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位鄉村教師的感悟:家庭困難,又有雙減,不上進孩子有未來嗎?

一位鄉村教師的感悟:家庭困難,又有雙減,不上進孩子有未來嗎?

原題:“雙減”背後,執業七年。

作者:南城

“葵花之鄉”的夜晚寒冷刺骨,平房的熱炕頭卻溫暖人心。每每夜晚難眠之時,我都喜歡翻開朋友圈,或者QQ空間,去尋找走過的點滴和命運的痕迹。從大學畢業到參加工作從教七年多,從“特崗教師”到正式老師,從國小教師到國中教師,從發量充盈到秃到懷疑人生,這也就用了七年。

“特崗計劃”從2006年開始。這一年教育部、财政部、原人事部、中央編辦下發《關于實施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的通知》,聯合啟動實施特崗計劃,公開招聘高校畢業生到兩基攻堅縣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任教。特崗教師計劃在聘任期間執行國家統一的事業機關工資制度和标準,津貼、補貼由各地根據當地同等條件公辦教師年收入水準綜合确定。

我是2014年8月參加工作的,我認識的最早的特崗同僚是2009年參加工作的,他們如今已經和中師生一樣成了學校教學和管理方面的中流砥柱。我有時在想,科班出身的師範學院正式畢業的老師、中師生和特崗教師的差別在哪裡。通過長期的觀察會發現,師範大學畢業的老師學術性理論比較強,專業性強和綜合素養能力突出的特點;中師生畢業的教師基本功紮實,熱愛教學,經驗豐富,與時俱進,最重要的有教育情懷;特崗教師多才多藝,後天學習能力強,知識面廣但不深,可塑性極強,是教學校的新鮮血液!

寫這篇文章,是七年間聽了很多真實故事,也在各大網站論壇和短視訊評論區看到了素人對教師的态度和偏見,褒貶不一,也不知道那些評論區的噴子是受到了何等的打擊還是兒時就有心靈創傷,對教師耿耿于懷。一分為二的看問題,任何一支隊伍都會有臭魚爛蝦,烏煙瘴氣的人,不能因為一少部分的過,否定了大多數教師的功。結合自身心路曆程,說一說我眼中的“教師百态”。

① 特崗教師是職業“跳闆”麼?

② 特崗教師是“鐵飯碗”麼?

③ 特崗教師是誰都能幹麼?

④ 特崗教師好考麼?

⑤ 特崗教師職業前景如何?

⑥ 作為教師一定要終生從教麼?

⑦ 工資待遇福利如何?

⑧ 職業倦怠了怎麼辦?

⑨ 教師的晉升機制如何?

⑩ 教師的利弊是什麼?

100. ..

10000......

1000000.........

對不起,這不是十萬個為什麼?

一位鄉村教師的感悟:家庭困難,又有雙減,不上進孩子有未來嗎?

說起教師,我倒不覺得有什麼光榮的,也不覺得有什麼失落的,教師就是富不了,餓不着的職業,在解決溫飽的基礎上可以偶爾撸個串、涮個火鍋而已。從2014年剛參加工作2000元/月的工資和12元/月的班主任津貼就沒啥了,說是有五險一金,但是特崗三年都是自己交的,公積金特崗期間沒有,轉正了才有。剛上班時候還有壓工資的現象,後來開支正常了,特崗期間補了兩次工資,好幾萬的錢,給我開心壞了!後來才知道是教師的錢被挪作他用了,至于是地方支付行為還是中心校會計行為那就不得而知了。其實國家的政策是好的,隻是到地方走樣了。作為剛上班的小白也就隻能忍氣吞聲,政策是好政策,人不一定是好人!班主任津貼後來是260元/月,可如今已經不當班主任了,那是誰想當就當的麼?上司要“全面”來考量你适不适合做班主任。後來就特崗教師3000元/月,如今我工作七年了,工資漲到了4000元/月,除此之外作為鄉村教師的我,200元/月的交通補助,食堂夥食費教師自費170元/月,這是每天隻吃一頓午飯的價格。由于買不起汽車,每天往返于教師縣鄉之間,要給同僚司機200元/月,期間不坐的天數也要給,反正就是200元。這已經很好了,之前那個機關由于路途遙遠,500元/月,我們四個縣裡的教師拼車,計程車師傅會收入2000元,到家接送。

很多“特崗教師”都考了公務員,也有一些辭職不幹的,還有考到别的省份的,能離家近一點。每隔着幾年就會有“調控政策”鄉村教師可以回縣裡教學,還有一些教師被借調到縣裡工作,也有一些教師吃空饷的,辦病退的。後勤教師最厲害,大多數都是進階職稱定完了,也不用教課,看看大門,管管宿舍食堂就萬事大吉了。有的教師退休了,依然申請堅持奉獻在教育事業上,有的教師一年就上不幾次班,平時去南方做生意,回來看幾個月大門就完事了......那些都是有本事的教師,大多數教師都是本本分分、勤勤懇懇。教師以前是鐵飯碗,如今我們每學年都要簽聘用合同,隻要不犯原則性錯誤,基本不會被開除。教師的收入是持續性的,按照學曆、教齡、職稱級别開支,保障性比較好,旱澇保收,特别是在“疫情”常态化的今天,深深體會到教師的穩定性,但是還是比較适合女孩子,像我這種男教師找到另一半很費勁的,養家肯定是不夠!很多女教師都是嫁給了公務員、醫生、消防員、開公司的老闆啥的。男教師基本找同行,其他行業的也有,但不多。教師圈子小,是以沒那麼複雜,每天兩點一線,家和學校。我們的工作日常是備課、上課、寫材料,完成各種平台的APP注冊,學習、截圖!很多都跟教師沒啥關系,但是上級政治任務,讓你整你就得老老實實的整,投票啊,選舉啊,還不能說真話,必須挑好的說,我就呵呵呵呵呵了。教師最愛做的事就是卡卡列印A4紙、拍照留痕以備上級檢查。教師的好處是有個寒暑假和13個月的工資,

