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AltiumDesigner PCB布局布線過程與技巧

首先是原理圖設計。      
原理圖設計是前期準備工作,對簡單的闆子,如果熟練流程,不妨可以跳過。但是對于初學者一定要按流程來,這樣一方面可以養成良好的習慣,另一方面對複雜的電路也隻有這樣才能避免出錯。在畫原理圖時,層次設計時要注意各個檔案最後要連接配接為一個整體,這同樣對以後的工作有重要意義。由于,軟體的差别有些軟體會出現看似相連實際未連(電氣性能上)的情況。如果不用相關檢測工具檢測,萬一出了問題,等闆子做好了才發現就晚了,這也顯示出按順序來做的重要性了      
接下來重點讨論具體制闆的過程與技巧      

    1.制作實體邊框

    place>line,然後畫框并選取框,最後design>board shape>define from selected objects,完成!

主要是要注意精确,否則以後出現安裝問題麻煩可就大了。還有就是拐角地方最好用圓弧,一方面可以避免被尖角劃傷,同時又可以減輕應力作用。

    2.元件和網絡的引入

打開原理圖,選擇Design>Update PCB Document...

    常見問題:元件的封裝形式找不到,元件網絡問題,有未使用的元件或管腳,對照提示這些問題可以很快搞定的。

    3.元件的布局

    元件的布局與走線對産品的壽命、穩定性、電磁相容都有很大的影響,是應該特别注意的地方。一般來說應該有以下一些原則:

    (1)放置順序

    先放置與結構有關的固定位置的元器件,如電源插座、訓示燈、開關、連接配接件之類,這些器件放置好後用軟體的LOCK功能将其鎖定,使之以後不會被誤移動。再放置線路上的特殊元件和大的元器件,如發熱元件、變壓器、IC等。最後放置小器件。

    (2)注意散熱

    元件布局還要特别注意散熱問題。對于大功率電路,應該将那些發熱元件如功率管、變壓器等盡量靠邊分散布局放置,便于熱量散發,不要集中在一個地方,也不要高電容太近以免使電解液過早老化。

    4.布線

    通行的布線原則。

    ◆高頻數字電路走線細一些、短一些好

    ◆大電流信号、高電壓信号與小信号之間應該注意隔離(隔離距離與要承受的耐壓有關,許多情況下為避免爬電,還在印制線路闆上的高低壓之間開槽。)

    ◆兩面闆布線時,兩面的導線宜互相垂直、斜交、或彎曲走線,避免互相平行,以減小寄生耦合;作為電路的輸人及輸出用的印制導線應盡量避免相鄰平行,以免發生回授,在這些導線之間最好加接地線。

    ◆走線拐角盡量120度拐角

    ◆同是位址線或者資料線,走線長度差異不要太大,否則短線部分要人為走彎線作補償

    ◆走線盡量走在焊接面,特别是通孔工藝的PCB

    ◆盡量少用過孔、跳線

    ◆單面闆焊盤必須要大,焊盤相連的線一定要粗,能放淚滴就放淚滴,一般的單面闆廠家品質不會很好,否則對焊接和RE-WORK都會有問題

    ◆大面積敷銅要用網格狀的,以防止波焊時闆子産生氣泡和因為熱應力作用而彎曲,但在特殊場合下要考慮GND的流向,大小,不能簡單的用銅箔填充了事,而是需要去走線

    ◆元器件和走線不能太靠邊放,一般的單面闆多為紙質闆,受力後容易斷裂,如果在邊緣連線或放元器件就會受到影響

    ◆必須考慮生産、調試、維修的友善性

    ◆對于蛇形走線,因為應用場合不同其作用也是不同的,在電腦的主機闆中用在一些時鐘信号上,如 PCIClk、AGP-Clk,它的作用有兩點:1、阻抗比對 2、濾波電感。

    一般來講,蛇形走線的線距>=2倍的線寬;若在普通PCB闆中,除了具有濾波電感的作用外,還可作為收音機天線的電感線圈等等。

    5.調整完善

    完成布線後,要做的就是對文字、個别元件、走線做些調整以及補淚滴和敷銅。

  補淚滴就是在銅膜導線與焊盤或過孔交接的位置處,防止機械鑽孔時損壞銅膜走線,特意将銅膜導線逐漸加寬的一種操作。目的 防止機械制闆的時候,焊盤或過孔因承受鑽孔的壓力而與銅膜導線在連接配接處斷裂,是以,連接配接處需要加寬銅膜導線來避免此種情況發生

    敷銅通常指以大面積的銅箔去填充布線後留下的空白區,可以鋪GND的銅箔,也可以鋪VCC的銅箔(不建議,除非不得已用來加大電源的導通面積,以承受較大的電流才接VCC)。包地則通常指用兩根地線,包住一撮有特殊要求的信号線,防止它被别人幹擾或幹擾别人。

    如果用敷銅代替地線一定要注意整個地是否連通,電流大小、流向與有無特殊要求,以確定減少不必要的失誤。

    6.檢查核對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