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99年趣味報摘—19:回顧:五十年來被暗殺的各國政壇領袖

作者:趣味曆史拾趣

從2004年就開始将讀過的報紙裁剪下來做成報摘,1999年的是第二冊,是我将國小國中時期的報紙重新收集起來,剪輯成冊。

回顧:五十年來被暗殺的各國政壇領袖

1999年趣味報摘—19:回顧:五十年來被暗殺的各國政壇領袖
1999年趣味報摘—19:回顧:五十年來被暗殺的各國政壇領袖

1999年10月27日,亞美尼亞總理薩爾基相、議長傑米爾強、兩名副議長和一名部長在當天下午的議會槍擊事 件中受重傷後不治身亡。

  當天下午,亞美尼亞政府成員正在議會大廳參加聽證會,一度旅居國外的前達什納克黨人烏納尼揚兄弟等數名年輕人 以記者名義進入會場,要求議員們關掉行動電話,趴到地上。烏納尼揚狂熱地宣布政變,同總理争辯幾句後即用自動步槍掃射 。頓時,大廳内秩序大亂,驚恐萬分的議員們紛紛從議會大樓逃了出來,正在轉播議會立法辯論的地方電台和電視台也中斷了 實況轉播。襲擊發生後,總理和議長等10人受傷倒地,其中5人于當晚死亡。

  薩爾基相今年40歲,從1990年起先後擔任亞美尼亞共和國議員、總統國防問題顧問、國防部長,1999年3 月當選為亞美尼亞共和黨主席,同年6月11日起任總理。今年67歲的傑米爾強于1998年6月創立上司亞美尼亞人民黨 ,同年6月10日當選為亞美尼亞國民議會議長。

  今年3月23日早晨,巴拉圭副總統阿加尼亞和往常一樣,起床稍事活動并用過早餐之後,便坐上自己的專車在保镖 的陪同下離開家門,向總統府而去。快樂的性格使這位副總統在車上與保镖有說有笑,此時車上的人誰也沒有料到死神正一步 步向這位為人厚道的總統逼來。

  8時52分,從停在路旁的另一輛汽車裡突然鑽出4個身穿迷彩服的蒙面人,他們對準阿加尼亞所坐的汽車就是一陣 猛射,并扔出了手雷。在

  阿加尼亞的保镖剛剛醒過神之際,那4個蒙面人已轉身鑽入車内逃之夭夭。阿加尼亞副總統頭部和胸部中彈10發當 即死亡,他的保镖和司機也身受重傷。

  在這裡,讓我們一起回顧曆史,看看近50年來被暗殺的各國政壇領袖。

  美國總統約翰-肯尼迪--

  年輕氣盛當總統遇刺身亡不瞑目

  美國第35任總統約翰-肯尼迪于1917年5月出生在馬薩諸塞州波士頓市的一個富豪家庭裡,在他就任總統時, 年齡剛滿43歲,成為美國曆史上最年輕的一位總統。

  作為總統,肯尼迪在政治方面,一貫奉行他的“新邊疆”政策。

  在執政期間,他曾提出過為數衆多的治國方略,包括改善城市住房條件、發展教育事業、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醫療保 健、反對種族歧視、給黑人以公平權力等等。

  正當肯尼迪滿懷信心竭盡全力地治理他的國家時,不幸悄悄地向他走來,這大大出乎美國人民的意料,更是出乎肯尼 迪本人的意料。

  1964年是美國的大選年,肯尼迪從一年前就開始把注意力轉向了謀求競選連任的問題上來。當時得克薩斯州民主 黨内以亞巴勒為代表的自由派與以州長康納利為首的保守派之間存在着十分尖銳的沖突,肯尼迪為調解兩派之間的沖突,以争 取在競選中得到這個南部大州的支援,便攜夫人傑奎琳于1963年11月22日前往該州。當天,肯尼迪夫婦抵達右翼活動 中心達拉斯時,受到了州長康納利夫婦的熱情接待。

  随後,肯尼迪夫婦與康納利夫婦同乘一輛林肯牌敞篷大轎車由機場開往市區,沿途受到了群衆的熱烈歡迎,肯尼迪曾 讓司機兩次停車向道路兩旁的群衆揮手緻意。中午時分,當車隊進入埃爾姆大街,行至得克薩斯州一座8層高的教學圖書館大 樓時,肯尼迪突然遭到刺客的槍擊,頭部與頸部中彈,同車的康納利州長也被擊中。肯尼迪立即被送往臨近的帕克蘭德紀念醫 院搶救,然而因傷勢過重,醫生實在是無回天之術,肯尼迪就這樣匆匆地走完他46年的人生旅程。11月25日,肯尼迪的 遺體被安葬在華盛頓國家公墓。

