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追風筝的人》:人生第一本看了忍不住深夜痛哭的書

作者:精讀君

越是年長,我越發認為任何語言都抵不過真實的經曆。

感動我的從來不是華麗的詞藻,而是細膩的文字間流淌出來的感情共鳴,就像一顆心喚醒另一顆心,是情感的牽扯,是本性。

《追風筝的人》是一本極純粹的書,李繼宏翻譯的文字像是從心尖尖上流淌而下的柔軟,動心十分。

雖是文字描述,表達卻入木三分,我的大腦跟随細膩的文字早就上演了一場情感上的波濤洶湧。

當讀到哈森去幫阿米爾追風筝時,哈森轉身,雙手放在嘴邊,眼神堅定地大聲喊道:“為你,千千萬萬遍!”

我崩潰大哭,不隻是因為感動,而是一種混合震撼、不可思議的情緒暴擊我的心靈,讓我情難自控,反應過來之時,自己都為之驚訝,這是第一本讓我如此痛心又高興的書。

眼淚跟着書本的内容,滴答滴答,痛并快樂的情緒夾雜在整個閱讀時間。

《追風筝的人》:人生第一本看了忍不住深夜痛哭的書

1

當罪行導緻善行,那便是真正的獲救

阿米爾出生在喀布爾富人區的富裕家庭,父親是成功的商人,是喀布爾屈指可數的巨賈,母親是大學老師。

哈桑是阿米爾家仆人阿裡的兒子。

阿米爾12歲以前都是和哈桑玩在一起,哈桑特别忠實,正直,勇敢,他一心隻為阿米爾少爺着想。

阿米爾敏感懦弱,父親經常誇贊哈桑,并對哈桑舉止親密,讓阿米爾十分嫉妒。

鬥風筝比賽是阿富汗古老的冬日風俗,是父親認為的男人該玩的遊戲,阿米爾試圖用赢得鬥風筝比賽換回父親的關愛、誇贊。

最終阿米爾在哈桑的幫助下赢得冠軍。

風筝比賽中能追回最後掉落的那隻風筝,是無上的榮耀,人們會将其挂在壁爐架之下,供客人歡欣贊歎。

哈桑答應追到風筝以證明阿米爾的戰績。可是哈桑在歸來的路上被阿塞夫等人截住。

阿塞夫要哈桑把風筝給他,哈桑不肯,于是阿塞夫強暴了哈桑,在那條荒蕪小徑的盡頭。

這一切被躲在牆後的阿米爾看到,由于怯懦阿米爾沒有挺身而出。

内心深深的愧疚,讓阿米爾無顔再面對哈桑,在要求父親解雇阿裡、哈桑無果之後,阿米爾做出了踏入深淵的舉動。

阿米爾在13歲生日的晚上陷害哈桑,說他偷了自己的生日禮物。

哈桑也明白了阿米爾看到了不堪一切,哈桑承認了偷竊,最後阿裡和哈桑一起離開了。

看到這裡,久久不能釋懷。

原來有一種難過,除了會流淚還有很長時間的沉默。像是在審判自己的靈魂,并在與其對話。

卡夫卡說:“一本好書必須是能劈開心中冰封大海的利斧”。

這也讓我想到:如果你越來越冷漠,你以為你長大了,其實沒有,長大應該是變得溫柔,對全世界溫柔,成熟是一顆心變暖,而不是變涼。

确實,當你不怨恨傷害你的人,不嫉妒比你優秀的人,不抱怨得不到,眼裡有溫暖,心裡追求,你就能變得溫柔,不尖銳。

我相信阿米爾後面長長的自我贖罪之路,才是真正的成熟。

“許多年過去了,人們說陳年舊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終于明白這是錯的,因為往事會自行爬上來。

回首前塵,我意識到在過去二十六年裡,自己始終在窺視着那荒蕪的小徑。”

世界上最悲傷的,莫過于把美好的事物粉碎給人看;

而最動人的也恰巧是破碎以後,以另一種美麗的形式組合,重新圓滿。

《追風筝的人》:人生第一本看了忍不住深夜痛哭的書

2

你選擇的善良就是最好的救贖,那裡有成為好人的路

“我們總喜歡給自己找很多理由去解釋自己的懦弱,總是自欺欺人地去相信那些美麗的謊言,總是去逃避自己犯下的罪行。

但事實總是,有一天,我們不得不坦然面對哪些罪惡,給自己心靈予救贖。”

