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回家 | 作者:郭紅文

作者:微生物控制
回家 | 作者:郭紅文

當工地上最後一個腳手架被拆除,小張知道,在外漂泊打工的日子馬上就要結束了。

小張,三十出頭,中等身材,體格健碩,黑紅的臉膛,濃眉大眼,高鼻梁,厚嘴唇,渾身上下透着一股青春氣息。

三年了,說不想家,那是騙人的。家裡有牽腸挂肚的年邁父母;家裡有望眼欲穿的恩愛妻子和寶貝兒女;家裡有噴香的蘿蔔豬肉餡餃子和勁道的手工雞蛋撈面。那熟悉的袅袅炊煙和魂牽夢系的鄉音鄉情,咋能不想哩!

異國他鄉的旖旎風光也留戀不住他歸心似箭的腳步,柔柔的亞熱帶暖風也吹不散他回家團聚的心緒。真的不能再等了!

公司的會餐剛結束,他就匆匆入住了航空公司指定的酒店進行回國前隔離觀察。經過第一天和第六天兩次血清、核酸檢測,都一切正常後,又報經大使館稽核準許。二日後,他才坐飛機踏上了回家之路。

三年前,他背着父母妻子在一個中介公司報了名,說是去印尼搞一個基建項目,時間兩年,每月有萬把塊錢收入。

他太想賺大錢了。看到同齡人買車的買車,到城裡買房的買房,他摸着自己幹癟的口袋,暗暗罵着自己太無能了。妻子雖然沒說什麼,但他從妻子羨慕嫉妒的眼神中讀懂了她的期盼。他不能埋怨父母,二老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從土坷垃裡扒金的莊稼人,含辛茹苦把他哥倆養大成人,蓋房娶妻已經很不容易了。他不能再讓他們背負沉重包袱,餘下的任務應該由自己完成。他想趁年輕好好打拼一下,創下屬于自己的家業。讓父母過一個幸福的晚年,讓妻子孩子們過上他們憧憬的生活。

出去肯定苦,出去肯定累,出去肯定沒有在家安逸。特别是在異國他鄉,人生地不熟,語言又不通,遭的罪常人肯定難以忍受。但不出去,待在家裡,房子、車子靠什麼去買?家裡現狀什麼時候才能改變?他割舍不了的是年邁的父母、嬌弱的妻子和一雙年幼的孩子。但不出去闖蕩,幸福能從天上掉下來?不能再瞻前顧後了,他決定豁出去了!

他忘不掉離别時父母的千叮萬囑;忘不掉妻子懷抱着不滿周歲的兒子淚眼婆娑的不舍;更忘不掉五歲女兒緊緊抱住他的嘶叫哭喊。三年了,太想他們了,他把心都想疼了!

本來到2020年12月就夠兩年了,因公司要趕工期,他又臨時加了一個月的班。等收拾行囊準備回家時,新冠狀病毒已在全球肆虐,阻斷了他回家的路。無奈,他跟公司又續簽了一年合同。

他曬黑了,也瘦了,但變得更精神了。三年了,他依然還沒完全融入到異國他鄉的生活節奏中。炎熱的氣候,迥然的飲食,繁重的工作。讓他無時無刻地想念着家鄉,思念着親人。好在現在一切都結束了。他摸了摸上衣口袋裡的銀行卡,那裡面有他三年掙得足足五十萬元的存款,足夠他付一套房的首付了。他臉上露出一絲不讓人察覺的笑容。

近了近了,随着空姐甜美溫柔的“飛機已飛入祖國領空”的聲音,他頓時激動地眼淚奪眶而出。透過飛機的舷窗,他貪婪地俯瞰着外邊,湛藍的天空,如雪的白雲,陽光燦爛,雲海茫茫,一望無邊。真是如夢如幻恍如仙境,他心情倍感舒爽。

飛機飛行幾個小時後,最終降臨在廣州白雲機場,按中國防疫政策,凡從國外回來的人,一律在機場附近酒店隔離十四天。他被安排在了廣州空港假日酒店。

他先給家裡報了平安。而後,隔離點從業人員讓他填了個人基本資訊,并給他發了醫學觀察隔離告知書。随後,醫護人員又對他進行血清和核酸檢測。自此,他為期十四天的醫學觀察隔離正式開始了。

隔離點戒備森嚴,門口有保安24小時值守,嚴禁一切無關人員進出。隔離點停放一輛救護車,用來随時接送境外返國人員。還停放一輛消殺車,每天不間斷對隔離點内進行消殺防疫。隔離點有專門為隔離人員烹制的精美便當,由穿着防護服的從業人員進行配送。

隔離的日子是悠閑的,不用幹活,無所事事,還能坐享其成。飯店裡有電視、電腦,還能洗熱水澡,每天三頓飯有專人送,垃圾有專人收,盡管每天吃住幾百元,得自己自費,但小張沒有絲毫怨言。他能了解國家的苦衷,更能感受到疫情防控形勢的嚴峻。中國這麼多人,如果不采取強硬的防範措施,那還不亂成一鍋粥呀!

