骠騎兵
摘要:明朝的錦衣衛,皇帝親衛,執掌生殺大權。但錦衣衛的首領,正是由于權勢太大,自然會受到皇帝猜忌,曆代錦衣衛首領通常都沒有什麼好下場。唯獨陸炳,是明朝最有權勢的錦衣衛首領,到最後還能得到善終并保全整個家族,這又是為什麼?

【公告,本号由原來頭條号“知兵堂光亭”搬遷而來,敬請大家繼續關注支援】
明朝的錦衣衛,皇帝親衛,執掌生殺大權。但錦衣衛的首領,正是由于權勢太大,自然會受到皇帝猜忌,曆代錦衣衛首領通常都沒有什麼好下場。唯獨陸炳,是明朝最有權勢的錦衣衛首領,到最後還能得到善終并保全整個家族,這又是為什麼?
陸炳确實是把明朝錦衣衛發展到巅峰的首領,吏部與兵部的人事變動,需要他發話才可以落實,戶部與工部的錢糧收支審批,需要他發話才可以準許,刑部的審判裁決,更是需要他發話定奪。此外朝堂之上,權力中心最重要的喉舌言官,有一半是他的門生!是以說陸炳權傾天下并不為過。
不過問他為何能得到善終,就是另外一個話題了,陸炳之死至今史學界尚不能确定,有四種說法,其中兩個都跟在楊博家喝酒有關,一是在楊博家喝酒,被楊博拿出某種罪證,脅迫陸炳喝毒酒自殺。二是在楊博家喝酒,被楊博和嚴世蕃合夥鸠殺。還有一個是說被明世宗罵了一頓,回家驚吓而死。當然這三種如果屬實,都不能算善終。隻有最後一種說法,陸炳是喝酒後,自己被痰嗆死,這個總算勉強算得上是善終,這個善終也隻是好歹是自己死的,不是被人害死而已,因為一般概念中這種死法依舊是一種橫死,絕對說不上善終。
至于他的家族,其實也也沒能保全,兒子陸繹,弟弟陸炜都被罰沒家産,罷免官職發配,他自己差點被開棺戮屍。直到張居正時,才給他平反,赦免了他的家人。如果非要說家人留得性命就算保全家族的話,我也無話可說。
明世宗是明朝唯一的續統藩王,明世宗誇獎陸炳有“開靖之功”,就是有開國靖難之功,這對武人來說,可以算是至高褒獎,其實陸炳肯定沒這功勞,明世宗話裡有暗示的:開國從龍,重點不是開國而是從龍。靖難救駕,重點是救駕。
陸炳的爸爸,也是世宗爸爸興王朱佑杬的心腹。陸炳的媽媽是世宗的奶媽,世宗爸爸死得早,是以他十二歲就得一本正經當王府的家,身邊最貼心的,就是奶媽和陸炳這個一同長大的奶弟弟。登上皇帝寶座之後,陸炳自己也争氣,文武雙全,武是22歲武進士出身,文是有明一代,小有名氣的書法家,篆刻家,都有作品傳世的,能寫詩唱和,精于公文,還非常精通古代數學。嘉靖十八年,世宗南巡,在衛輝半夜遭遇火災,陸炳奮不顧身踹門沖進火場,硬是把皇上給搶了出來!
陸炳情商高得不得了,做事高調,做人低調,一個錦衣衛首領,能被仕林誇贊“禮賢下士”,視為文教圈的自己人。對他沒有實質威脅的人,陸炳真的能披肝瀝膽地幫忙,像俞大猷被陷,他自籌千兩黃金,求到親家嚴嵩、嚴世蕃府上,花錢花人情讓嚴氏父子放過俞大猷,事後還親自登門緻謝,如此權勢滔天的人,居然跪下磕了十幾個頭,後來俞大猷去嚴府緻謝時,嚴氏父子感歎的說:你不該謝我們,應該謝陸炳啊!
