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4年,亨利五世的弟弟——貝德福德公爵約翰赢得了阿夫勒爾海戰的勝利,以驚人的成功續寫了英格蘭征服法蘭西的故事。
作為國王的兄弟,約翰在1415年被指派管理英格蘭,而亨利五世則在法蘭西繼續征戰,最終在阿讓庫爾獲勝。在亨利五世大獲全勝之前,他占領了諾曼底沿岸具有戰略意義的港口阿夫勒爾,但這次铤而走險傷亡慘重。亨利五世壓倒一切的抱負就是完成他曾祖父愛德華三世未竟的對法蘭西的征服。然而,1415年之前,英格蘭在法蘭西北部海岸上唯一的領地是加來。如果亨利五世想在第二次征服諾曼底的戰役中有塊額外的跳闆,那麼守住阿夫勒爾便至關重要。

法國人非常清楚這一點,1416年4月,在熱那亞人船隊的協助下,開始對阿夫勒爾進行海上封鎖。這是自阿讓庫爾戰役以來英格蘭人首次失去主動權,直到8月,一支增援船隊才得以起航。因為正在與來訪的神聖羅馬皇帝西格斯蒙德一世(Sigismund I)磋商結盟事宜,亨利五世無法親自指揮,于是派約翰去解救阿夫勒爾。
顯而易見的是,約翰并不是上佳指揮人選,因為他談不上有什麼軍事經驗,況且他還得對抗大約150艘法蘭西和熱那亞的大帆船,特别是熱那亞人的船能征善戰,令人聞風喪膽。盡管如此,約翰還是率領由大約100艘船隻組成的船隊毅然前往。8月15日在塞納河河口,雙方展開了激烈的戰鬥。
中世紀海戰是陸地戰争的翻版。敵方用鈎錨将船隻連接配接在一起,形成一個巨大、漂浮的木制戰場。以前英格蘭人曾利用長弓的優勢在海戰中獲勝, 在1416年的海戰中,他們故伎重演。一位不知姓名的英國編年史家寫道:“雙方衆矢交射之後……部隊的憤怒情緒達到了沸點。經過五六個小時漫長、艱苦的戰鬥,英格蘭人終于取得了勝利。”
維爾納葉戰役為攻克布爾日(Bourges)掃平了道路,進而整個法蘭西就可以成為英格蘭的囊中之物
塞納河戰役打得異常激烈,因為雙方誰都輸不起。在阿讓庫爾戰役中自尊心嚴重受損的法國人,決不甘心失去對英吉利海峽的控制,而英格蘭人則不想喪失在諾曼底的立足點。英格蘭的勝利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雖然阿讓庫爾戰役取得了戰術上的勝利,但它并沒有立即導緻戰争的勝局,而約翰的勝利卻不容小觑。如果阿夫勒爾被法國人奪回,那麼亨利五世的征服将不得不從頭再來,進而徹底改變曆史程序。
阿夫勒爾的解圍使得亨利五世在1417年征服了諾曼底,進而在1420年簽訂了《特魯瓦條約》。該條約承認亨利五世是法蘭西王位的繼承人,為雙君主政體奠定了基礎,但假設沒有約翰的勝利,這一切都隻能是紙上談兵。約翰在戰鬥中的表現赢得了同時代人的贊揚。人們說:“在那場戰鬥中,他的英勇無人能敵。”西格斯蒙德一世動情地對亨利五世說:“有這樣國王的臣民是幸福的,但有這樣臣民的國王更幸福。”
貝德福德公爵約翰跪在聖喬治面前。作為法蘭西攝政王,他成功續寫了兄長亨利五世的征服故事
(内容來源:《金雀花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