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還認為民國沒有裝甲兵器嗎?先看看奉系這種鐵路上的火力堡壘吧

還認為民國沒有裝甲兵器嗎?先看看奉系這種鐵路上的火力堡壘吧

即便是生産力底下的民國時期,說起裝甲兵器,對于華夏軍人來說其實并不陌生,早在清朝末期的時候,滿清王朝曾經高價購買西方的蒸汽鐵甲列車,裝備新軍以防衛鐵路沿線的安全,這種裝甲列車外圍采用鋼闆加強,兩側有射擊孔,安裝有号稱“寡婦制造者”的馬克沁水冷重機槍,以當時大陸的裝備水準來看絕對是妥妥的護路神器。

還認為民國沒有裝甲兵器嗎?先看看奉系這種鐵路上的火力堡壘吧

蘇聯十月革命勝利之後,大量的沙俄殘餘軍隊湧入中俄邊境,不少毛子連人帶裝備都投入了奉系張宗昌的旗下,其中就有沙皇俄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沙俄工程師克羅波夫設計制造的裝甲列車。這種裝甲列車主要構成為裝甲車頭、裝甲給煤車和主戰炮車,也就是這些沙俄列車兵和他們的裝甲列車,成為了奉系乃至全國第一支裝甲部隊。

還認為民國沒有裝甲兵器嗎?先看看奉系這種鐵路上的火力堡壘吧

這種列車的兩節炮車都擁有射界220度、可以進行360度旋轉的炮塔,内置一門1904型俄式3英寸山炮,門山炮的攜彈基數為100發。而炮車的中部位置左右每側一共安裝有六挺配備25000發的施瓦茨洛澤機槍。除了戰鬥裝備,這種鐵甲列車的炮車内還預留有用來冷卻槍管炮管的冷卻水系統、用來傳達指揮員指令的信号燈系統、用來旋轉炮塔的電機和車組人員禦寒用的暖氣,即便是冰天雪地的中俄邊境再怎麼寒冷,也影響不了戰鬥人員的正常發揮。

還認為民國沒有裝甲兵器嗎?先看看奉系這種鐵路上的火力堡壘吧

“直奉之戰”爆發之後,張宗昌這支裝甲部隊在戰鬥中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灤州火車站就是在裝甲列車的突襲下易主的。此後,張宗昌指令白俄的技術人員對繳獲的列車進行改造,加裝護甲和武器,造出“長江”、“長城”兩列裝甲列車。每列共有6節,機車頭置于中間,位于前後的平闆車上加裝有75mm火炮,可以向左、右、前三個方向開火,隻不過沒有護甲,隻是簡單的堆放沙包作為掩體,此外該車還備有水冷機槍四挺,五十名白俄軍人。改造的裝甲列車雖然較為簡陋,但是相對于其他各方勢力來說,還是極具威懾性的。

還認為民國沒有裝甲兵器嗎?先看看奉系這種鐵路上的火力堡壘吧

在後來的戰鬥中,還是在白俄工程人員的努力下,奉系的這支部隊又用客車、貨車改制出來了泰山号、山東号、雲貴号、河南号四列鐵甲列車。每列車由8節車廂組成,第一節平闆材料車,載有鋼軌、枕木等相關的修路材料;第二節系炮台車,外加7分厚鋼闆,共分三層,下層重炮,中層野戰炮,最上層安置有迫擊炮和重機槍,第三節則是全機槍車,鋼闆蒙皮,車廂兩旁預留射擊孔;第四節為動力車頭;第五節是長官們用來休息和用餐的專用車廂,每列車具有武裝白俄官兵及技工百人左右。

還認為民國沒有裝甲兵器嗎?先看看奉系這種鐵路上的火力堡壘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