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戰區司令逃跑 他說不能吃百姓的飯見鬼子就逃 最終壯烈殉國

作者:楊帆遠航讀史

楊帆遠航/文

1944年日軍為了打通大陸的交通運輸線,在岡村甯次的籌謀下,釋出了所謂的1号作戰指令。中國将這次會戰稱之為“豫湘桂大會戰”,而“豫中會戰”則是這次會戰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這一戰日軍出動了多達十八萬的兵力,中方也出動了多達三十萬的兵力迎敵。

可是在雙倍于敵的情況下,中方卻依舊潰敗,戰區司令蔣鼎文落荒而逃(也有說中方前後投入兵力達四十萬,卻在一個月内被在短短1個多月的時間裡,蔣鼎文失地千裡,38座城池被敵攻陷,損兵20多萬。),在1944年這個其他反法西斯同盟國家均到了戰略大反攻的時候,中方卻再度被日軍擊敗,這讓英美蘇等國再度看輕中國,讓蔣介石在雅爾塔會議擡不起頭,未能為中國在戰後争取到更多利益,甚至中國依舊被美蘇兩國“瓜分勢力地盤”。

戰區司令逃跑 他說不能吃百姓的飯見鬼子就逃 最終壯烈殉國

不過在這一場大會戰中,并不是所有人都如蔣鼎文那般落荒而逃,也有諸如呂公良、孫蔚如、李家钰等将軍誓死抵抗,不過也難挽回敗局。

而李家钰更成為這次大會戰中,中國方面犧牲的最高等級将領。

李家钰1892年陰曆三月二十九日出生在四川省蒲江縣大興鄉一戶殷實農民的家庭。後成為川軍重要将領,1937年七七事變全面抗日戰争爆發後,李家钰被任命為被晉升為陸軍第47軍軍長,所部擴編為兩個師(第104、178師)。

面對江河淪喪,國将不國,能文能武的李家钰作詩一首:“男兒仗劍出四川,不滅倭寇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間到處是青山。”請纓殺敵。

1938年春,李家钰在國共合組的“第二戰區東路軍”總、副指揮朱德、彭德懷統一指揮下,率部在東陽關、長治一帶同裝備精良的日軍入侵部隊下原熊彌的108師團104旅團(一萬多人兵力)激戰兩役。

長治保衛戰中,李家钰軍104師312旅624團據城死守兩晝夜,在日軍飛機、大炮輪番轟擊下,北門陷落,官兵奮勇對敵展開肉搏巷戰,斃傷敵寇一千餘人。

此役李家钰部營長楊嶽岷、連長楊顯谟、夏撫濤、陳紹虞、黃高翼等壯烈殉國,副團長杜長松負重傷。東陽關之戰,營長周策勳殉國(以上傷亡者除楊嶽岷、夏撫濤兩人外,皆蒲江縣人)。

李家钰部對日軍初戰雖挫敵兇焰,然官兵傷亡亦逾千人。後黎城縣政府在東陽關建“川軍抗日死難紀念碑”,以撫慰忠魂。

同年3至5月,李家钰奉命率四十七軍,在八路軍和抗日遊擊隊配合下,連續猛攻并收複了被日軍侵占的晉南平陸、芮城、安邑等縣城及原八路軍據點多處,戰績卓著。

戰區司令逃跑 他說不能吃百姓的飯見鬼子就逃 最終壯烈殉國

1940—1944年春,李家钰部擔負河南陝縣、渑池、靈寶、阌鄉一帶黃河防務。此期,李家钰曾多次派出部隊配合八路軍及抗日遊擊隊,渡河北擊晉南一帶日軍,毀堡斃敵,奪獲武器裝備多件。1941年2月,四川省各界抗戰前線慰勞團來靈寶縣李部駐地勞軍,李家钰親字書字幅:“男兒欲報國恩重,死到沙場是善終”十四個字,以明為國報效之心志。

可是豫中會戰,

四十萬國民革命軍在十萬日軍面前一觸即潰,民國政府的嫡系部隊及雜牌軍們緊急撤向豫西。

1944年5月21日上午,陝縣東姚院的山路上,第三十六集團軍總部正在行軍。此時的李家钰在混亂而倉皇的西撤中,心境可想而知。他1937年9月領軍出川,從1939年冬天起奉令駐防河南孟津以西、新安以北、渑池以東黃河一線。四年駐豫,與日軍戰鬥不斷,他對河南西部溝壑縱橫的丘陵地早已熟稔于胸,而于天府之國的膏腴肥美恐怕已有些生分。始于月前的河南戰事,在這位集團軍總司令的胸中應該是郁結難釋的。

戰區司令逃跑 他說不能吃百姓的飯見鬼子就逃 最終壯烈殉國

西撤之後,李家钰帶着部隊曆盡艱辛,于5月17日來到渑池縣小鎮翟涯鎮,與從洛陽西撤的第14集團軍副總司令劉戡、第14軍軍長張際鵬、新8軍軍長胡伯翰、暫4軍軍長謝輔三等将領相遇。因各軍争相前行,道路擁擠,場面極度混亂。

在召開的臨時會議上,将領們一緻認為:大隊人馬蜂擁搶路不是辦法,如遇日軍襲擊将損失慘重。必須統一指揮和派遣掩護部隊,再圖反攻。衆人一緻推舉李家钰出任統一指揮官。李家钰慨然說:“吃了河南老百姓4年飯,現在不能見了日本人就跑。如果明天繼續西進,我們川軍願殿後!”

此後,各路大軍分道西行,李家钰的部隊擔負起掩護友軍撤退的任務。5月20日,李家钰率部從雁翎關出發,宿營于陝縣張村鄉東窯院村。據友軍情報,日軍正追擊高樹勳部,已進犯到距東窯院村僅10餘裡處。李家钰判斷:日軍來得不會這麼快。同時鑒于友軍正紛紛向西轉移,掩護任務急需進行到底,即決定按原計劃行軍。

5月21日,李家钰率集團軍總部人員繼續殿後,在友軍各部相繼撤退之後,于10時從東窯院出發,按原計劃向西行軍。由于對敵情疏于偵察,情況不明,李家钰率部到達張家河谷底時,埋伏在安家山上的日軍已居高臨下,對其形成包圍。中午時分,當缺乏戰鬥力的總部人員剛登上旗杆嶺,早有準備的日軍大隊人馬從山頭上沖下來,李家钰率部與敵戰鬥,背部和左腋下連中兩槍和一片彈片,壯烈殉國。

跟在總部後邊的47軍軍長李宗昉聽說消息後,立即組織了一個敢死隊,營救總部人員。經過血戰,終于将李家钰的遺體背了出來。李家钰是豫中會戰中犧牲的軍銜最高的中國将領。

1944年6月,國民政府追贈李家钰為陸軍上将。

2014年9月,李家钰将軍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英雄不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