明世宗是個非常暴虐的人,他後宮上千宮女,因為一些小事受處罰,被打死的就有二百多,也就是說給他當宮女,死亡率高達百分之二十!最終激起中國古代史上最離奇的“壬寅宮變”——宮女合謀誅殺皇帝!當然最終功虧一篑沒能殺死皇帝。
然而當時由陸炳負責的廷杖工作,在總是容易變臉暴怒的世宗治下,終陸炳一生,沒有在廷杖下打死或打殘一人,都隻是些養養就好的皮外傷。兩相對比,可見陸炳其人的行事風格了。
但是沒用啊,政治不看私德,隻看立場。陸炳一生,文官倒過閣首夏言,武将倒過大将軍仇鸾,内廷倒過司禮監李彬,這裡面要結下多少仇?隻能說他運氣好,明世宗始終沒忘了和他的這份發小情誼,他自己也比較會做人,好歹沒混到家破人亡,比曆史上各權臣要好些,但善終和保全家族真的說不上。
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十二月,京師大雪,在一片蕭瑟之下,嘉靖皇帝得到了一個悲傷的消息:太保、少傅、太子太傅、左都督、掌錦衣衛事陸炳暴卒,時年五十一歲。
得知這個和自己一起長大、又一起從安陸進京的幼時夥伴去世,嘉靖難得地大發傷感,親筆寫下诏書,稱贊其“折沖禦侮,施勤無私”、“炳,從我于難者,功當與開靖等”。追贈其忠誠伯,賜谥“武惠”,蔭其子陸繹為錦衣衛指揮佥事。
為什麼陸炳生前官位顯赫,死後哀榮備至,還蔭及子孫家族?這要從他的身世說起。
明弘治七年(1494年)九月,當朝皇弟、憲宗第四子興王朱佑杬年滿十八歲,已經到了就藩的年限。于是孝宗皇帝擇吉日,将興王封藩于湖廣安陸州(今湖北鐘祥)。并挑選京師錦衣衛軍士,作為興王儀仗護衛,随同他一起前往安陸。其中有一個叫做陸松的錦衣衛總旗,被選為興王儀衛司典仗,一同來到安陸。
明正德二年(1507年)九月,興王次子朱厚熜出生在安陸,在給這個小王子挑選保姆時,王府典仗陸松的妻子範氏入選,自此擔任撫育朱厚熜的職責。是以,陸家與興王府關系更加緊密。
明正德五年(1510年),範氏的兒子陸炳出生,因為父母的這層關系,陸炳在四五歲的時候就跟随範氏出入興王府。稍微再大一點後,經過陸松和範氏的請求,興王及王妃蔣氏同意讓陸炳随侍在興世子朱厚熜身邊,作為親随,伺候日常。
幼年朱厚熜對于這個比自己小三歲的奶弟弟(陸炳母範氏為朱厚熜保姆、乳母)十分喜愛,出入同乘,起居同卧,如同親兄弟一樣。
正德十四年(1519年)六月,興王朱佑杬薨逝于安陸。時年十三歲(其實還不到十二周歲)的興世子朱厚熜在興王妃蔣氏和王府諸屬官的協助下,以不符合實際年齡的成熟手腕,開始獨立執掌這個偌大的王府。
而陸松、陸炳父子,在興世子朱厚熜成為安陸這座王府的實際主人後,地位也随之迅速提升,在興王府内職權不斷增長。陸氏父子對于現有的地位際遇滿意至極,覺得人生巅峰也不過如此了。
更大的驚喜還在後面——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一生嘻哈、行事不羁的明武宗正德皇帝去世,他沒有子嗣,也沒有同胞兄弟,大明皇統眼看就要斷絕,在内閣首輔楊廷和為首的文臣們主持下,以“兄終弟及”、“倫序當立”為依據,在報孝宗皇後、武宗生母張太準許後,朝廷派出使者,迎憲宗之孫中倫序最前的興王世子朱厚熜進京,繼承大統!這就是後來的明世宗,年号嘉靖。
