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回家 | 作者:郭红文

作者:微生物控制
回家 | 作者:郭红文

当工地上最后一个脚手架被拆除,小张知道,在外漂泊打工的日子马上就要结束了。

小张,三十出头,中等身材,体格健硕,黑红的脸膛,浓眉大眼,高鼻梁,厚嘴唇,浑身上下透着一股青春气息。

三年了,说不想家,那是骗人的。家里有牵肠挂肚的年迈父母;家里有望眼欲穿的恩爱妻子和宝贝儿女;家里有喷香的萝卜猪肉馅饺子和劲道的手工鸡蛋捞面。那熟悉的袅袅炊烟和魂牵梦系的乡音乡情,咋能不想哩!

异国他乡的旖旎风光也留恋不住他归心似箭的脚步,柔柔的亚热带暖风也吹不散他回家团聚的心绪。真的不能再等了!

公司的会餐刚结束,他就匆匆入住了航空公司指定的酒店进行回国前隔离观察。经过第一天和第六天两次血清、核酸检测,都一切正常后,又报经大使馆审核批准。二日后,他才坐飞机踏上了回家之路。

三年前,他背着父母妻子在一个中介公司报了名,说是去印尼搞一个基建项目,时间两年,每月有万把块钱收入。

他太想赚大钱了。看到同龄人买车的买车,到城里买房的买房,他摸着自己干瘪的口袋,暗暗骂着自己太无能了。妻子虽然没说什么,但他从妻子羡慕嫉妒的眼神中读懂了她的期盼。他不能埋怨父母,二老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从土坷垃里扒金的庄稼人,含辛茹苦把他哥俩养大成人,盖房娶妻已经很不容易了。他不能再让他们背负沉重包袱,余下的任务应该由自己完成。他想趁年轻好好打拼一下,创下属于自己的家业。让父母过一个幸福的晚年,让妻子孩子们过上他们憧憬的生活。

出去肯定苦,出去肯定累,出去肯定没有在家安逸。特别是在异国他乡,人生地不熟,语言又不通,遭的罪常人肯定难以忍受。但不出去,待在家里,房子、车子靠什么去买?家里现状什么时候才能改变?他割舍不了的是年迈的父母、娇弱的妻子和一双年幼的孩子。但不出去闯荡,幸福能从天上掉下来?不能再瞻前顾后了,他决定豁出去了!

他忘不掉离别时父母的千叮万嘱;忘不掉妻子怀抱着不满周岁的儿子泪眼婆娑的不舍;更忘不掉五岁女儿紧紧抱住他的嘶叫哭喊。三年了,太想他们了,他把心都想疼了!

本来到2020年12月就够两年了,因公司要赶工期,他又临时加了一个月的班。等收拾行囊准备回家时,新冠状病毒已在全球肆虐,阻断了他回家的路。无奈,他跟公司又续签了一年合同。

他晒黑了,也瘦了,但变得更精神了。三年了,他依然还没完全融入到异国他乡的生活节奏中。炎热的气候,迥然的饮食,繁重的工作。让他无时无刻地想念着家乡,思念着亲人。好在现在一切都结束了。他摸了摸上衣口袋里的银行卡,那里面有他三年挣得足足五十万元的存款,足够他付一套房的首付了。他脸上露出一丝不让人察觉的笑容。

近了近了,随着空姐甜美温柔的“飞机已飞入祖国领空”的声音,他顿时激动地眼泪夺眶而出。透过飞机的舷窗,他贪婪地俯瞰着外边,湛蓝的天空,如雪的白云,阳光灿烂,云海茫茫,一望无边。真是如梦如幻恍如仙境,他心情倍感舒爽。

飞机飞行几个小时后,最终降临在广州白云机场,按中国防疫政策,凡从国外回来的人,一律在机场附近酒店隔离十四天。他被安排在了广州空港假日酒店。

他先给家里报了平安。而后,隔离点工作人员让他填了个人基本信息,并给他发了医学观察隔离告知书。随后,医护人员又对他进行血清和核酸检测。自此,他为期十四天的医学观察隔离正式开始了。

隔离点戒备森严,门口有保安24小时值守,严禁一切无关人员进出。隔离点停放一辆救护车,用来随时接送境外返国人员。还停放一辆消杀车,每天不间断对隔离点内进行消杀防疫。隔离点有专门为隔离人员烹制的精美盒饭,由穿着防护服的工作人员进行配送。

隔离的日子是悠闲的,不用干活,无所事事,还能坐享其成。宾馆里有电视、电脑,还能洗热水澡,每天三顿饭有专人送,垃圾有专人收,尽管每天吃住几百元,得自己自费,但小张没有丝毫怨言。他能理解国家的苦衷,更能感受到疫情防控形势的严峻。中国这么多人,如果不采取强硬的防范措施,那还不乱成一锅粥呀!