  暗殺肯尼迪的刺客是一名隻有24歲的青年,名叫李-哈維-奧斯瓦德。他是美國前海軍陸戰隊一名隊員,素有“神 槍手”之稱,曾旅居蘇聯。奧斯瓦德在個人發展道路上曾遭受挫折,對政治和社會現實都存有極大的不滿情緒。11月25日 ,達拉斯警察局準備把他押送到縣監獄,然而,當他被帶出來時,一名叫傑克·魯比的酒店老闆開槍将他打死。新總統林登- 約翰遜上台後,即刻任命成立了一個以最高法院首席法官厄爾-華倫為首的特别調查委員會,負責調查事件真相。

  1964年9月24日,調查委員會釋出了調查報告,即人們所說的“華倫報告”。報告中認為,奧斯瓦德和魯比都 純系個人做案,不存在任何政治背景。然而,這個報告卻受到了許多人的懷疑和批評,甚至有人公開講:若是肯迪尼總統知道 了這個調查報告的内容,其在天之靈将永遠不會瞑目。

  埃及總統薩達特--

  系列改革謀和平閱兵場上赴黃泉

  埃及前總統穆罕默德-安瓦爾-薩達特,是阿拉伯世界第一位傑出的政治家,于1918年出生在尼羅河三角洲曼努 菲亞省的邁特阿布庫姆村,父親是一名普通的軍人。由于其家境貧寒,生活艱辛,薩達特從小就立下了長大後要想辦法使家裡 過上幸福生活的志向。

  薩達特上中學時,正趕上埃及人民争取民族獨立的偉大時代。當

  時的埃及雖然于1922年在名義上獲得了獨立,但實際上仍是英國的殖民地,人民仍然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這使 埃及人民感到極大的憤怒,同時也在年輕的薩達特心中種下了仇恨的種子。

  1936年,薩達特考取了埃及皇家軍事學院,不久又加入了“青年埃及黨”。畢業後,他因為參加反英鬥争而兩次 被捕入獄。1950年,薩達特投身到納塞爾上司的“自由軍官組織”中,并很快成為該組織的一名核心成員。1952年7 月23日,納賽爾上司的革命獲得了成功,終于把廣大的埃及人民從英國人的統治下拯救了出來。薩達特則代表自由軍官組織 在廣播電台發表了第一個聲明,向埃及人民和全世界人民宣告,埃及從此獲得了新生。

  自此之後,薩達特從一名普通的軍官一躍成為執政的“革命委員會”主要成員。1970年9月28日,當納賽爾總 統因病逝世後,薩達特便擔任了埃及總統,開始了他的總統生涯。上任伊始,他就大刀闊斧地提出了一系列政治改革和經濟改 革方案,并組織人員迅速實施。在政治上,他主張民主;在經濟上,他主張開放;在外交上,則推行“積極中立”和“不結盟 ”政策,反對霸權主義,力圖打破中東“不戰不和”的局面,以謀求和平解決中東問題。這些政策的實施,使埃及在國際上的 地位得到了迅速提高。尤其是埃及實作和平,為中東地區消除了一大隐患,為世界和平做出了貢獻。

  但是,薩達特的行動卻在阿拉伯世界引起了一場激烈的鬥争。埃

  及國内的反對勢力也乘機開始活動,想伺機推翻薩達特政府,并密謀暗殺薩達特。

  1981年10月6日,當薩達特總統出席在首都開羅東郊舉行的一次為慶祝埃及十月戰争8周年而舉行的盛大閱兵 典禮時,4名假扮軍人的宗教極端主義分子用沖鋒槍向主席台進行瘋狂掃射,薩達特當場遇難,和他同時遇難的還有埃及武裝 部隊參謀長和總統私人秘書等7人。就這樣,這位埃及傑出的民族主義上司人,為了捍衛民族獨立、維護國家主權而獻出了寶 貴的生命。薩達特總統的遺體被安放在紀念十月戰争陣亡的無名烈士紀念碑下。

  印度女總理英迪拉-甘地--

  奮鬥重新登寶座不料慘死衛兵手

  1984年10月31日上午9時剛過,印度總理英迪拉-甘地同往常一樣,離開她在新德裡的寓所。步行前往政府 大廈南區的辦公室。突然,她的兩名衛兵将手裡提着的沖鋒槍瞄準了她,随即一陣槍響,8顆子彈無情地射進了英迪拉-甘地 的腹部和胸部。與此同時,另一名衛兵也用手中的左輪手槍向她開槍射擊。在英迪拉-甘地總理倒地的一刹那,另兩名衛兵一 沖而上,向兇手開槍還擊,當即打死兩人,抓獲一人。

