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了這一刻,他們等了18年!最好的新年禮物,名叫“團圓”

為了這一刻,他們等了18年!最好的新年禮物,名叫“團圓”

臨近春節,團圓、喜慶的氛圍愈加濃厚,但在浙江黃岩救助站,仍有一群流浪人員無家可歸。近日,在從業人員的努力下,與親人失散十八年的朱效彬終于在黃岩和親人團聚

2011年,來自安徽臨泉的37歲中年男子朱效彬流浪到了黃岩,區救助站人員見其毫無認知能力,便接收托養了他,結束了朱效彬六七年的流浪生涯。11年來,救助站的從業人員想盡各種辦法,利用各種管道,堅持為他尋親。終于在近日,在新DNA技術的幫助下,朱效彬終于得償所願找到了家人。

為了這一刻,他們等了18年!最好的新年禮物,名叫“團圓”

1月17日,朱效彬的親弟弟、堂兄、弟媳等親人一大早就趕到了區救助站。當弟弟朱效體看見了失散多年的朱效彬時,一聲“哥”之後,竟一時語塞。其堂兄則緊摟朱效彬的肩膀,雙手忍不住顫抖。這是朱效彬在與親人離散了十八年後,首次在黃岩與親人見面。

“感謝黨和政府對我兄弟照顧十多年,今年我們終于可以團圓了……”當聽說朱效彬流落在黃岩街頭,民警發現他後,将其送到了區救助站時,堂兄連忙感謝,年近半百的大男人說着說着就哽咽了。

早年,20歲左右的朱效彬第一次出遠門,前往河北務工。回來後,家裡人就發現他的精神狀态好像出了問題,但他一向沉默寡言,也沒有人察覺到更多。此後,他陸陸續續外出了幾次,直到十八年前的一天,朱效彬外出後,便音訊全無,徹底沒了聯系。親戚們在安徽一帶苦尋多年,也曾聽說各路訊息,想去廣東尋人,沒想到最後竟在黃岩找到了他。

11年來,區救助站的從業人員為了幫助朱效彬找到親人,想盡了辦法。“我們通過今日頭條還有尋親網,替他找過很多次,DNA我們也做了五六次,最近才有結果,希望他能回去過個團圓年。”區救助站站長鄭玲偉拍了拍朱效彬的肩膀,補充道,“今年區公安分局、區民政局聯合研發智慧尋親救助在浙裡辦‘燈塔工程·幸福安家’成功上線,此外,還通過人臉識别系統等新手段,幫助不少流浪人員找到了回家的路,為快速智慧尋親打造台州樣闆”。

“這幾年,我們的DNA技術不斷更新,每次更新都會聯系區救助站,重新采集血樣。這次能在春節前,通過DNA技術幫助朱效彬找到遠在安徽的親人,我們也很高興!”黃岩警察局刑事偵查部民警魏文宇說。

為了這一刻,他們等了18年!最好的新年禮物,名叫“團圓”

臨走前,了解到如今還有11名流浪者未找到親人,朱效彬弟弟感同身受,主動提出要捐助五千元作為專款,希望這筆錢對其他流浪者有所幫助。黃岩慈善義工協會接受了這筆善款,表示會按照他的個人意願使用。

編輯:沈竹士

綜合:黃岩釋出、浙江線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