特裡法則中說:承認錯誤是一個人最大的力量源泉,因為正視錯誤的人,将得到錯誤意外的東西。

阿米爾不明白父親為啥對哈桑語言動作親密,還送他禮物,因為哈桑也是爸爸的兒子,是自己同父異母的弟弟。

當然這是直到哈桑死去以後阿米爾才知道。

爸爸對哈桑的舉動是作為父親卻不能盡責的愧疚。

阿米爾嫉妒,爸爸伸手拍拍哈桑的後背,甚至還用手臂摟住他的肩膀。

阿米爾嫉妒,爸爸從來不會忘記哈桑的生日。

阿米爾嫉妒,爸爸誇贊哈桑勇敢,嫌棄自己不能挺身而出是個懦夫。

一系列的愧疚、嫉妒、羞愧慢慢積累,就像慢性毒品侵骨入髓,阿米爾從上一次袖手旁觀不敢為哈桑挺身而出再到栽贓誣陷,一錯再錯。

深淵中的惡獸虎視眈眈想要吞并阿米爾,阿米爾在苦苦掙紮。這種心靈扭曲的較勁無疑是一種折磨。

人一旦犯下錯誤,是繼續用更多的錯誤掩蓋之前的錯誤,還是選擇勇敢承認錯誤,獲得救贖?這是個問題。

承認不體面的過去,在痛苦的撕裂之中抵達安詳平靜的心境,并不是很多人能做到。

阿米爾接到爸爸朋友拉辛汗的電話,原來,塔利班占領喀布爾之後,因為種族歧視,哈桑及其妻子當街被擊斃。

他們的兒子索拉博進了孤兒院,拉辛汗希望阿米爾回去喀布爾救索拉博。

拉辛汗說:“阿米爾,那裡有再次成為好人的路。”

《追風筝的人》:人生第一本看了忍不住深夜痛哭的書

那時索拉博已經成了一個被性侵犯的舞童,而且是專屬阿塞夫的舞童,父子兩人被同一個人強暴。真是讓人火冒三丈、無限感慨。

找到索拉博時,阿塞夫告訴阿米爾可以帶走索拉博,但必須和他先處理一些陳年爛賬。如果阿米爾能活着離開就可以帶走索拉博。

阿塞夫戴上不鏽鋼拳套,輕松毒打毫無搏擊經驗的阿米爾。

釘子刺進阿米爾的後背,身子撞到牆壁上,拳套擊打在阿米爾的下巴;

阿米爾的肋骨斷裂,阿米爾的側臉撞上電視櫃的一角,又是一聲斷裂;

斷裂聲再次響起,這次是阿米爾的鼻子......

“自1975年冬天以來,我第一次感到心安理得。被阿塞夫暴揍時,我大笑,因為我知道,在我大腦深處某個隐蔽的角落,我甚至一直在期待這樣的事情。

我體無完膚——我當時并不清楚有多糟糕,後來才知道——但心病已愈。終于痊愈了,我大笑。”

有網友說:“阿米爾被阿塞夫痛擊的時候,他不覺得痛苦卻感到暢快,這是對一個人愧疚之極時接受懲罰的快感。我親身體驗過。”

我相信這是真的。

良知是為人的底線,當我們犯了錯誤、做了壞事,心底總有個聲音在喃喃呐喊,時不時地在挑戰我們的良知。

如果我們内心深處有糾正錯誤的念頭,并付諸行動,這就是走上了那條再次成為好人的路。

當我們因為偷盜而羞恥,因為使壞而愧疚,因為任性而懊悔,因為虛度而不安。

當我們開始反思自己的過錯,當我們借各種方式去彌補,我們便是走上了那條成為好人的路。

人性是有弱點的,難免會被一些尚未察覺到的心态支配,對于這些事物,我們年少時或許是成年後依然沒有能力進行有意識的控制。但這就是人性呀!

或許我們大多數人都是阿米爾,在外人面前帶着善良的面具,但面具下包裹着怯懦自私。

有句話說的很對,小惡小善才更像大多數人,我們不願意做惡人,但也不願意成為老好人。

每個人都有自己隐秘的角落,犯錯并不奇怪,做錯事也并非無法挽回,最關鍵的是如果有再次成為好人的路,你是否能夠勇敢踏上階梯?

作者:琴晴情卿,精讀讀友會會員。琴棋詩畫都喜歡,柴米油鹽也樂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