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37年周總理在延安遭遇刺殺,11名警衛不幸身亡,究竟是何人所為

1937年4月25日,周總理決定親身深入險境,乘車從延安出發前往南京,與蔣介石商議國共兩黨合作事宜。

這天早飯過後,毛主席與周總理握手作别,之後一直站在土窯洞的坡地上,目送周總理一行漸漸遠去。不料,周總理的車隊剛行至勞山,山脊上驟然響起了爆豆般的槍聲。有人埋伏在此,要刺殺周總理!

1937年周總理在延安遭遇刺殺,11名警衛不幸身亡,究竟是何人所為
毛主席收到周總理遇刺的消息,大為震驚,究竟是誰這麼大膽敢刺殺周總理?他最後又是怎樣逃生的呢?

1.勞山事件,萬分兇險

1936年,西安事件爆發,蔣介石打消了“攘外必先安内”的做法,轉而開始與我黨共同合作,周總理為了紅軍的未來,不顧自身的危險多次的進出重慶,正是因為他的付出,導緻國共之間的關系緩和不少。

1937年,周總理收到毛主席的指令,準備從延安前往西安,再轉到南京,與蔣介石商議紅軍改編的相關事宜。

為了周總理等人的人身安全,中央特意安排了一個加強排進行護送。

原定的計劃是分作三輛軍用卡車進行護送,可是到了出發的日子,周總理手頭的政務沒有忙完,又怕遲則生變,便決定讓加強排提早動身,讓其中的兩輛随行卡車先行一步。

1937年周總理在延安遭遇刺殺,11名警衛不幸身亡,究竟是何人所為

次日,周總理将手頭的政務處理完,坐上了最後一輛卡車出行,而身邊的警衛員也隻剩下了十五六人。

為了能夠處理突發事件,這些随行人員都是部隊中的精英,為了能更快到達,司機選擇了較勁的山路。

此舉倒不是對周總理的安危不在乎,而是在當時的情況,國共合作已經步入正軌,從延安到西安這段路線基本都是安全的,是以大家都認為這次出行無所顧忌,紛紛放松了警惕,誰也沒有想到前方有一個巨大危險正在悄悄靠近。

1937年周總理在延安遭遇刺殺,11名警衛不幸身亡,究竟是何人所為

中午吃過午飯,卡車開進了山區,地形崎岖,坑坑窪窪,衆人在車裡搖頭晃腦,倒有些搖籃的味道。

正當戰士們變得昏昏沉沉之際,突然出現的一聲巨響,馬上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

警衛排長陳國橋聽到聲音後,立刻警覺起來,他開始向外張望,并詢問這是什麼聲音。有一名小戰士表示可能是牧羊人鞭子的聲音,陳國橋搖了搖頭,随口道:

“不對,這荒山野嶺,渺無人煙的,根本就沒有放羊的人,怎麼可能有鞭子的聲音?”

哪成想,他的話還沒有說完,無數的子彈便朝着卡車傾瀉而來。

1937年周總理在延安遭遇刺殺,11名警衛不幸身亡,究竟是何人所為

開車的司機臨危不亂,猛地一踩油門,希望可以快速地通過山區,前方就是哨所,完全可以抵擋敵人的攻勢。

然而,還沒有開出多遠,司機左胸就中彈了,卡車失去了掌控,一下子撞到了山壁上。

坐在副駕駛上的周總理一看情況不對,立馬跳下車來,并大聲呼喊警衛下車,找地方隐蔽。

警衛陳有才在跳車的過程中不小心腿部中彈,一時間鮮血染紅了整條褲子,但是他顧不得自己的疼痛,跌跌撞撞地跑到周總理的身邊,将其護在了身後。

1937年周總理在延安遭遇刺殺,11名警衛不幸身亡,究竟是何人所為

經過短暫的交火後,雙方進入了對峙階段,周總理發現敵人在暗,又有地理優勢,而我方在明,配備的武器也不适合久戰,便決定安排人手從東邊的原始叢林突圍。

剛準備動身突圍,敵人就好像發現我方的意圖,一窩蜂地下山進行了沖鋒。

陳有才知道自己腿受傷了,跑不遠,便決定留下來給周總理突圍争取時間。

為了可以迷惑敵人,陳有才将自己的軍裝跟周總理禮服進行了調換,并借助地形,成功拖延了敵人進攻的腳步。

1937年周總理在延安遭遇刺殺,11名警衛不幸身亡,究竟是何人所為

2.警衛慘死,疑窦叢生

敵人順着山坡沖到了山腳下,迎面就看到了穿着禮服的陳有才,看到與其他的警衛人員穿着不同,敵人以為這是一名高官,便一股腦地朝陳有才射擊。

而陳有才和幾名警衛準備不足,子彈很快打空,紛紛倒在了血泊之中。

看到所有的解放軍倒地死亡,敵人這才上來進行搜身,在李有才身上搜到了周總理的名片,可惜不認識字,便随手扔在了一邊。

因為悔恨李有才的負隅頑抗,敵人又在陳有才的遺體上捅了20多刀,這才洋洋自得地離去。

1937年周總理在延安遭遇刺殺,11名警衛不幸身亡,究竟是何人所為

圖:陳有才

這場激烈的槍戰,引起了附近紅軍的注意,他們迅速将消息傳達到延安,又在團長黃霖的指揮下,迅速前往事發地點進行救援。

不幸中的萬幸,周總理和四名警衛死裡逃生,與出發的黃霖正好遇到,遂決定兵合一處,一同前往,進行善後與搶救傷員。

等趕到地點的時候,敵人已經消失,隻剩下了滿地的遺體。周總理看到戰士們的死狀泣不成聲,他走到死去的陳有才旁邊,緊緊地握着已經冰涼的手,悲怆道:

