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收現金太低端?孫德順貪腐細節曝光:偏愛放貸給房地産,40億成不良

作者:時間财經
收現金太低端?孫德順貪腐細節曝光:偏愛放貸給房地産,40億成不良

作為金融界唯一一名從最基層櫃面出納員做起,一步步成長為國有銀行總行行長的幹部,孫德順不僅沒有“珍惜羽毛”,反而自認為業務能力高超,與“不法商人勾肩搭背,大搞權錢交易”,通過精心設計層層掩蓋權錢交易,最終成為大陸金融領域腐敗問題特别嚴重、性質特别惡劣、數額特别巨大的典型。

“因為自己是從基層起來的,業務能力比較強,是以總覺得自己的業務能力在那擺着呢,就造成了一種僥幸的心理。”鏡頭中,在銀行業工作40多年的孫德順表示了忏悔。

1月18日晚,由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宣傳部與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聯合攝制的電視專題片《零容忍》第四集《系統施治》在總台央視綜合頻道播出,片中也曝光了中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原黨委副書記、行長孫德順嚴重違紀違法的大量細節。

作為國有重要商業銀行負責人,孫德順為謀取個人私利,甚至設計了結構極為複雜的重重掩體:第一層是安排兩名老部下作為代理人,開設兩家投資平台公司,兩家平台公司是他的核心經營團隊,是遮蔽在他身前的第一層“影子”;在平台公司之下又設立十多家項目公司作為第二層“影子”,項目公司和行賄企業并不直接交易,而是雙方各自再成立空殼公司作為第三層“影子”,多層影子公司層層嵌套。交易主體本身已經魅影重重,資金往來又僞裝成各種貌似合法的金融産品、股權投資協定,用“影子交易”為利益輸送再蒙上一層迷霧。

這些障眼法,也給調查工作帶來極大難度,專案組研究後決定,不在影子的迷陣裡打轉,而是反過來從源頭入手,梳理孫德順在中信銀行推動的貸款授信,找到其中明顯異常的決策事項,再針對性地調查獲得貸款的企業和孫德順的關聯。這一調查政策,也抓準了孫德順腐敗問題的核心,那就是利用信貸審批權謀私。

傾向給房地産放貸

“他就關注什麼掙錢快、見效快。他傾向于貸給房地産,主持行長辦公會的時候就公開直截了當要求,全行一定要立刻給我把制造業貸款停下來,即便你有100%的抵押,那也不行。”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機關從業人員樊祥鵬表示。

近年來,中央多次強調,金融要回歸服務實體經濟的本源,要加大對制造業的支援力度,防止信貸資金過度向房地産集中,但孫德順卻背道而馳。據專題片,孫德順之是以增加房地産貸款還有另一個隐秘的原因,就是謀取個人私利。

調查發現,一些房地産公司老闆與孫德順關系密切,并存在利益交換。例如一名房地産公司老闆曾以投資為名,向孫德順實際控制的公司輸送1000萬元,得到的回報是通過孫德順獲批貸款授信40多億元。

而在此期間,孫德順的行為也影響到中信銀行貸款結構,一方面房地産貸款增長幅度達到40%多,制造業貸款當時受到壓降,壓降幅度達到30%多。中信銀行向房地産業貸款占比過高的問題,帶來的長期風險後來也逐漸顯現。2020年2月,銀保監會向中信銀行開出2200萬元的巨額行政處罰罰單,處罰事項19項中,有13項涉房地産業務。

收現金太低端?孫德順貪腐細節曝光:偏愛放貸給房地産,40億成不良

認為收現金太低端

除此之外,自恃業務能力較強的孫德順,認為收現金太低端,由此通過精心設計的“影子”公司、借助金融手段等來完成利益輸送,其專業化、複雜化程度相當罕見。

“他有一個特點就是不收現金,他認為收現金太低端了,太簡單粗暴了。他利益兌現的方式非常專業化,做了層層的掩蓋,就是設了很多的防火牆,繞了很多圈,利用特有的金融手段和産品去掩蓋。”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機關從業人員樊祥鵬表示。

