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沖和秦明,同為梁山五虎上将,兩人長相都比較粗犷,林沖生的“豹頭環眼,燕颔虎須,八尺長短身材。”秦明則是“性格急躁,聲若雷霆,怒時兩目便圓睜。”單從長相上來看,林沖外号“小張飛”,長相頗似三國演義中的張三爺。而秦明五大三粗,應該貌似許褚。隻不過在影視劇或戲曲中,秦明是個粗魯漢子,而林沖則被刻畫成儒雅的小生。

兩人均武藝高強,戰績卓著。林沖參加大小一十九場單挑,未嘗一敗。
秦明與敵對陣時多率先出場,性如烈火,喜争頭功,除了20合負于史文恭,其他多場硬仗,也是沒有敗績。
對比兩人的武力,可以通過他們與共同對手的交戰表現,來做一番比較。
秦明和林沖的共同對手有兩人,分别是呼延灼和祝龍。
先看林沖對陣呼延灼:
林沖挺起蛇矛,直奔呼延灼,秦明自把軍馬從左邊踅向山坡後去。這裡呼延灼自戰林沖。兩個正是對手:槍來鞭去花一團,鞭去槍來錦一簇。兩個鬥到五十合之上,不分勝敗。第三撥小李廣花榮軍到,陣門下大叫道:“林将軍少息,看我擒捉這厮!”林沖撥轉馬便走。呼延灼因見林沖武藝高強,也回本陣。
林沖和呼延灼基本上是半斤八兩,平分秋色。
再看秦明對呼延灼:
呼延灼聽了,舞起雙鞭,縱馬直取秦明。秦明也出馬,舞動狼牙大棍,來迎呼延灼。二将交馬,正是對手。兩個鬥到四五十合,不分勝敗。慕容知府見鬥得多時,恐怕呼延灼有失,慌忙鳴金收軍入城。
從上面的描述來看,似乎秦明稍占上風。但呼延灼和慕容知府的一番話,卻是另一番情形:“小将正要拿那秦明,恩相如何收軍?”三國演義中,也有很多将領收兵時會這樣發問。呼延灼接着說,“适間和他鬥時,棍法已自亂了。來日教恩相看我立斬此賊!”
不排除是呼延灼在自吹自擂,但從氣勢上看,絲毫不懼秦明。呼延灼和秦明應該也是完全的平手。
再看二人分别對陣祝龍的表現:
林沖挺起丈八蛇矛,和祝龍交戰,連鬥到三十餘合,不分勝敗。
這邊秦明和祝龍鬥到十合之上,祝龍如何敵得秦明過。
單以祝龍為參照,似乎秦明的表現要強于林沖。
其中有個原委,林沖鬥祝龍之前,有個情節,孫立率領登州人馬投奔梁山,正逢宋江為打不下祝家莊而發愁,孫立自告奮勇,要去祝家莊會見師兄弟栾廷玉,孫立做内應,和梁山人馬裡應外合,拿下祝家莊。孫立順利騙取栾廷玉信任後,梁山人馬前來攻打,先是花榮鬥祝彪,花榮鬥了十數合撤走。然後是林沖鬥祝龍,穆弘戰祝虎,都是各鬥了三十合沒有勝敗,其實是林沖和穆弘配合孫立在演戲,以此襯托孫立的英勇,讓孫立擷取祝家莊更多的信任。果然三場平局之後,孫立出場,50回合生擒石秀,祝家三子“衆皆拱手欽伏。”
也就是此番戰祝龍,林沖沒盡全力,實為假打。
果不其然,在孫立配合梁山,實施進攻祝家莊之後,林沖再鬥祝龍,“且說東路祝龍鬥林沖不住,飛馬望莊後而來。”
林沖拿出真本領,祝龍明顯不是對手。
以祝龍為參照,林沖和秦明仍舊是難分伯仲。
那還有沒有其他可參照的人物呢?
水浒傳第52回,梁山為搭救小旋風柴進,出兵攻打高唐州,兩軍對壘,先是林沖首先出陣,對戰統制官于直,“林沖見了,徑奔于直,兩個戰不到五合,于直被林沖心窩裡一蛇矛刺着,翻筋鬥颠下馬去。”
接着又一個統制官溫文寶出場,“秦明戰溫文寶。兩個約鬥十合之上,秦明放個門戶,讓他槍搠入來,手起棍落,把溫文寶削去半個天靈蓋,死于馬上。”
級别一樣的兩個統制官,戰力應該大緻接近。結果林沖用了不到五合,秦明十合以上,明顯林沖表現更勝秦明一籌。
其實對陣祝龍,秦明也是用了十合以上,而關于林沖那邊的描述隻說祝龍不敵,索性就沒寫明回合數,可見用時極短。
綜合比較一下,雖同為梁山五虎上将,秦明的武力應略遜于林沖。
秦明曾二十餘合不敵史文恭,被史文恭刺下馬來。列位看官,如果是林沖對戰史文恭,勝負會如何呢?如果不請來盧俊義的話,宋江會讓林沖出戰史文恭嗎?
看書不精,難免了解有誤。歡迎各位讀者不吝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