十四天的日子是難熬的。畢竟,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一個人脫離社會組織,遊離于人群之外,注定不是正常人的生活。剛開始幾天,由于在外整天勞累,疲乏的就想睡覺,睡醒以後,玩玩手機,打打遊戲,看看電視,小日子過得蠻滋膩。可一星期後,被“軟禁”的綜合症就出來了。孤獨、寂寞,渾身酸困乏力,眼睛發澀,頭暈目眩,沒有一點食欲。整天倦縮在鬥室裡,枯燥乏味,真如行屍走肉一般。沒幾天,他就上火了,咽喉發炎,口腔潰爛,牙龈腫疼,吃飯吞咽都疼得難受。沒辦法,隻好委托隔離點的從業人員給他買了些下火的藥,才緩解了他的症狀。唉,天生受苦的命,真不能清閑下來呀,你看,還沒享幾天福,咋還歇出一身病呢?

他每天最開心的事就是和家人視訊聊天。問候一下父母,聽聽他們的叮咛和爽朗的笑聲,他就放心了。當然,聊天最多的還是妻子,看到妻子憔悴的樣子,他心疼的真想立馬來到她身邊,替她分擔,為她分憂。這三年,裡裡外外,老老小小,真是辛苦她了。他發誓,這輩子一定要對她好。天真活潑可愛的一雙兒女,早就通過視訊給他親熱的不成樣子,這是他一天最快樂幸福的時刻。他摸了摸包裡給孩子們買的玩具,想象着孩子們拿到玩具那高興的樣子,他自己禁不住先笑了。

隔離觀察期的十四天很快到了,他幾次血清和核酸檢測全部都是陰性,可以結束廣州隔離生活了。

當廣州至鄭州新鄭機場的航班準時降落在新鄭機場。來自家鄉小城的疫情防控車已靜靜地在這裡等候多時。小張剛打開手機,就接到了随車醫護人員的電話。當小張被“全副武裝”的醫護人員“護送”上車時。小張眼睛一下子潮濕了,他知道,在外漂泊打工三年的遊子終于要回家了!

兩個多小時後,這輛疫情防控車風馳電摯的停在家鄉小城的隔離點,按小城的疫情防控要求,他還必須在此隔離七天才能回家。

此時已是晚上九點多鐘了,隔離點門口被長長的警戒線圍了起來,任何人都禁止靠近。大街上,人員稀少,這零下十度的寒冬讓人一刻都不願在外停留。小張拉着拉杆箱在門口掃了“健康碼”和“行程碼”,正準備跟随從業人員進去,突然,一個小女孩的聲音傳了過來:“那不是爸爸嗎?爸爸,我是玲玲。”小張立馬扭過了臉,警戒線外,刺骨的寒風中,妻子和一雙兒女正向他招手。小張的雙眼瞬間模糊了。三年了,親人近在咫尺,卻不能團聚啊!

“看好你的孩子。”随着隔離點從業人員的一聲吆喝,小張看見調皮的兒子突然掙脫妻子的手向他這邊跑來,要不是妻子眼疾手快拽住他,他可能真的跑進來了。小張的淚一下子流了出來。他出國打工前,兒子還不會走路,現在他都活蹦亂跳快四歲了,自己還沒有見過一次,真是個不稱職的爸爸呀!

“兒子,聽話,爸爸再有一個禮拜就能回家了,爸給你捎有你喜歡的玩具,還有……”小張哽咽着說不下去了。

“爸爸,我們等你。”懂事的八歲閨女手裡提着一個飯盒,緊緊地依偎在妻子身邊。

“孩他爸,咱媽在家給你包了你喜歡吃的餃子,我給你炸有你喜歡吃的牛肉丸子,給你炒了咱們沁河灘的花生,還給你買有燒雞和麻糖。又給你買了下火的冬淩茶和三黃片,還給你買一件新棉衣,我讓他們都給你捎過去,這大冷天的,可苦你了……”妻子說着,竟抽泣着有點語無倫次了。

“沒事,我這不是回來了嗎?你看看,孩子們都在跟前呢,注意影響。”隔着警戒線,小張遠遠深情地凝視妻子,安慰着妻子。看着妻子帶來的一堆東西。他嗔怪道:“又不是去住監獄,帶那麼東西幹嘛?”

“好好在裡邊改造,我們在家裡等你。”妻子破涕而笑。旁邊身穿防護服的從業人員也都笑了。

回家的感覺,真好!小張一掃往日郁悶和煩躁,他那顆忐忑不安的心終于放了下來。

他舒服地洗了一個熱水澡,惬意地站在窗前,欣賞着久違的小城燈火通明的夜景。三年沒回來,家鄉變化真大啊!他由衷感歎道。還是回家好啊!但回家的路,咋這麼難啊!本來就一天的路程嘛,我走了近二十天了,現在仍然還在路上,這該死的病魔,什麼時候是個頭啊!

回家 | 作者:郭紅文

作者簡介:郭紅文,河南濟源人,甯安市作協會員,就職于濟源五龍口鎮人民政府。有文散見于《濟源日報》《濟源文學》《大河文學》《金石文學》《甯古塔作家網》《當代精英文學》《中州作家》等媒體。其中《情系黃河灘》獲得濟源市首屆“黃河情”征文大賽一等獎;《用忠誠書寫軍人本色》獲得黑龍江省甯安市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全國征文紀實類一等獎。閑暇之餘,喜歡讀書,喜歡用文字思考人生,喜歡用手中的筆杆去敲醒每個人的黎明,去溫暖每個人的心靈。

責編:王芳 遠岫 若谷 | 編輯:陳麗 | 圖檔:網絡

本文内容系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大河文學"(ID:daheliterature)

首席法律顧問:河南淩峰律師事務所崔素芳律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