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臨澤:“源頭”強監管“龍頭”水更甜

通訊員 李明

臨澤縣南部戈壁,坐落着一座花園式供水工程,涓涓清水滋養着14000多農村群衆的心田——這就是臨澤縣新華水廠。從無到有,建大并小,由單村供水到全鎮集中供水,新華水廠建立了完善的自動化控制系統、科學的制水生産流程、規範的水源保護區、良好的村級管護體系和供水保障服務機制,成為臨澤縣農村供水事業發展的一個典範。2021年12月,新華水廠建立為省級四星級水廠。

建大并小,建立集中供水機制

新華水廠始建于2016年,受水廠裝置老化、養殖業發展等因素影響,水壓和水量難以滿足群衆用水需求。

2019年以來,臨澤縣将新華水廠納入農村供水安全鞏固提升項目建設,通過管網延伸、擴容改建、水源并網等措施,建立機井3眼、400立方米清水池2座,引進全網監控平台和運作管理平台,将向前、勝利、大寨、新柳等4處村級供水工程并入新華水廠集中供水,形成了輻射11個行政村、日供水規模1958m3/d、保障4200戶14000多群衆飲水安全的農村集中式“千噸萬人”水廠。新華水廠通過機井提取優質地下水,經消毒殺菌處理和泵房變頻加壓後,将甘甜的自來水送入群衆家中。

與此同時,新華水廠全面推進水源地規範化建設,科學劃定水源地一級保護區15公頃、二級保護區420公頃,設立保護标志牌、警示牌40多塊,安裝防護網2.8公裡,有效保障了水源地安全。

規範運作,建全運作管護機制

按照“設施産權明晰化、經營形式多樣化、管護維修長效化、運作管理資訊化”的要求,新華水廠探索實施以灌區水管機關為主體的集中式管理、以村委會為主體的單村式管理、以用水戶為主體的自主式管理等模式。

針對安全飲水工程運作不暢、監管機制不健全等問題,新華水廠深化飲水安全管理 “三個責任”“三項制度”落實,建立水費收繳、服務公示、定期巡查、裝置管護、應急保障、人員教育訓練、年度考評等7項制度,壓實水廠運作、裝置維護、管網巡查及村級管護等運作管理責任。實施農村供水保障服務“小微權力”清單化管理機制,開辟農村供水保障服務“小微權力”運作監管平台,印發農村飲水安全評價名額宣傳海報、農村用水安全明白卡,向群衆公布了咨詢受理電話和投訴舉報電話,做到權利與義務、責任與監督“雙向”告知,確定了群衆用水訴求有人管、及時辦。

此處,新華水廠制定供水問題隐患摸排整改工作方案,對全鎮飲水安全開展拉網式“回頭看”,采取建台賬、查情況、找原因、定措施、明時限的方式,對供水穩定狀況和水質狀況等情況進行拉網式排查,目前用水戶水量、水質、用水友善程度、供水保證率等4項名額均達到國家安全标準。

智慧供水,建構智能化供水網絡

按照智慧水利建設要求,新華水廠推進供水工程監測管控網絡建設和資訊化建設,率先在全縣建立“網際網路+供水服務”融合機制,建立了從水源地到用水戶末端用水全程的監測、控制、計量、繳費、運維為一體的智能化網絡,實作了農村供水 “同源、同質、同網”。

新華水廠采用全自動無線遠端控制系統,實時監測水廠水量、水質、水壓等情況;安裝物聯網智能水表,通過智能抄表完成水表流量資訊終端采集,并搭建線上便捷繳費平台,引導用水戶利用微信進行繳費,建構了人飲水費“線下+線上”的雙重繳費模式。

截至2021年年底,新華水廠已為用水戶安裝物聯網智能入戶水表3000多塊,正逐漸實作機械化向數字化、智能化的轉變和“從水源頭到水龍頭”的全過程資訊化管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