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漫長的曆史中,出現過非常多的治世,“文景之治”、~開星之治”、“貞觀之治”、“仁宣之治等等。那麼, 文用之治憑什麼稱作中國第-個治世?因為無為而治是以無所不為!一、文景之治的含義
西漢建立之初,國家百廢待興。
内有諸候王割據一方,同中央離心離德:外有匈奴勢力劫驚邊境,雙亂燒殺。是以,百姓的生活可謂是過得非常辛苦。
漢文帝和漢武帝在位期間,意識到民力需養,需要休養生息。是以采取 了無為而治”、“輕搖薄役”、 “與民休息”的政策。

經過幾十年的休養,終于出現了人口增加、經濟繁榮,國力增強的富裕景象。二、文景之治的表現
所謂治世,到底有什麼表現呢?
1、善待老人
聖朝以孝治天下,是以,文帝在位的時候對于老人是格外關注的。每月都會賞賜定數量的米、肉、酒水、 帛、絮,讓老人可以吃得飽,穿得暖。
2、節省徭役
中國古代,農民需要服役,但是服役不僅辛苦,有時候還會讓人民錯過耕種。文帝下令 因各敕以職任,務省免費以便民。
3.勸課農桑
中國古代,是一個典型的農業社會,一切的财畜都是從土地裡長出來的,是以文帝對于農業非常重視,經常親自耕種以鼓勵天下農夫努力耕種。為了讓農民過得好一點, 稅賦也是一再縮減。
4、對外和親
和親政策對于此時的中國來說,其實是一步好棋,畢竟匈奴勢大,且來往快速,備足守軍也未必有效抵禦,還徒增耗費。恰逢此時正是休養生息的關鍵期間,輕啟戰争對于漢朝來說負擔過重。是以,文帝忍下苦水,為天下計,開啟和親。
5、 赈濟百姓
中國這片大地,由于深受季風氣候的不穩定影響,是以經常鬧災害。小農經濟時代,天災一來, 人民輕則因為田地減産吃不飽飯,重則顆粒無收,甚至與人相食。文帝期間, 遇災則發糧赈濟,可謂善矣。
6.輕刑罰
漢朝的法律中有诽謗罪和謠言罪,文帝認為不太好,以後有人再犯這兩樣罪就不懲治了。
7.獎勵孝悌、三老
文帝重教化,尤其看重孝悌二道。是以, 對于遵守孝悌的百姓,以及掌管教化的三老給予獎勵。
B、死後薄彜
文帝在位本就節儉,值夫人衣不曳地,惟帳無文繡,以示數樸,°死後的霸險本應展現帝王氣度, 也皆瓦器,不得以金、銀、銅、錫為飾,因其山,不起墳。圖帝即位後,基本延續了文帝的政策。》
至此,經過幾十年的休養,漢朝的國力重新得到恢複。 一度出現人口增加,府庫糧食充足,銅錢腐朽的現象。
三.文景之治對于後世的意義
文園之治,不僅是中國曆史上值得稱贊的治世,其對于後代的影響更是重要。
文展之後,便是武帝,政策開始出現明顯的變化,由内轉外。
本來和匈奴和親,後期直接開啟大反擊。
那麼,漢武帝憑什麼能數次大規模對外用兵呢?憑什麼窮兵最武?
他所憑借的,就是文隋兩朝的積累。
但是,海量的積累也經不住天量的消耗,晚期,武帝還不是釋出(輪台罪己诏》,又開始了新一輪的養民政策?
後世明朝的下西洋杜舉,同樣也是由于這個原因而終止,
耗費甚多,而獲利甚少,民力日進,國家漸頹
于是又進入一個蟄伏周期,養民蓄力。
仿佛中國的曆史,很大部分就是一個從養民着力到對外開拓的一 個循環過程。
所不同的是,兩者時間長短的不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