  經審問,這三名兇手都是錫克族人。當時即刻被送往醫院緊急搶救的英迪拉-甘地,這位繼承了父親尼赫魯的事業、 為印度的獨立奮鬥了一生的政治家、不結盟運動的上司人之一,最終未能睜開眼睛,永遠地離開了她所熱愛的世界。

  英迪拉-甘地于1917年出生于印度北方邦的名城阿拉哈巴德,她的祖父潘迪特-蒙蒂拉爾-尼赫魯是一位著名律 師,曾任國大黨主席。

  英迪拉-甘地就降生在她祖父用打赢一場官司所得的收入建造的阿南德宮内。她的父親潘迪特-賈瓦哈拉爾-尼赫魯 是著名的國大黨領袖,長期從事反對英國殖民主義的鬥争,并出任印度獨立後的第一任政府總理。由于家庭熏陶,英迪拉-甘 地從小就具有強烈的民族主義精神。

  她12歲那年,就組織一群孩子成立了一個“猴子隊”,為國大黨送水做飯,張貼智語,傳遞情報。1938年,2 1歲的英迪拉-甘地加入了國大黨,後來因從事反英活動而入獄。

  1947年印度獨立後,她便出任自己的父親尼赫魯總理的私人秘書,先後陪同父親通路了中國、蘇聯、美國、法國 等,還參加了著名的萬隆會議,會見過周總理、納賽爾、蘇加諾等國際知名人物。1959年,她當選為國大黨主席。随後幾 年,她先後擔任過國家新聞和廣播部部長,1966年始任國大黨議會黨團領袖并出任印度總理。1969年,國大黨分裂。 兩年後,以英迪拉-甘地為首的執政派在全國大選中獲勝,英迪拉-甘地蟬聯總理。但到1977年,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 英迪拉-甘地暫時退出政界。

  三年後,英迪拉-甘地東山再起,重登總理寶座,使她又有機會繼續實施她的治國方略。但此時的國内形勢與三年前 已大不相同,國内宗教、民族沖突十分尖銳,政府與錫克族人之間也多次發生流血沖突。1984年6月,政府出兵攻占了錫 克教徒的大金廟,使沖突進一步惡化。此次事件僅僅過去4個月,英迪拉-甘地就慘死在錫克族衛兵的手裡。

  瑞典首相奧洛夫-帕爾梅--

  生活無異普通人看場電影命歸西

  1927年1月30日,奧洛夫-帕爾梅出生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的一個普通家庭裡。他從小就聰穎好學,國小和中學 時的成績一直名列全年級前茅。中學畢業後到美國就讀,獲文學學士學位後回國,不久又進入一所大學繼續深造。幾年後獲法 學碩士學位,這無疑為他日後從政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69年,帕爾梅當選為瑞典社會民主勞工黨主席,并在競選中獲勝,成為歐洲最年輕的首相。此後,他連選連任 ,上司了三屆社會民主黨政府,一直到1976年競選失敗時下野。1982年,帕爾梅東山再起,再一次出任瑞典首相,并 在1985年的全國大選中繼續連任。

  帕爾梅在執政期間,采取了一系列發展瑞典經濟、穩定社會治安、提高社會福利和人民生活水準的改革措施,因而在 瑞典群眾中享有特殊的崇高聲望。瑞典也是以被其他國家稱為“福利國家”,并成為西歐一些國家向往的目标。

  與此同時,帕爾梅還是一位國際知名的政治家和社會活動家。在他當政期間,他對外主張瑞典“堅定不移地奉行不結 盟和中立的政策”,以保證“瑞典的領土不受侵犯”。他反對種族歧視,譴責暴力活動,支援第三世界國家和人民争取獨立的 鬥争。他長期為世界和平奔走呼号,赢得了世界愛好和平人民的贊譽。1985年11月,帕爾梅首相榮膺西班牙聯合國協會 和平獎,成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和平使者。

  帕爾梅盡管是國家首相,是一個很大的“官”,但沒有一點官“架子”,他始終“願過一種普通人的生活”,是以裝 束十分簡樸,态度和藹可親,經常微服私訪,深受瑞典人民的尊敬和愛戴。除了正式出國通路或特别重要的國務活動外,帕爾 梅首相很少帶随從和保衛人員。長期以來瑞典呈現出的繁榮、和平景象使他感到自豪和驕傲。

