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凝聚人社力量 助推鄉村振興——2021年人社工作盤點 鄉村振興篇

作者: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2021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全面銜接鄉村振興的起步之年。這一年,人社部成立推進鄉村振興工作上司小組,建立完善部上司包省指導聯系制度,确立了鞏固拓展人社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一個不變、兩個強化’,統籌推進各項工作”的總體思路,以推進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人社幫扶工作為重點,紮實有力開展各項幫扶工作。各地人社部門精準發力、定向施策,強化就業幫扶、加強技能幫扶、落實社保幫扶政策、加大人才人事幫扶力度……一項項舉措的落地落實,凝聚起助推鄉村振興的強大人社力量。

強化就業幫扶

促進持續增收

就業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基本措施。2021年以來,人社部健全脫貧人口、農村低收入人口就業幫扶體制和工作體系,紮實開展易地扶貧搬遷群衆就業幫扶鞏固提升行動,轉移就業工作力度繼續加大,脫貧人口就業穩定性持續增強。

5月4日,人社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五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切實加強就業幫扶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振興的指導意見》,強調要堅持平穩過渡、擴面提質、拓展延伸、協同關聯的原則,穩定外出務工規模、支援就地就近就業、健全就業幫扶長效機制、做好保障措施,多措并舉促進脫貧人口穩定就業。

各地人社部門積極部署落實,有力有序推動就業幫扶政策落地生根。青海把脫貧人口、邊緣易緻貧人口作為有組織勞務輸出的優先保障對象,強化東西部勞務協作、對口支援和省内結對幫扶機制,暢通輸入地輸出地用工資訊對接,優先組織外出務工。貴州加大就業扶持政策兌現力度,全力支援勞動力通過非全日制、新就業形态等多種形式靈活就業;加大人社、林業、交通等部門各類公益性崗位的統籌使用力度,保持鄉村公益性崗位規模總體穩定。

進一步加大對返鄉入鄉創業的政策支援力度。調整和優化扶持政策,鼓勵返鄉入鄉創業發展就業幫扶工廠中的房間。廣西探索出台财稅政策扶持、金融服務創新創業用地保障等措施,鼓勵各方能人、資本返鄉入鄉。湖北加強返鄉創業載體建設,充分利用現有園區等資源在脫貧地區建設一批返鄉創業園、創業孵化基地,可根據入駐實體數量、孵化效果和帶動就業成效給予創業孵化基地獎補。

為進一步深化勞務品牌建設,借助品牌效應擴大勞務輸出規模,提高勞務輸出品質,8月24日,人社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20部門印發《關于勞務品牌建設的指導意見》,要求加強勞務品牌發現培育,制定勞務品牌發展規劃和建設方案。

各地人社部門結合本地資源禀賦、文化特色、産業基礎等優勢,積極培育、建立、發展一批有特色、有口碑、有規模的勞務品牌。陝西圍繞打造三秦制造(秦工)、三秦家政(秦風)、三秦小吃(秦味)、秦遺傳人(秦遺)等“4+X”陝西技工品牌,重點建設10類重點專業群和農林技術等5大特色專業群50個專業工種;培育、發展勞務(技能)品牌41個,帶動務工24.8萬人,其中脫貧人口5.14萬人。山西以“一縣一品”為切入點,培育發展地方特色勞務品牌94個,主要涵蓋家政服務、護理護工、烹饪烹調、交通運輸等行業。

吃徽菜,首選“績溪徽廚”主理的菜館;做防水,“平輿防水”值得信賴……一批帶着地域标志的職業行業名詞,逐漸成為人們耳熟能詳的勞務品牌,成為帶動就業的強勁引擎。

加強技能幫扶

促進技能提升

“一家人的生活都有着落,這要感謝政府提供的免費技能教育訓練。”憑着電焊和砌磚的手藝,家住四川涼山州昭覺縣的吉達曲波在山東一個建築工地找到了工作,每月有5000—7000元的收入。

吉達曲波生活的新變化,源于四川省人社部門舉辦的技能教育訓練。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2021年以來,人社部建立完善職業指導、分類教育訓練、技能評價、就業服務協同關聯的公共服務體系。加強技工教育和職業教育訓練基礎能力建設,加大幫扶力度,做到“應培盡培、能培盡培”。

6月28日,人社部、國家鄉村振興局聯合印發《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地區職業技能提升工程實施方案》,要求加大東西部職業技能開發對口協作力度,增強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地區職業技能教育訓練資源供給,加強創新型、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培養。

各地人社部門結合實際,積極推進技能幫扶。雲南結合省情特點,區分教育訓練層次,細化教育訓練對象,創新提出具有雲南特色的“鄉村振興技能人才”“康養雲師傅”“生态衛士”和“雲品工匠”培養計劃。甯夏采取“訂單式、定崗式、定向式”“直補個人”和“網際網路+”線上線下融合教育訓練等方式,面向企業職工、就業重點群體等開展大規模就業技能教育訓練、崗位技能提升教育訓練和創業教育訓練。