十四天的日子是难熬的。毕竟,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一个人脱离社会组织,游离于人群之外,注定不是正常人的生活。刚开始几天,由于在外整天劳累,疲乏的就想睡觉,睡醒以后,玩玩手机,打打游戏,看看电视,小日子过得蛮滋腻。可一星期后,被“软禁”的综合症就出来了。孤独、寂寞,浑身酸困乏力,眼睛发涩,头晕目眩,没有一点食欲。整天倦缩在斗室里,枯燥乏味,真如行尸走肉一般。没几天,他就上火了,咽喉发炎,口腔溃烂,牙龈肿疼,吃饭吞咽都疼得难受。没办法,只好委托隔离点的工作人员给他买了些下火的药,才缓解了他的症状。唉,天生受苦的命,真不能清闲下来呀,你看,还没享几天福,咋还歇出一身病呢?

他每天最开心的事就是和家人视频聊天。问候一下父母,听听他们的叮咛和爽朗的笑声,他就放心了。当然,聊天最多的还是妻子,看到妻子憔悴的样子,他心疼的真想立马来到她身边,替她分担,为她分忧。这三年,里里外外,老老小小,真是辛苦她了。他发誓,这辈子一定要对她好。天真活泼可爱的一双儿女,早就通过视频给他亲热的不成样子,这是他一天最快乐幸福的时刻。他摸了摸包里给孩子们买的玩具,想象着孩子们拿到玩具那高兴的样子,他自己禁不住先笑了。

隔离观察期的十四天很快到了,他几次血清和核酸检测全部都是阴性,可以结束广州隔离生活了。

当广州至郑州新郑机场的航班准时降落在新郑机场。来自家乡小城的疫情防控车已静静地在这里等候多时。小张刚打开手机,就接到了随车医护人员的电话。当小张被“全副武装”的医护人员“护送”上车时。小张眼睛一下子潮湿了,他知道,在外漂泊打工三年的游子终于要回家了!

两个多小时后,这辆疫情防控车风驰电挚的停在家乡小城的隔离点,按小城的疫情防控要求,他还必须在此隔离七天才能回家。

此时已是晚上九点多钟了,隔离点门口被长长的警戒线围了起来,任何人都禁止靠近。大街上,人员稀少,这零下十度的寒冬让人一刻都不愿在外停留。小张拉着拉杆箱在门口扫了“健康码”和“行程码”,正准备跟随工作人员进去,突然,一个小女孩的声音传了过来:“那不是爸爸吗?爸爸,我是玲玲。”小张立马扭过了脸,警戒线外,刺骨的寒风中,妻子和一双儿女正向他招手。小张的双眼瞬间模糊了。三年了,亲人近在咫尺,却不能团聚啊!

“看好你的孩子。”随着隔离点工作人员的一声吆喝,小张看见调皮的儿子突然挣脱妻子的手向他这边跑来,要不是妻子眼疾手快拽住他,他可能真的跑进来了。小张的泪一下子流了出来。他出国打工前,儿子还不会走路,现在他都活蹦乱跳快四岁了,自己还没有见过一次,真是个不称职的爸爸呀!

“儿子,听话,爸爸再有一个礼拜就能回家了,爸给你捎有你喜欢的玩具,还有……”小张哽咽着说不下去了。

“爸爸,我们等你。”懂事的八岁闺女手里提着一个饭盒,紧紧地依偎在妻子身边。

“孩他爸,咱妈在家给你包了你喜欢吃的饺子,我给你炸有你喜欢吃的牛肉丸子,给你炒了咱们沁河滩的花生,还给你买有烧鸡和麻糖。又给你买了下火的冬凌茶和三黄片,还给你买一件新棉衣,我让他们都给你捎过去,这大冷天的,可苦你了……”妻子说着,竟抽泣着有点语无伦次了。

“没事,我这不是回来了吗?你看看,孩子们都在跟前呢,注意影响。”隔着警戒线,小张远远深情地凝视妻子,安慰着妻子。看着妻子带来的一堆东西。他嗔怪道:“又不是去住监狱,带那么东西干嘛?”

“好好在里边改造,我们在家里等你。”妻子破涕而笑。旁边身穿防护服的工作人员也都笑了。

回家的感觉,真好!小张一扫往日郁闷和烦躁,他那颗忐忑不安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他舒服地洗了一个热水澡,惬意地站在窗前,欣赏着久违的小城灯火通明的夜景。三年没回来,家乡变化真大啊!他由衷感叹道。还是回家好啊!但回家的路,咋这么难啊!本来就一天的路程嘛,我走了近二十天了,现在仍然还在路上,这该死的病魔,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回家 | 作者:郭红文

作者简介:郭红文,河南济源人,宁安市作协会员,就职于济源五龙口镇人民政府。有文散见于《济源日报》《济源文学》《大河文学》《金石文学》《宁古塔作家网》《当代精英文学》《中州作家》等媒体。其中《情系黄河滩》获得济源市首届“黄河情”征文大赛一等奖;《用忠诚书写军人本色》获得黑龙江省宁安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征文纪实类一等奖。闲暇之余,喜欢读书,喜欢用文字思考人生,喜欢用手中的笔杆去敲醒每个人的黎明,去温暖每个人的心灵。

责编:王芳 远岫 若谷 | 编辑:陈丽 | 图片:网络

本文内容系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大河文学"(ID:daheliterature)

首席法律顾问:河南凌峰律师事务所崔素芳律师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