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抗美援朝》:央視長影合作,部隊全方位支援,為何雪藏20年?

作者:尋史知今

2020年底,電視劇《跨過鴨綠江》在央視黃金檔播出,最終以平均每集2.691%的收視率打破了主旋律戰争劇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局面。2021年國慶,一部同樣以抗美援朝為背景的影片《長津湖》以57.75億的票房一騎絕塵,創造了中國影史的神話。

當那場偉大的立國之戰,被一次次搬上熒屏,喚醒當下生活中,人們疲憊心靈下的英雄主義時,有一部同樣題材,并且集結了長春電影制片廠的國家一級導演李前寬,長春電影節最佳編劇張笑天,毛主席特型演員古月這樣豪華班底的電視劇,雖然已經制作完成20餘年,卻也被雪藏了20年。這部劇就是《抗美援朝》(又名《北韓戰争》)。

《抗美援朝》:央視長影合作,部隊全方位支援,為何雪藏20年?

你不一定聽過李前寬和張笑天的名字,但是你一定知道他們共同的代表作:《開國大典》,《佩劍将軍》,《重慶談判》,《世紀之末》.....這對“黃金搭檔”是長春電影制片廠的王牌。

2000年,他們再次合作,由央視出資高達3300萬拍攝了電視劇《抗美援朝》。作為一部愛國主義史詩片,這部劇卻至今未得上映。20年間,主演,編劇,導演已經先後去世。

《抗美援朝》為何會遭受這樣的命運呢?這還要從抗美援朝戰争開始說起。

《抗美援朝》:央視長影合作,部隊全方位支援,為何雪藏20年?

時局更疊,市場應變

抗美援朝雖然隻是一場發生在東北亞地區的局部戰争,卻深刻改變了世界力量的對比。中國一戰打出了國威軍威,打出了中國人的尊嚴,為接下來幾十年的和平與發展鋪平了道路。那個洋人在東方海岸上架起幾門大炮就能霸占一個國家的時代,一去不複返了!那個嚣張狂妄的美國,再想對中國不遜,都要仔細掂量掂量代價了!

對于影視創作者來講,遍地都是浴血與榮光,英雄與民族的現成素材。為了镌刻曆史,為了鼓舞人心,一大波講述抗美援朝戰事的電影應運而生。

電影《上甘嶺》的主題曲“一條大河波浪寬”,成為永恒的經典;《友誼》中,中朝兩國兄弟加同志的情誼成為國際關系的典範;《英雄兒女》裡那一句“向我開炮”成了一代人心中不滅的精神力量......

《抗美援朝》:央視長影合作,部隊全方位支援,為何雪藏20年?

此外,《渡江偵察記》,《英雄坦克手》,《鐵道衛士》......無不将志願軍戰士以小博大,以弱勝強的智勇表現得淋漓盡緻。

五六十年代的中國電影市場,有着戰争影視化的黃金土壤。幾乎人人都是主旋律電影的閱聽人,供需皆強大。大家都抱着虔誠的态度,去創作,去感受。

改革開放以後,人們的生活習慣和心理狀态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電影的題材類型,漸漸趨于多樣化。同時,越來越多的私人資本進入電影市場。商人逐利,自然不會把教化放在首位。在這樣和平與發展為主基調的時代背景下,戰争題材的影視作品在八十年代進入了低谷期。

《抗美援朝》:央視長影合作,部隊全方位支援,為何雪藏20年?

到了九十年代,随着中國大陸的快速崛起,美國在中國家門口打楔子的動作越來越肆無忌憚。尤其是其對台灣事務的插手越來越深,讓中美兩國關系急轉直下。影視劇的創作也随着國際局勢的更疊轉變着方向。1999年底,在志願軍出國作戰50周年之際,中央電視台決定投資拍攝電視劇《抗美援朝》。那時候,電視已經得到普及。和電影相比,篇幅更長的電視劇更能展現戰争的全貌,也更有益于觀衆的觀感。

這部劇由央視全資投資,共計3300萬元,折合成現在的價值,約為4億人民币。和今天的情況不同,這4個億用在演員片酬上的隻是很小一部分,它主要用于電影制作。如此龐大的投資,一定要交給放心的人才行。經過甄選,央視将這部寄予厚望的電視劇交給了長春電影制片廠的李前寬導演和張笑天編劇。

《抗美援朝》:央視長影合作,部隊全方位支援,為何雪藏20年?