我第十三個月工資到手是3300元。因為是東北比較冷,會有寒冬補助是買煤用的1000元,今年煤價很高,根本不夠用。是以說體制内的工資很多沒有結合實際情況,但是能給發已經感恩戴德了!比起公務員,福利待遇差太多,是以隻聽過教師考公務員的,沒講過公務員辭職考老師的。寒暑假其實不是閑着的,各種教育訓練開始了,如果沒有疫情會去外地教育訓練學習,一坐坐一天的那種,提升很大,尤其是遇到名師的時候。疫情期間就線上教育訓練。然後還有學生家訪,農村孩子四處開花,東一家西一家,你開導航也找不到啊,就隻能問當地人或者是有經驗的老教師能找到地方,就說前幾天吧 -24℃凍得淌眼淚,風刮在臉上像刀子,看見農村的大鐵門,我真想伸舌頭去舔舔,回憶一下童年。看了每個學生的家庭狀況,深有感慨,差距真大啊。我最納悶的是,為什麼家庭那麼困難了,孩子卻不上進呢?學習不好呢?究其背後原因,大多數家庭的孩子是父母離異的留守兒童,和老人生活在一起,國中的他們叛逆、敏感、對任何事物充滿好奇心,唯獨對學習提不起興趣,這些留守兒童在這次“雙減”政策下,上了看護課,還是看到了一些效果的。

一位鄉村教師的感悟:家庭困難,又有雙減,不上進孩子有未來嗎?

那麼什麼是“雙減”政策呢?雙減政策是指減少義務階段,學生日常作業的負擔,和校外教育訓練的負擔。具體措施如下:

1. 控制作業數量,将作業設計納入教研體系,鼓勵布置分層、靈活、個性化的作業;

2. 提高課後服務水準,提供“菜單式”課後服務項目供學生自願選擇,加強和優化免費線上學習服務;

3. 促進區域内幹部和教師的流動。

它的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三十四條 教育教學工作應當符合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面向全體學生,教書育人,将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有機統一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注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上班七年多,我在第四年的時候進入了職業倦怠期,考了公務員,進了面試,但是沒去面試,因為沒有報班學過專業的教育訓練不夠自信。2014年剛參加工作的時候初生牛犢不怕虎,幹勁十足,走了很多彎路吃了很多虧,慶幸有老教師的指導和上司的批評指教。也特别感謝家長的支援,有的學生在操場淘氣受傷了,家長沒訛我,感謝家長不訛詐之恩。好懷念那些時光啊,第一批教的學生明年就聯考了,帶的第二屆明年也中考了。我的帶學生有上初一的、初二的和高一、高二、高三,當然也有上職高、衛校的,也有畢業就不念的,打工掙錢獨當一面的,目前沒有聽說哪個學生結婚了。回望過去這七年,好有成就感,也很欣慰,雖然最終記得你的人沒幾個,但他們就像一個個小樹苗長成了參天大樹我就很開心。這也許是老師最簡單平凡、樸實無華的快樂吧。今年是上班第七年,職稱也定完了,心也踏實下來,不再好高骛遠了,也做好了終身從教的準備。

一位鄉村教師的感悟:家庭困難,又有雙減,不上進孩子有未來嗎?

教師,當那個心真正沉下來的時候,才發現自己有太多太多東西要學。你沒有一桶水,怎麼給學生一碗水呢?懷念我的“尖刀班”,懷念如今上高三和高一的學生。明年再開學,如今任教的初二學生又要參加地理結業考試了,任重道遠,雖然有壓力的,但沒再怕的,畢竟帶過一輪了,心裡也有底了。如今回頭再看教過我的教師和我教過的學生,心中感慨萬千;再看學校那些已經退休的風燭殘年的老教師、即将退休的中老年教師、擔任重要職位和教學骨幹能手的中青年教師,和充滿活力、幹勁十足的青年教師,從師範生到中師生,再到特崗教師。國家向祖國各地輸送了一代代教師,教育乃立國興邦之重器,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我們一代代教育人的傳承就是為了向偉大的母親輸送各種各樣的人才和工匠。每個人都會成長為最好的樣子,無論這過程多坎坷漫長。我們青年教師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長,老教師是中流砥柱,我們是馬前卒,我們隻有沖鋒陷陣,才能盡快成長。師者,任重道遠;教育,變革興邦。最難革命的就是教育,教育也決定了祖國的發展方向。因為資本流入了教育,教學資源的公平性出現了問題,國家出面整治,必定有效果。“雙減”是為了教育公平,解決内卷問題,并不代表學生可以心安理得的偷懶放松,永遠記住機會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居安思危,笨鳥先飛。物競天擇,适者生存。隻要一天“考試的機制沒換!”,我們最終就是要憑一張卷決定了你人生的方向,何去何從你百般思量,不管怎樣你都會成為你喜歡的模樣。

心之所向必有光芒,你要忍受住黎明到來之前的黑暗,去迎接那璀璨充滿生機的曙光,那是潘多拉盒子裡最後的東西——希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