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陳紅彥 | 宋刻珍本《荀子》

陳紅彥 | 宋刻珍本《荀子》

《荀子》為戰國時荀況的文集。荀子,名況,字卿,生卒年不詳,戰國末期趙人。《荀子》為荀況及其弟子所著。西漢劉向整理時定為32篇,它們大緻可分為三類,一類是荀子親手所著的22篇,一類是荀子弟子所記錄的荀子言行,共5篇,一類是荀子及弟子所引用的材料,共5篇;前兩類是研究荀子思想的直接材料,是《荀子》一書的主體。

陳紅彥 | 宋刻珍本《荀子》

荀子繼承儒家學說,并有所發展,為先秦時期繼孔子、孟子之後最有成就的儒學大師。他主張人性皆惡,認為必須由聖人制定禮義,進行教化,才能使人轉而為善,社會更加安定。在政治上他提出隆禮重法。在君民關系上重視民本。在天人關系方面,荀子承認天的客觀存在,認為應順應自然規律。在認識論方面,荀子特别提出“解蔽”,主張認識事物要虛心、專心、靜心,以達到主觀上的大清明境界。荀子又構成了以正名為中心的邏輯體系,他揭示了名反映實的本質,制定了關于名的劃分和推演的理論,闡述了制名的原則。這些學說在《荀子》一書中都有表述。荀況的門人中最著名的兩位是韓非和李斯。西漢的經學多出于荀門傳授。

陳紅彥 | 宋刻珍本《荀子》

國家圖書館收藏的這部宋刻宋印《荀子》,字大如錢,墨如點漆,刊印精美。原多著錄為北宋監本,經考證,應刻于南宋時期。書中钤有孫朝肅印、士禮居、汪士鐘藏、韓應陛鑒藏宋元名鈔名校各善本與讀有用書齋印記等藏書印鑒,說明此書在清代曾經是著名藏書家孫朝肅、黃丕烈、汪士鐘、韓應陛等人的珍藏。書後還有藏書家顧廣圻的跋文。

陳紅彥 | 宋刻珍本《荀子》

過去的士大夫和文人墨客得到善本書多秘不示人,是以當時研究《荀子》的人,都因為見不到這個版本而深為遺憾。此書後來流散出來,輾轉歸至陳清華手中。陳清華,号澄中,湖南祁陽人,曾留美,回國後從事金融業,20世紀30年代後,開始收藏中國古籍善本。在以萬金購得宋版《荀子》後,拜見著名藏書家傅增湘,傅先生笑稱:“君非以萬金得熙甯《荀子》者乎?是可以‘荀’名其齋矣。”由此“郇齋”成為陳氏藏書室名。陳氏獲韓氏讀有用書齋、袁氏後百宋一廛、瞿氏鐵琴銅劍樓、傅氏雙鑒樓等舊藏秘笈,藏書數量迅速增長,宋元善本、明清鈔校稿本、罕見善拓,逾五百部,普通善本古籍無計其數。其藏書數量之大、品質之高,于江南無有匹敵者,與天津周叔弢并稱“南陳北周”,成為民國期間兩大藏書家之一。解放前夕陳先生在上海,後來攜最善之書到香港。1965年,陳欲将收藏的包括《荀子》在内的一批國寶級古籍出售,得到消息後,在周恩來總理的親自關懷下,國家斥重金收購,入藏國家圖書館。

陳紅彥 | 宋刻珍本《荀子》

這部珍貴的《荀子》入國家圖書館後,為提供給各方面進行研究參考,曾與文物出版社合作于1975年影印出版。2002年财政部、文化部立項的《中華再造善本》工程又将此書作為第一期選目選入,把這部先人曆經艱辛儲存幾百年的珍本秘笈用現代印刷技術,彩色原大影印制作出版,化身千百,走入科研機構,擺上研究者書案,進入收藏者書室,國家圖書館還曾将其作為禮品贈與陳氏後人,出版品質得到廣泛的贊譽,取得了廣泛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