于是,陸氏父子跟随中了頭獎的興王世子,一路跋涉來到京師。在朱厚熜成為大明新一代皇帝後(這其中的過程曲折複雜、動魄驚心,因為不涉及今天這個話題,是以就不再複述了),陸松被授為錦衣衛副千戶,從一個地方藩王的親随,成為大明天下最有權勢衙門中的實權人物,簡直是一步登天。
此後陸松以“從龍之功”,逐漸升遷,直至後軍都督府都督佥事,協理錦衣衛事。這樣的際遇,是他三十多年前随扈興王自京師前往安陸就藩時,怎麼也想不到的。
而陸炳,因為和嘉靖帝非同一般的幼年發小關系,自然也水漲船高、理所當然地進入皇帝最信任的錦衣衛,繼續他作為嘉靖帝親信的生涯。這個時候的陸炳,不過十餘歲而已。
在錦衣衛中,少年陸炳因為嘉靖的關照,迅速融入其中。當時的錦衣衛指揮使王佐特别器重他,親自教他辦案、審訊、公文往來等具體職責,并囑咐他說:“你将來必定是要執掌錦衣衛的,衛内職責,不可不熟悉。”是以日後陸炳執掌錦衣衛後,還時常懷念這個老師,真心感激他。
嘉靖十一年(1532年),陸炳考中當年的武科科舉,成為武進士。嘉靖借機授其錦衣衛副千戶,開始有意識地培養他,作為自己穩固皇權的得力助手。
嘉靖十三年(1534年),鞑靼入寇邊牆,陸炳以錦衣衛副千戶身份,至邊牆督軍出戰,并陣斬一人,明世宗接到奏報,嘉獎其功。不久,其父陸松去世,陸炳承襲父職,擔任錦衣衛指揮佥事、署理指揮使,掌南鎮撫司,由此正式進入錦衣衛頂層核心。
嘉靖十八年(1539年),嘉靖皇帝即位後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傳回安陸舊藩地,考察父親與母親的合葬陵墓。途經衛輝時,行宮遭遇大火,随駕的群臣倉促慌亂中都不知道皇帝到底在哪裡,隻有陸炳因為日常随侍,知道皇帝所在,于是冒着大火撞開嘉靖所在宮殿大門,親自背着嘉靖皇帝逃出生天。經過這件事,嘉靖皇帝愈發信任寵愛陸炳,倚為絕對的心腹。
經過這件事以後,陸炳與嘉靖的關系從發小上升為生死之交,彼此達到了親密無間的地步。嘉靖授予陸炳錦衣衛指揮同知,實際上執掌衛事。陸炳是嘉靖此後除了父母以外,唯一還存有“親情、友情”心态、完全信任的臣子,就連他的皇後、妃嫔、皇子們,都沒有這個待遇。
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閏正月,陸炳正式就任錦衣衛指揮使。在他繼任後,錦衣衛一掃百年來被東廠內官們壓制的頹勢,強勢崛起,全面壓倒東廠,這是曆代錦衣衛指揮使都沒有做到的事情。
|而面對嘉靖帝的各種诏命,陸炳毫無保留地貫徹執行,是皇室的忠實鷹犬,嘉靖十分滿意。同時,在職責之外,陸炳也曾勾結嚴嵩,投機鑽營,并大肆收受賄賂,是以被首輔夏言掌握了所犯不法事的證據,并準備向嘉靖告發。
如果嘉靖皇帝得知陸炳的不法之事,殺掉陸炳倒不至于,但是他之後的政治生命就算是終結了。于是,陸炳低下頭去向夏言叩頭請求放過。夏言一時心軟,在陸炳求饒下,放過了他。
