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起教育科技第三季度虧損收窄 教育資訊化成新藍海

本報記者 許潔

在教育“雙減”政策實施後,K12賽道集體啞火,但教育資訊化賽道融資表現優異,展現出不俗潛力,成為不少教培機構轉型的方向。

“智慧教育産品可以覆寫幼教、K12、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各年齡段。不少企業瞄準教育資訊化賽道也是因為其産品覆寫面廣,減少了教育企業轉型過程中的障礙。”一位業内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在去年底宣布停止其在中國K-12階段的學科類校外教育訓練服務後,1月18日,在美上市的一起教育科技(YQ.US)釋出了2021年第三季度财報。一起教育科技早期從校内業務起家,如今又再度回歸,稱未來将更加專注作業等核心教學應用場景,全面轉型成為一家助力中國基礎教育數字化轉型更新的SaaS軟體服務商。

值得關注的是,從一起教育科技的财報中可以看到,其在“雙減”政策後及時進行了業務和人員的調整,對應的虧損也已在2021年第三季度展現。

在校内和校外業務上尋找新盈利方向

2020年12月4日,一起教育科技在納斯達克挂牌上市。上市前,一起教育科技累計完成了7輪融資,投資方包括了真格基金、順為資本、老虎基金、HCapital、淡馬錫、DST、中信産業基金等知名機構。上市當晚,雷軍、王強、徐小平也紛紛現身支援。

但半年後,“雙減”政策出台,2021年12月7日,一起教育科技正式宣布停止了其在中國K-12階段的學科類校外教育訓練服務。财報資料顯示,2021年第三季度,一起教育科技淨收入4.968億元,同比增長61.8%;經調整淨虧損則從2020年同期的5.21億元收窄到4.57億元,一起教育科技内部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這其中包括了‘雙減’後,企業的一次性損失。”

該内部人士稱,“雙減”政策釋出後,公司積極轉型,在組織結構調整、人員結構優化等一系列組合拳的基礎上,在校内和校外業務尋找到新的盈利方向,實作以盈利為目标的健康發展新模式。

這些舉措已在公司第三季度财報中有所展現。2021年第三季度,公司一般及新政開支為1.23億元,同比增長38.4%。對此,上述公司内部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該費用較上年同期有所增長,主要由于受新規影響裁員所需的遣散費增加。與此同時,公司銷售和營銷費用為3.89億元,同比下降21.6%,下降主要由于品牌廣告和推廣課程費用的減少。”

教育資訊化成新藍海

在“雙減”之後,進校成為了線上教育企業發展方向之一,其中,幫助學校做教育資訊化系統成為了進校的突破口之一。“我們看到有資料顯示,2021年7月-12月教育行業融資的一大特點是教育資訊化、新職業教育、新素質教育成為了融資三巨頭,其中教育資訊化融資均額是最高的。”一位從業者對記者表示。

根據前瞻研究院資料,2020年大陸教育資訊化市場總規模已經達到4335億元,近五年複合增長率為9%。未來這一比例有望繼續獲得大幅提升,預計到2030年,教育資訊化市場的總規模将突破萬億元大關。不少企業也選擇向這一賽道進軍。此前已有網易有道旗下“有道優課”探索AI智慧化教育,聯想釋出智慧教育互動大屏,科大訊飛中标武漢智慧教育項目,松鼠Ai聯合阿裡雲和聯想打造智慧教育課堂等等。

據悉,一起教育也将重心和資源轉向兩個新的方向。其一為推出新的教學和學習SaaS産品,作為之前校内産品和服務的更新,重點提高家庭作業和課堂教學等核心教學場景的效率和效用。目前,已有50多個城市使用一起教育的SaaS産品。

另一方向為提供應用于家庭場景的個性化自主學習産品,替代過去傳統的課後輔導服務。但一起教育創始人、CEO劉暢在财報後的電話會議上介紹稱,該産品不是家教輔導,而是利用公司的技術和資料洞察力,向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學習内容。自主學習産品按學科收費,一門學科的訂閱費為每年2500元-3000元之間。自大約一月前産品推出以來,自主學習産品的付費訂閱量已超過30萬。

“該賽道雖然融資事件頻發,但在金額上仍與K12和職業教育賽道有不小差距。且如何實作個性化是企業服務過程中最大的難點,并且這個賽道也需要具備足夠的資金實力。”上述業内人士指出,“作為一家從事教育資訊化的公司,說到底優勢還是要展現在技術實力上。用大資料、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方式,實作更多數字教育資源的突破,進而形成上下遊軟硬體産業鍊的銜接,這是未來發展的重點。”

(編輯 上官夢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