為加快推進東“技”西輸,推動技工教育高品質協調發展,人社部将職業教育協作納入東西部協作和對口支援工作重要内容,把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作為幫扶重點,擴大東西部地區優質教育教育訓練資源供給和輸出。

各地人社部門積極響應,強化技工院校對口幫扶,鼓勵院校采取多種管道和方式,援助改善基礎條件、擴充辦學規模、建設特色專業。

2021年新春佳節剛過,新疆疫情防控還處于嚴峻階段,為幫助克州技工學校建設實訓基地,常州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帶頭人喬森和蔣誠兩位老師不顧風險,經過多次核酸檢測,輾轉3天才到達學校。阿圖什市技工學校實訓裝置嚴重短缺,鹽城技師學院及時準備3輛教學用車、6套發動機翻轉台架、2套電控發動機台架、4套汽車故障診斷儀,星夜兼程運抵學校,行程接近5000公裡。

為推進西藏技師學院建設,四川積極選派一批骨幹教師援教,遴選川内2所技師學院代培西藏技師學院12個專業374名學生……

士因習而勇,能因練而精。鄉村振興技能大賽的開展,為技能成才、技能報國搭建了廣闊的舞台。

9月26日至28日,首屆全國鄉村振興職業技能大賽在新疆烏魯木齊舉辦,來自全國各省(區、市)及新疆生産建設兵團29個參賽代表團600多名能工巧匠同台比拼,砌築、電工、電子商務、農機修理等多個領域的“田秀才”“土專家”和技能小匠們,在賽場上大顯身手、各展所長。

落實社保幫扶政策

兜牢基本生活底線

春日,行走在江西興國縣城鄉大地,一首溫暖人心的山歌讓人暖意濃濃。“哎呀嘞——春天播種望秋收,糯米蒸飯為出酒,繳費參保為養老,同志哥——養老金發放要做優……”

一首動聽的歌謠,唱出了群衆對社保幫扶政策的感激之情。

為充分發揮社保幫扶政策對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兜底性作用,2021年,人社部鞏固拓展社會保險扶貧成果,持續做好脫貧人口、困難群體社會保險幫扶,真正實作“困有所扶、老有所養”。

8月13日,人社部、民政部等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鞏固拓展社會保險扶貧成果助力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通知》,強調要切實解決農村居民和進城務勞工員在社會保險方面的急難愁盼問題,完善困難群體社會保險幫扶政策,推動社會保險法定人員全覆寫,提高社會保險保障能力,提升社會保險經辦服務水準。

各地人社部門完善政策措施,加強部門協作,大力推動社會保險幫扶政策和服務舉措落地落實,推動社保幫扶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江西攻克省、市、縣三級困難群體資料不一緻的難題,建立全省養老保險扶貧比對資訊系統;指導各地經辦機構充分比對線上線下交換的資料,核實後落實社保扶貧延續政策,掌握符合條件的低保對象、特困人員、返貧緻貧人口等困難群體動态,確定新增一個,納入一個;到齡一個,發放一個。青海進一步完善困難群體社會保險幫扶政策,持續做好脫貧人口、困難群體社會保險幫扶工作,解決農村居民和進城務勞工員的社會保險問題,有效防止參保人員因年老、殘疾、工傷、失業返貧緻貧。

“現在有養老金,生活好多了,想吃什麼就買回來做,葷菜經常有。”

“感謝黨的好政策,讓我們一家享受了城鄉居保代繳參保費等政策,如今我幹起事來更有勁了。”

……

一句句群衆的心裡話,成為這一年來社保幫扶最溫暖、最有力的證明。

加大人才人事幫扶

增強内生發展能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要創新鄉村人才工作體制機制,充分激發鄉村現有人才活力,把更多城市人才引向鄉村創新創業。”

2021年,人社部圍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牽頭做好人才人事幫扶工作,落實定點幫扶責任,人才人事幫扶助力鄉村振興翻開了“新篇章”。

深入實施專家服務基層行動,組織實施60個專家服務基層重點示範團、12個博士後科技服務團和47項留學人員服務活動,建立15家國家級專家服務基地。依托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支援有關地區和部門舉辦30期鄉村振興領域國家級進階研修班,培養高層次急需緊缺和骨幹專業技術人才1800餘人次。啟動實施第六批新疆特培工作,繼續實施第三批西藏特培工作,培養少數民族專業技術骨幹520名,部署開展四川、雲南、甘肅、青海四省涉藏州縣特培工作。

支援縣以下基層開展職稱“定向評價、定向使用”,繼續開展部分職業資格考試單獨劃線。指導鄉村振興重點幫扶地區落實好“三放寬、一允許”“定向評價、定向使用”等人事傾斜性政策,進一步解決好基層“招人難、留人難”問題。

各地人社部門結合實際、創新舉措,大力推動人才人事幫扶。安徽精雕細琢專家服務基層工作品牌工程,努力做實做細服務計劃,有針對性地引導人才、項目、技術、資金等向基層一線流動,破解基層産業發展難題。甘肅張掖市出台多項政策,激勵事業機關專業技術人員服務鄉村振興。對符合條件的鄉村專業技術人員,評聘中級、進階職稱,不受崗位數額限制。對鄉村發展急需緊缺人才,可設定特設崗位,不受常設崗位總量、結構比例和最高等級限制。新疆阿克蘇地區放開鄉鎮基層進階職稱定向崗位職數,調整專業技術崗位高、中、初比例,并結合基層工作年限,給予專業技術人員加分制。