但是這件事給陸炳莫大的恥辱,使其深以為恨。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陸炳與嚴嵩趁夏言與三邊總督曾銑有書信往來,商議收複河套軍事行動的機會,向嘉靖誣告夏言勾結邊帥,意圖謀反。嘉靖大怒,讓陸炳主持審訊,于是陸炳趁機報複,陷害夏言,緻使其被下獄,最後斬首棄市。這是除了明初明末動蕩時期,明朝政治比較穩定的二百年曆史裡,唯一一個被公開處死的首輔。陸炳在其中起了非常惡劣的作用。
即使當年在抵禦鞑靼入寇中,暗中耍取手段,擷取嘉靖寵幸的平虜大将軍、鹹甯侯仇鸾,也因為被陸炳認為分了皇帝寵幸,是以遭到他的忌恨。在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鞑靼入寇大同時,陸炳使人暗中散布謠言,誘使仇鸾部下叛逃鞑靼。而後又半路攔截抓住他們,以此向嘉靖奏報仇鸾勾結鞑靼謀反。
仇鸾此時已經病重,聽到消息後憂慮而死。嘉靖指令陸炳會同三法司一同審理,陸炳回奏說:“仇鸾謀反屬實,罪當族誅。”于是嘉靖帝下旨,仇鸾開棺戮屍,斬首傳遞邊關九鎮。仇鸾父母、妻子、兒子皆斬;妾、女兒、孫子發給功臣家為奴,财産入國庫,家屬流放。堂堂大将軍、侯爵,得罪了陸炳,最後落了個滿門抄斬的悲慘下場。
不過陸炳在A錢納賄、擅權幸進、結黨營私之外,倒也做過一些好事,他對于直谏嘉靖帝,導緻被皇帝下诏獄、嚴令懲處的楊繼盛,多方保全,妥善照顧,使得楊繼盛多活了三年。而另一位直谏之臣、有錦衣衛任職經曆的沈煉,也是被陸炳所掩護,才多次從危險境地逃脫。即使最後皇帝一定要處死沈煉,陸炳無可奈何之下,執行了嘉靖的诏令,但是沈煉的家眷妻兒,都在他的保護下,安然生活,沒有受到牽連。後來的抗倭名将俞大猷,也是在陸炳的保護下,才從被人誣陷打擊中得以脫身。
尤其是當時的裕王(即日後的隆慶皇帝)朱載垕,因為嘉靖刻意的疏遠和冷漠,是以日子不是很好過,并遭到過嚴嵩以及其子嚴世蕃的藐視和刁難。還是陸炳對嚴嵩多有勸慰,居中維護,才使得裕王得以獲得應有待遇。這也是陸炳精明的地方,團結和打擊之術,陸炳使用得爐火純青。
就連一向目中無人的嚴世蕃,也曾經說:“天下有才者,我、陸炳、楊博三人而已。”這也可以看出陸炳在當時的名氣和才幹之強。
站在地位權力的頂峰後,陸炳為了保持家族昌盛,還與朝中文武大臣聯姻,他的五個女兒,分别嫁給了成國公朱希忠的嫡子、嚴世蕃的兒子、首輔徐階的兒子、吏部尚書吳鵬的兒子、南京禮部尚書孫陞之的兒子,可謂遍朝親戚。
而在朝政大事中,陸炳依靠嘉靖的信任,和與嚴嵩的互相勾結,使得諸臣都不敢與之抗衡。無論各部的官員升遷、還是諸項工程的用度結算、以及大案要案的偵緝審訊,都要經過他的許可、或者稽核,才能辦理。都察院一半以上的禦史言官,都是他的門生,是以陸炳号稱“權傾天下、一言決生死”。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在嘉靖的寵信下,陸炳得以受命入西苑,與嚴嵩、朱希忠等侍奉明世宗修煉,打醮。嘉靖帝賜予他道号“守一金丹大世仙”。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身為錦衣衛指揮使的陸炳,上疏彈劾司禮監掌印李彬等侵吞建造皇陵材料,營造私人墓地,規格僭越,有如皇陵,李彬及其黨羽等被判斬首。這個時候的錦衣衛,因為陸炳的原因,已經淩駕于内宮司禮監、東廠之上。內官有得罪陸炳的,無不受到打擊,甚至丢掉性命。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八月,嘉靖皇帝加封陸炳為太保、兼少傅。此時陸炳已經是三公兼三孤(太保兼少傅),有明以來第一人。