“有才同志是因我而死的,這輩子我都不會忘記他的。”

1937年周總理在延安遭遇刺殺,11名警衛不幸身亡,究竟是何人所為

為了中央的聯合大計,周總理沒有時間進行休整與感傷,而是第二天急匆匆地前往了南京,烈士們的遺體也被安葬在了延安。

延安對于周總理遇刺事件非常地關心,因為以周總理的身份,他的行程及路線都是全程保密,别人怎麼會知曉?而如果是自己人告密,那他的動機又是什麼呢?

為此,中央派保衛科科長謝茲群臨時調查此案,在一番的驗證後,謝茲群做出了兩種假設:

第一種可能是日本特務或者國民黨反動派下的黑手,目的是為了破壞談判,挑起兩黨之争。

不過這種假設很快就被推翻了,因為敵人沒有拿走任何的重要軍事機密,這些檔案裡擁有我黨的命脈,如果是軍方人員做的,沒有理由不拿走這些檔案。

那就隻剩下第二種可能了,即為無差别的謀财害命,單純的是一群土匪做的事情!

1937年周總理在延安遭遇刺殺,11名警衛不幸身亡,究竟是何人所為

圖:謝滋群

為了可以印證這個說法,謝茲群安排了大量的偵察兵對事發地點的周圍進行走訪,功夫不負有心人,很快就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3.水落石出,大局已定

就在案發的當天,有一名附近的村民說自己上山砍柴聽到了槍聲,他好奇于是過去一看,正好目睹了槍戰的全過程,并在其中認出了曾将村裡洗劫一空的土匪頭領李青伍。

這個資訊給謝茲群打開了新的思路,确定了前來襲擊的正是此地的一夥土匪。

為了可以将這夥土匪一網打盡,謝茲群安排刑偵人員張丕進行僞裝,對外謊稱為被解放軍打散的遊兵散勇,成功混入了土匪内部。

偵查員張丕在進入土匪内部後,由于任勞任怨,待人接客上面又八面玲珑,土匪頭領李青伍很快對他産生了信任,很多情報也是以被套了出來。

1937年周總理在延安遭遇刺殺,11名警衛不幸身亡,究竟是何人所為

原來他們這夥土匪在很早之前就一直存在,李青伍作為村裡有名的地痞流氓,拉了兩百多号人為禍一方,因為熟悉地形,是以一直沒有被剿滅。

可是土匪的日子不是那麼好過的,在面臨國民黨的招安,李青伍成功上船,成為了國民政府的特殊土匪。

為了可以完成國民政府下達的指令,更快地收集到紅軍的資料,李青伍還在延安的南門安排了一名叫馮長鬥的探子。

馮長鬥一直潛藏在城内的停車場,他觀察到這幾天有大卡車停在這裡,并有警衛日夜監護,便料定有大人物出行,并将此消息告訴了李青伍。

李青伍在收到消息後,當即安排了幾十名土匪守在汽車出行的必經之路上,一旦發現有卡車經過,便開槍示意,這才有了周總理的危險遭遇。

1937年周總理在延安遭遇刺殺,11名警衛不幸身亡,究竟是何人所為

謝茲群立即将所有的情報上交給中央,并要求立即消滅這夥土匪。中央得知消息後,很快就成立了剿匪小隊,由局長吳台良擔任剿匪司令。

吳台良先是派出了精銳部隊從南邊包圍并切斷了土匪的退路,後又與周圍各縣提前打好招呼,聯合剿匪,僅僅用時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土匪全部伏誅.

李青伍和馮長鬥被五花大綁地扔到了軍營之中,第二天清晨,他們便面向群衆迎來了槍決。

1937年周總理在延安遭遇刺殺,11名警衛不幸身亡,究竟是何人所為

兇手雖然全部得到了應有的懲罰,可是死去的烈士們卻無法再重活一次。

多年後,周總理重回故地,想要對陳有才等烈士進行祭拜,卻被人告知,自1947年胡宗南攻占延安後,烈士們的墓地已經面臨大肆的破壞,已經找不到他們的埋骨之地了。

周總理心裡悲涼無比,一直到1976年逝世,對此事還耿耿于懷。

1937年周總理在延安遭遇刺殺,11名警衛不幸身亡,究竟是何人所為

從業人員在給周總理收拾遺物的時候發現了一張發黃的照片,那是在遭遇刺殺事件後,周總理與幸存下來的警衛合影。

在照片的背面還有他親手寫的八個大字——“勞山遇險,僅存四人”。

由此可見周總理對此事的陰影,以及對已亡烈士們的深深思念。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