工匠精神,力争上遊

長春電影制片廠尤以拍攝戰争片見長,曾為中華兒女輸出《五朵金花》,《上甘嶺》,《劉三姐》,《白毛女》,《董存瑞》等優秀作品。李前寬和張笑天又是長影的台柱子,長影的衆多代表作,都是出于他們之手。

李前寬出生于1941年,可以說經曆了中國革命的大半程。炮火中走來的人,對那一段激昂的歲月有着天然的敬畏之情。北京電影學院美術系出身的他,在畢業後轉行成了一名電影人。李前寬是一個天才選手。才情加敬畏之心,讓他能夠締造出《佩劍将軍》,《七七事變》,《傳奇皇帝朱元璋》等衆多口碑和資料皆為上品的佳作。在他的衆多代表作中,最讓大家耳熟能詳的,當屬《開國大典》。如果說該片榮獲第10屆中國電影金雞獎和第13屆大衆電影百花獎最佳劇情片獎,代表着這部電影對行業的技術和藝術貢獻,那影片在幾十年間被不間斷的反複提起,則說明了它對中國人而言,有着無可替代的情感意義。

《抗美援朝》:央視長影合作,部隊全方位支援,為何雪藏20年?

編劇張笑天是東北師範大學曆史系的高材生,既是科班出身,又對曆史有無限的熱忱。然而張笑天沒有選擇去當一個專門的文史學者,而是投身于文學創作。他當過中學教師,也在文化宣傳部工作過,唯一不變的是,他在寫作這件事上,始終堅持筆耕不辍。雖然文學創作和史學研究相比,會帶有演繹的成分,但是在方向性的情節上,張笑天嚴格秉持傅斯年先生“上窮碧落下黃泉,翻來覆去找東西”的宗旨,從不敢有半點虛構,解構,或者重構。

36歲那年,張笑天被調入長春電影制片廠,成了一名專業編輯,從此開始了他的編劇生涯。在長影,張笑天對曆史創作的一腔熱情和才情都找到了出口。李前寬指導的《開國大典》,《重慶談判》,《世紀之夢》等佳片的劇本,便是出自張笑天之手。

《抗美援朝》:央視長影合作,部隊全方位支援,為何雪藏20年?

《抗美援朝》的指導與編劇,由他們二位來擔綱,便是對這3300萬投資給與的最大回報機會。

除了導演和編劇,演員的表現同樣是決定電視劇成功與否的重要一環。

《抗美援朝》作為一部現實題材的電視劇,要求向觀衆呈現出來的毛主席,周總理,彭老總,鄧華副總司令等備受敬仰的革命前輩,開國将帥,一定要盡可能的還原真實。這就意味着,演員不僅要形像,還要神像。

在選角方面,央視和長影百般挑剔。最後,雙方合力給出了一份強有力的演員名單。

毛主席的形象最深入人心,選演員理應要慎之又慎。最終,毛主席由特型演員古月飾演。

《抗美援朝》:央視長影合作,部隊全方位支援,為何雪藏20年?

古月出生于抗日烽火全面燃起來的1937年,對毛主席有着無限的愛戴和敬仰。作為一名烈士遺孤,他從小在孤兒院長大。好在硝煙彌漫的年月裡,小古月還有一個姐姐相伴。1949年,南下的解放軍将他從孤兒院裡抱了出來。從此,部隊就成了他的家。

1978年,41歲的古月在昆明軍區政治宣傳部任職。一個很偶然的機會,他被葉劍英選中,開始了作為毛主席特型演員的人生。

古月和毛主席在身高,體态上都頗為相似。更讓葉劍英驚喜的是,他表現出來的豁達,爽快,樂觀,熱情,都讓人看到了毛主席的影子。

《抗美援朝》:央視長影合作,部隊全方位支援,為何雪藏20年?

