18師團的三個支隊換乘登陸小艇,趁着彌漫的晨霧,在乍浦至朱家村一線多個地點登陸,金山衛隻是其中第6師團國崎支隊的一個登陸地點。

駐守朱家村的是第62是186旅372團的一個營留守的一個24人的步兵排,這個排在遭到日軍襲擊後經死戰僅剩3人,不過幸好營長王子隆帶着部隊沒有走遠,在接到通訊員的求援後,馬上帶着部隊傳回原陣地,居然堵住了日軍的登陸部隊,并在六個小時内打退了日軍的三次登陸襲擊,日軍見在這裡占不到便宜,便放棄了在朱家村登陸的計劃,戰鬥中王子隆營長英勇犧牲。相比謝晉元及姚子清,王子隆由于非蔣軍嫡系,是以事迹一度埋沒,直到80年代末才出現在《奉賢縣文史資料》的《王子隆抗擊日寇的事迹》一文中,并直到2014年才被授予烈士稱号。

淞滬會戰中國軍隊為何失守金山衛?負責海防的第63師嚴重失職

王子隆烈士畫像

在登陸地段最西邊的乍浦,是第63是187旅377團1營(順便提一下,該營軍醫是作家徐靜蕾祖父),在營長龍鵬指揮下,部隊沉着應戰,也将日軍的登陸部隊打退。為什麼乍浦抗登陸戰能勝利呢?徐女士祖父回憶說:“部隊陣地堅固,又居高臨下,日軍上岸要跋涉數百米的泥濘海灘,身上又負重多達30公斤,行動困難又無法隐蔽,隻能淪為步兵及迫擊炮的活靶子,焉能不敗?”

當然我們的重點還是放在金山衛抗登陸戰上,由于受大霧影響,海防哨直到日軍上岸後才發現,幸好第62師留守部隊戰備工作及時,步兵立即進入陣地阻擊,炮兵也迅速向日軍登陸地點猛烈射擊,并成功遲滞正面登陸的日軍。但由于守備步兵力量太小,傷亡較大,在遭到日軍多個登陸地點的部隊的兩翼合圍下,潰退下來。

得不到步兵掩護的四門山炮繼續用能殺傷前方500米左右目标的零線子母彈進行近距離直瞄,并出動一切勤雜人員用手槍與日軍戰鬥,但畢竟寡不敵衆,最後傷亡過半,不得不撤出陣地。這裡又要擡出第63師的那份戰報了,裡面居然寫着“第63師在金絲娘橋、金山衛的守備部隊整日浴血苦戰甚至短兵肉搏……”,是不是很無中生有?明明是該師壓根沒到過金山衛,卻吹噓自己在金山衛苦戰。

淞滬會戰中國軍隊為何失守金山衛?負責海防的第63師嚴重失職

第187旅旅長李伯蛟

那麼在11月5日這個淞滬會戰中的決定性的早晨,第63師187旅究竟在哪呢?其實筆者也不知道,鑒于該師戰報涉嫌造假,其中關于5日部署和作戰的資訊很多都不可信,但是陳光中宣稱該旅旅長李伯蛟在5日白天金絲娘橋的戰鬥中中彈犧牲,可以推斷第187旅一部應該是在這個地段。順便提一下,李伯蛟是陳光中當土匪時的拜把兄弟,曾制造了著名的湘贛蘇區“梧塘慘案”,因為在金絲娘橋陣亡,而在2014年9月被民政部授予抗日英烈榮譽稱号。

而刊登于1998年3月的《民國檔案》雜志的《德國赴華顧問關于八一三戰役呈德國陸軍總司令部報告》一文,更是直接撕開了陳光中的遮羞布。報告提到,11月5日晨在全公亭至金山衛一帶登陸的日軍國崎支隊實際隻有1000餘人,如果當時第187旅(3000人以上)在陣地上,完全可以将其阻擋住。然而國崎支隊在推進到距離海岸線10公裡的新倉鎮時,才遭到中國軍隊一個旅的阻擊,這個旅應該就是第187旅,也就是說,按照德國人的描述,第187旅甚至都沒再金絲娘橋海岸作戰,而是一直蹲坑在内陸,不知道在幹什麼。

到11月7日,日軍登陸部隊已經增至3個師團,并驚人的速度向内陸挺進,兩天後即順利攻占松江縣城,進而嚴重威脅到中國軍隊主力側後翼,對整個淞滬會戰的局勢産生了不可逆轉的決定性影響。

淞滬會戰中國軍隊為何失守金山衛?負責海防的第63師嚴重失職

5-9日金山衛戰線變化

那麼問題顯然出來了,陳光中為什麼耽誤了一天多的時間,沒有派部隊及時去金山衛接防?為什麼沒有及時在沿海展開抗登陸戰?據曾任陳光中參謀長李谷愚撰寫的《追随陳光中二十年》一文記載,日軍兵臨杭州灣之際,陳光中卻正帶着小老婆在後方遊玩。筆者認為,陳光中對部隊控制力極強,沒有他的允許,就是好哥們李伯蛟也不敢擅自調動部隊,這大概是第63師沒有及時到金山衛換防的原因。

李谷愚又提到,與日軍接觸後,第63師很快就全線放棄陣地,僅一天時間,即到11月6日就已退至浙江,将日軍前進的道路全部讓出,這倒是和德國人的描述十分吻合。為了逃脫責任,陳光中還親自和李谷愚、參謀處長曾燦拟出這份至今仍作為第63師在金山衛“浴血奮戰”證據的戰報,胡嘯華作為一個區區公文收發人員,當然不知道其中的奧秘。

是以在早期中國軍隊進階将領的記錄,比如黃傑的《淞滬會戰日記》中,就引用了陳光中戰報的說法,真以為第63師是血戰力竭後才不得不撤退。當然,陳光中騙得了其他進階将領,卻騙不了他的直接上級陶廣及同僚陶柳,11月陶廣就檢舉陳光中:“敵軍登陸,因兵力不敷配置設定,然陳師長未能阻止,咎實難辨,職責所在,亦應聽候處分。”

淞滬會戰中國軍隊為何失守金山衛?負責海防的第63師嚴重失職

金山衛中國軍隊碉堡遺址

1938年4月12日,江西上饒的第三戰區軍事法庭也認定了陳光中延誤戰機的事實,并将其撤職查辦,陳光中一面安排參謀長李谷愚給他寫上訴狀,一面用重金賄賂第三戰區軍法執行監王振南(蔣氏的表舅),居然隻被判了有期徒刑,并在坐了幾年牢獄後得以回鄉繼續作威作福,這當然都是後話。

最後,如果第63師187旅能及時接防金山衛,或者張發奎不把第62師調走,日軍還會下定決心在金山衛強行登陸嗎?如果登陸,戰線又能維持多久?曆史當然不容假設,畢竟以第63師的不靠譜性質,早已在戰前注定了金山衛抗登陸戰失利的命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