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作者:閑話爾聞

前幾天寫了篇推文《在其位 謀其政 善其事》,當時就是無奈之下的一點吐槽,略有點現實中我說不赢你,我就網上炮轟你的意思。然後有朋友說,用這個方式跟其他人溝通也不錯,雖然有的人反感轉發的雞湯文,但也有人因為看到他轉發的這個文章,居然主動對号入座,向他承認了類似的錯誤,感覺挺意外的。

我也一樣意外,寫這個推文,起因是兩件小事,不想還有這樣的神奇功效。再一想,也許在今天這樣多元的、變化的、不确定的時代,溝通的方式也變得更加豐富多元,不同年代、不同性格、不同圈層的人,都有不同的有效溝通方式。

職場裡,50後有,80後有,00後也開始出現,特别新生代的90、95和00後,對工作的看法,對人生的态度,對職場的思考,往往出人意料之外,倘若再用原來傳統的方式,恐怕不僅無法讓他接受批評,還可能直接“不能好好工作,隻有回去繼承家産”了。

我不是一個善于言辭的人,身邊的95、00後,已經漸漸感覺無法有效地進行溝通和交流,時不時冒出一些網絡詞和縮寫字母,不問下度娘都不知道他們在嘲諷或是吐槽我。

也許,和不同的人,需要不同的溝通方式。早在幾千年前,鬼谷子就提出了“與智者言,依于博;與博者言,依于辯;與辯者言,依于要。”對于不同的目标對象,該怎麼來溝通都很清楚明白。和有智慧的人講話,要依靠自己淵博的知識,才能激起對方的興趣和獲得對方尊重;和知識淵博的人講話,就要依靠出色的口才,才能讓對方耳目一新;和辯才出色的人講話,則要簡明扼要、直擊痛點,同時也能減少自己語言上的漏洞。凡此種種,不僅在先秦時代成就無數的縱橫家,在今天看來,也是能讓我們受益匪淺的。

是以,一般來說,對于70、80後,我們可以直接講理想、講責任、講擔當,而對90、00後,則需要更多從興趣、愛好、自由的角度來切入,關注他們需要得到的認同感、成就感,而不是将自己的想法武斷地強加上去,同時,在方式上也不能那麼正式,閑聊甚至網聊可能更好一些。

簡單來講,就是所謂的“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也就是要用對方能夠認同和了解的方式與其溝通交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