為了利益,陸炳可以不擇手段,打擊政敵,無論是首輔,還是大将軍,得罪了他,最終都被陷害緻死,滿門抄斬。而另一方面,為了營造退路,陸炳也曾經保護忠臣、援手良将,折節于士大夫。是以他的名聲還算相對比較正面,沒有被臉譜化、奸佞化。
總體來說,陸炳是一個精明自私、又善于周旋于複雜政治環境中的人。他以自己的利益出發,不允許别人冒犯自己,同時在别人無害的情況下,也能毫不吝啬地幫助。如果有選擇,陸炳首先還是想做個好人。
最重要的是,陸炳一生都以嘉靖的诏令為首要訓示,忠心耿耿,毫無二意,是皇帝忠實的鷹犬和打手,為嘉靖帝辦理過無數維護皇權、打擊冒犯臣子的大案。這才是他身居高位、手握大權,卻得以善終的原因所在。
而他比嘉靖帝小三歲,卻早去世七年,一輩子都處在皇帝的無比信任和有力的呵護中。三十多年的皇帝鷹犬生涯,最後平安老死在任上,這是陸炳最大的幸運。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十二月十一,陸炳去世。差不多七年後,嘉靖四十五年(1567年)十二月十四,嘉靖皇帝朱厚熜去世,年六十一歲。
陸炳死後,在嘉靖的照顧下,其子陸繹承襲父職,就任錦衣衛指揮佥事。此後陸繹在嘉靖朝末年倒也平安度日,沒有大的挫折。嘉靖皇帝這棵保護陸家的大樹倒了以後,陸家的日子開始難過起來。在新登基的隆慶皇帝朱載垕看來,陸家的功勞已經是過去,沒有可以繼續優待的理由了。同時陸炳與老臣徐階是親家,在隆慶皇帝所倚重的大臣高拱眼裡,更是打擊政敵徐階的目标。
于是,在牽連陷害徐階的目的之下,高拱指使言官彈劾陸炳之前的不法事,意圖牽扯徐階。 隆慶帝聽從高拱的意見,追究陸炳生前之罪,免去他所有官階職務,抄沒家财,削去陸繹錦衣衛指揮佥事及其叔叔陸炜(陸炳的弟弟)太常少卿官職,要求他們償還陸炳所A錢的巨額贓款。陸繹是以入獄,被迫變賣家産來償還贓款,陸家自此喪盡家财,一貧如洗。
萬曆三年(1575年),隆慶皇帝已經去世多年,高拱也倒台很久,在徐階的弟子張居正幫助下,陸繹上書萬曆,請求免除陸家之罪。張居正等人進一步幫助說情,向萬曆皇帝述說當年陸炳救駕有功,不應該家族淪落至此。而且大明律規定,除非謀反、叛逆、奸黨等罪,不抄沒家産。況且陸家已經被抄家,然後再要被追贓,二罪并坐不合律法。
萬曆皇帝聽後很是憐憫,于是下诏免除陸炳前罪,陸繹也得以洗脫罪名,發還家産。但是陸家的富貴往事,已經有如過眼煙雲,一去不返了。
縱觀陸炳的一生,以及身後的種種故事,不免讓人産生宦海險惡的感慨,而不論哪個曆史人物,都不是簡單的非黑即白,都是一個複雜的混合體。作為明朝權勢最大的錦衣衛首領,嘉靖皇帝最信任的臣子,陸炳的人生可謂精彩。後世也可以從中學到不少人生哲理。
(本文圖檔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