盡管後來又陸續出現唐國強等幾位毛主席的特型演員,胡月依然是觀衆心中最中意的一位。他雖然和毛主席已是很相似,但卻從不滿足于這已有的相似。為了演好偉大領袖,古月不停得琢磨演技,不停得向曾和毛主席有接觸的人去了解更多關于主席的細節。

對于演員來講,先天的優勢會讓人在競争中脫穎而出,但是能讓人走得遠的,卻是孜孜以求的态度和能踏實俯下身來的謙卑。

扮演周總理的,是特型演員孔祥玉。他曾在20多部劇中飾演周總理,甚至走在街上,别人會下意識脫口而出,叫他“周總理”。觀衆的認可與否,永遠是衡量角色成敗的最客觀的标尺。

《抗美援朝》:央視長影合作,部隊全方位支援,為何雪藏20年?

另外,飾演彭老總的丁笑宜,飾演劉少奇的郭連文,飾演鄧華的洪濤,飾演洪學智的賀強,飾演陳赓的楊紹林......無一例外不是本着形神兼備,演技精湛的原則,挑選出來的精兵良将。為了盡最大努力尊重曆史,尊重觀衆,李前寬将《拯救大兵瑞恩》中扮演老年瑞恩的演員招到了自己門下,飾演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南韓第一軍軍長則由南韓演員崔永浩诠釋。

在選角上,劇組可謂是對曆史和觀衆拿出了最大誠意。

同時,這部舉國之力,根正苗紅的電視劇請來了抗美援朝的副司令之一--洪學智上将擔任軍事總顧問。這為故事情節的嚴謹性上了一道有力的保險。

《抗美援朝》:央視長影合作,部隊全方位支援,為何雪藏20年?

有别于現在的影視制作過度依賴後期,為了真實再現抗美援朝中大規模,集團化的作戰場面,部隊先後出動10萬餘人,為《抗美援朝》當群演。劇中的飛機,坦克等現代化武器也都是由解放軍現役裝備配合出鏡。

據片方透露,這部劇還首次披露了一些史實,并展現了第五次戰役中,由于指揮失誤等原因,志願軍第60軍第180師在撤退過程中被美軍合圍,最終突圍失敗,傷亡慘重的全貌。

這部高度還原曆史的巨制,經過巨大的努力,拍攝一年多終于完成。通過審查後,《抗美援朝》被定于在2001年元旦,在央視黃金檔播出。無論是央視,還是長影都在暗暗期待這部開年大劇一鳴驚人,給全國的觀衆送去一次無比震撼的精神洗禮。

《抗美援朝》:央視長影合作,部隊全方位支援,為何雪藏20年?

生不逢時,遭遇雪藏

然而,現實總是事與願違。2001年元旦,這部精細打磨的劇沒有如實上映。一年,兩年......過去,它依然沒有出現在大衆的視野中。關于他被雪藏的原因,一時間衆說紛纭。直到2009年,央視前台長楊偉光在接受《南方人物周刊》的訪談時,主持人代表億萬觀衆的心聲,向楊台長問起了《抗美援朝》被雪藏的原因,重重迷霧終于得以廓清。

楊偉光說:“不光是文獻片,電視劇也得講政治。”“非常遺憾,當時搞慢了,片子拍了一年多,大家審看了都認為可以播,結果來了個“9·11”。世貿大樓剛被炸,你來個抗美援朝不太好,考慮到當時的一些情況,就沒有播。”

《抗美援朝》:央視長影合作,部隊全方位支援,為何雪藏20年?

楊偉光一席話,讓民間的各種猜測之聲劃上了句号。雖然有遺憾,但是卻讓我們看到了中國的人道。千年前,北魏孝文帝第二次南征之時,中國就有了“禮不伐喪”的先例。當時齊明帝蕭鸾剛剛去世,孝文帝得知後,主動從南方撤兵,成為一時佳話。《公羊傳》曰:“還者何?善辭也。何善爾?大其不伐喪也。”

随後的十多年間,因為國際局勢的變換,敵我關系的錯綜複雜,以及影視劇市場的變化,《抗美援朝》依舊未能和大家見面。這期間,古月,張笑天,李前寬等主創已經先後離世。在世的人,也已經是耄耋老人。無論《抗美援朝》最終能不能上映,相信他們的心裡,都一定懷揣着對曆史的無限哀思,和對今天的無比珍視。

《抗美援朝》:央視長影合作,部隊全方位支援,為何雪藏20年?

硝煙散盡,然忘戰必危。願每一個人都能主動求知曆史,牢記來時鮮血鋪就的路。如此,中華民族才能始終行進在正确的道路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