收現金太低端?孫德順貪腐細節曝光:偏愛放貸給房地産,40億成不良

一方面,孫德順在中信銀行利用公權力為企業老闆批貸款;與此對應,這些企業老闆有的以投資名義,将巨資注入孫德順實際控制的平台公司,有的則送上優質投資項目或投資機會;與此同時,孫德順控制的平台公司,用這些老闆提供的資金投入那些老闆提供的項目,以錢生錢,和老闆們共同獲利分紅,形成利益共同體。

2014年底,有一家已出現債務危機的高負債能源公司向中信銀行申請貸款,按規定,這樣的公司一般是不會發放貸款的。但在孫德順幹預下,這筆40億的貸款發放給該企業,很快就形成了不良資産。為表示對孫德順的感謝,這家公司實際控制人和孫德順控制的平台公司簽署了增資協定,這樣就完成了利益輸送。由此,這家能源企業通過所謂的股權投資協定,讓孫德順控制的公司實際獲利達1個億。

專題片顯示,類似這樣的權錢交易還有多筆,企業向孫德順輸送利益的包裝方式五花八門,但換取的東西都一樣,那就是銀行貸款。抓住了這個核心,重重魅影也就迅速消散,實際控制人開始清晰顯影,“我在跟一些企業家交往的過程當中,總是老想着為自己或者自己的利益關聯方去謀一些利益。”孫德順表示。

當了行長還兼任貸審會主任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升任到行長之位,孫德順對信貸審批也隻有一票否決權,沒有審批權,但他卻無視制度,直接幹預信貸審批。

收現金太低端?孫德順貪腐細節曝光:偏愛放貸給房地産,40億成不良

專題片顯示,銀行貸款審批一般是由貸款客戶遞交申請材料,按照程式逐級上報審批,而孫德順卻經常直接與企業對接,再布置給下屬去做,用程式倒置的方式違規操作。同時,按照中信銀行的制度設計,行長對信貸審批隻有一票否決權,沒有審批權;審批必須經信貸審批會議集體表決通過,主要上司必須末位發言。但事實上,孫德順經常無視這些制度,直接幹預信貸審批,使得銀行内控機制在“一把手”的權力面前失去了作用。

孫德順案也凸顯出管住信貸審批權這一關鍵權力的重要性。“他從副行長升到行長,一直還抓着這個權,還兼任貸審會主任。作為貸審會主任應該末位發言,就是你不能上來就定調子。但是他聽到别人有不同意見了,就忍不住了,上來就直接說,‘怎麼不行了,你說不行,怎麼不行了’,别人就不敢說了。銀行本來是有一套比較嚴密的授信管理和風險管理程式,經過這種人為的幹預,這些程式都被穿透了。”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機關從業人員樊祥鵬表示。

專題片指出,孫德順嚴重違紀違法案件反映出,導緻金融領域監管缺失的原因,既有自身内部監管體制不健全的問題,也有行業監管不到位的問題。“通過案件反思我們金融監管工作,一個是還存在履職寬松軟問題,另一方面金融領域一些制度規章亟需完善,部分交叉和創新領域的監管制度存在缺失,導緻了一些金融風險、金融亂象的産生。”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黨委辦公室副主任毛奉君表示。

針對孫德順案件暴露出的問題,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推動了中信銀行系統性地開展以案促改,首先從公司治理結構上進行糾正,強化董事會、監事會、高管層的職責,确定他們互相制約、互相監督的關系,同時推進授信體制、風險管理體制和審批制度改革,強化問責機制,完善公司治理體系,提高治理能力。

同時,針對監督缺位、監督不力問題,在新一輪派駐機構改革中,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向包括中信集團在内的18家中管金融機構直接派駐紀檢監察組。改革效果立竿見影,僅2019年至2021年12月,派駐金融機關紀檢監察組就對駐在機關黨委管理幹部立案審查調查81人。(中原標準時間财經 吳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