加強定點幫扶

促進全面振興

從“雞鳴一聲聞三省”到打響“天鎮保姆”勞務品牌,天鎮縣的搖身一變,離不開人社部的定點幫扶。

2021年以來,人社部發揮職能優勢,結合山西天鎮縣、安徽金寨縣、西藏劄達縣特點,持續加大就業、技能、社保、人才人事幫扶力度,嚴格落實“四個不摘”的總要求,保持攻堅态勢毫不松懈,保持人社幫扶政策持續穩定,加強組織上司,細化幫扶措施,增強幫扶實效。

加大就業幫扶,促進脫貧人口穩定增收。指導天鎮縣、金寨縣延續優化減負、穩崗、擴就業政策和脫貧人口就業幫扶政策,用好用足各類資金;開展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助力鄉村振興行動,大力推廣就業幫扶直通車,支援企業招工、勞務輸出和鄉村人才培養教育訓練;推動品牌培育發展,将“天鎮保姆”納入全國百家勞務品牌予以重點推介,推動“天鎮保姆”勞務品牌提質更新。

加大技能幫扶,提升技能水準。推動天鎮縣全面推行職業技能電子教育訓練券,開展育嬰員、家政服務員等各類職業技能教育訓練。協調山西省人社廳加強對天鎮縣技工學校規劃設計、設立審批和專業設定的指導。支援金寨技師學院豐富教學資源,中國職業教育訓練線上平台減免金寨技師學院1770人線上教育訓練費用,助力貧困地區師資能力建設。明确幫扶方案,為劄達縣提供電子商務、美容美發、保育等相關職業(工種)的網絡教育訓練課程和網絡互動課程。

完善社保幫扶政策措施,鞏固拓展社會保險扶貧效果。加強對定點幫扶縣政策指導,細化完善社會保險政策措施,加強與民政、稅務、鄉村振興部門和殘聯資料共享,加強重點群體監測分析,優化經辦服務,統籌做好政策銜接、任務落實和督促考核等工作,確定政策措施落地,目标任務落實。

推進人才人事幫扶,增強發展内生動力。加大定點幫扶職稱傾斜力度,指導天鎮縣開展職稱“定向評價 定向使用”工作;指導劄達縣落實好職稱“定向評價 定向使用”、援藏援疆援青專業技術人才職稱評審專項政策、部分職業資格考試在“三區三州”單獨劃定合格标準等傾斜政策。落實事業機關人事管理傾斜政策,指導天鎮縣、金寨縣、劄達縣做好事業機關公開招聘工作,支援設定特設崗位引進急需緊缺的高層次人才。發揮專家優勢助力鄉村振興,在金寨縣開展“高層次專家服務大别山革命老區鄉村振興計劃”;在天鎮縣開展博士後科技服務團活動;邀請醫療衛生領域專家深入阿裡地區多家醫院,為阿裡地區衛生專業技術人員進行教育訓練。

突出幫扶重點

促進協調發展

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标任務後,針對部分脫貧縣自然條件差、曆史欠賬多、自我發展能力還比較弱等突出短闆,黨中央、國務院從全局高度出發,作出在西部10省區市确定160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以下簡稱重點幫扶縣)給予集中支援的戰略安排。

為集中傾斜支援重點幫扶縣,人社部會同國家鄉村振興局出台了《關于加強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幫扶工作的意見》,從強化就業幫扶促進持續增收、強化技能幫扶實作技能提升、落實社保幫扶兜牢基本生活底線、加大人才人事幫扶增強内生發展能力、加強東西部人社協作推動人才技能雙向流動等5個方面提出21條傾斜支援政策措施。

經過各級人社部門的接續奮鬥和不懈努力,重點幫扶縣人社幫扶工作取得明顯成效。推動西部10省區市與新一輪東部結對幫扶地區簽訂勞務協作協定,重點幫扶縣脫貧人口務工數全部達到2020年年底水準。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地區職業技能提升工程啟動實施。重點幫扶縣脫貧人口參保率超過99%,基本實作“應保盡保”。遴選各類示範性專家服務團深入重點幫扶縣開展形式多樣的服務活動。第四輪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計劃2021年招募工作圓滿完成,招募計劃向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傾斜,約3600名高校畢業生到重點幫扶縣從事支教、支農、支醫和幫扶鄉村振興。一項項資料名額,彰顯了人社部門對重點幫扶縣幫扶工作的高度重視和傾力支援,展現了人社部門助力提升脫貧地區整體發展水準、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征途漫漫,惟有奮鬥。乘着新時代的浩蕩東風,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下,創造了反貧困鬥争的人間奇迹。在全面建成小康之際,人社部将繼續發揮部門的職能優勢,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助推鄉村振興彙聚磅礴的人社力量。(房立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