  然而,就在帕爾梅的事業蒸蒸日上之時,悲劇發生了。

  1986年2月38日,帕爾梅在忙完一天的公務後,像平日一樣先讓保镖回家休息,然後自己回到家吃過晚餐後, 便偕夫人和回家來的兒子去電影院觀看影片《莫紮特兄弟》。深夜11時許,電影結束,帕爾梅夫婦同兒子告别後準備乘地鐵 回家。途中,一個陌生人從後面趕上來,在離帕爾梅首相不到兩米的地方向他舉槍射擊。帕爾梅首相連中兩槍,雖經醫院緊急 搶救,終因傷勢過重,這位先後執政11載的首相于次日淩晨與世長辭,享年58歲。

  噩耗傳出,舉世震驚,瑞典人民更是悲痛萬分,他們自發地舉行各種悼念活動,來紀念這位受人尊敬和愛戴的國家領 導人。瑞典在此之前近200年從未發生重要人物被暗殺的事件,1814年以來也從未卷入過戰争。如今,在“和平之邦” 竟發生了恐怖主義暗殺活動,人們怎能不悲痛哀傷?

  印度總理拉吉夫-甘地--

  而立之年入政壇參加集會遭暗殺

  拉吉夫-甘地是英迪拉-甘地的長子,1944年出生。由于他出生于政治世家,因而父母都希望他将來能在官場混 個一官半職。然而,青年時期的拉吉夫-甘地,對政治竟沒有絲毫的興趣,隻鐘愛于自己的專業技術。1962年,他赴英國 劍橋大學攻讀機械工程學,回國後在印度航空公司擔任民航飛機駕駛員,對政治更是不聞不問。1968年,他同在英國讀書 時相識的意大利姑娘索尼娅結為夫妻,生得一兒一女。

  自此,他完全陶醉于自己的職業和幸福的家庭生活之中,對政治更是不感興趣,在家裡也從不過問。

  1980年6月,他的弟弟桑賈伊-甘地在一次飛行表演中墜機喪命。

  英迪拉-甘地悲痛萬分。他在失去擔任國大黨青年運動上司的二兒子之後,想勸說自己的長子拉吉夫-甘地投身政治 以繼承祖輩的事業。

  開始拉吉夫-甘地總是一口回絕,但在母親的多次勸說下,他實在不想再讓母親傷心,隻好以“試試看”的态度同意 了。1981年5月11日,拉吉夫-甘地成為國大黨黨員,正式跨進了政界的大門,這對拉吉夫-甘地來講也許算是“半路 出家”了。1984年10月31日,英迪拉-甘地遇刺身亡,剛剛年滿40歲的拉吉夫-甘地被執政的國大黨推選為政府總 理,走進了母親曾工作過的辦公室。

  拉吉夫-甘地執政後,提出了“科教興國”的主張,他說“要用計算機把印度引向21世紀”。他鼓勵專家和專業技 術人員參與政府管理,強調通過對話以和平方式解決國内的民族和教派沖突。在對外政策上,拉吉夫-甘地重視改善與鄰國的 關系,促成了南亞地區合作聯盟的成立。

  然而,正當他施展自己的宏圖大略之時,一場悲劇正一步步向他靠近。1991年5月21日,拉吉夫-甘地來到印 度南部泰米爾納德邦首府馬德拉斯。晚飯後,拉吉夫-甘地乘車前往距馬德拉斯40公裡遠的斯裡侗隆布杜爾,準備參加在那 裡舉行的一個競選集會。當他到達目的地,下車走向主席台時,周圍擠滿了歡呼的人群,向他獻花、為他戴花環的人一個接着 一個。忽然,在他跟前響起了一聲劇烈的爆炸聲,濃煙頃刻間騰空而起,拉吉夫-甘地和其他12人一起倒在了血泊中,當即 斃命,另外還有幾十人受傷。

  刺殺拉吉夫-甘地的兇手是當地一名中年婦女,她是按計劃用捆在身上的炸藥行刺的。當她來到總理跟前,彎下腰行 觸腳禮時将炸彈引爆。

  這位“半路出家”的政壇人物當初步入政壇時絕不會想到,自己的歸宿竟與母親如此相似,他的在天之靈也許會對當 初步入政壇的選擇而後悔。

  以色列總理伊紮克-拉賓--

  事業未竟身先卒,遺言隻有四個字

  1922年3月1日,伊紮克-拉賓出生在耶路撒冷的一個左翼猶太複國主義的貴族家庭裡。他自幼聰明好學,中學 畢業時一心想當一名農業科學家的拉賓不顧父母的勸說,報考了以色列農業技校,畢業後又隻身赴美國邁阿密大學深造。學業 有成,他本想可以在本國的農業生産、農業革新等方面大顯身手了,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槍炮聲打破了他的夢想,使他不得不 棄農從軍,在叙利亞投身于抗擊法西斯的鬥争之中。由于其骁勇善戰,多次立功,因而被官兵們熱情地稱呼為“拉賓将軍”。 1948年5月第一次中東戰争時期,年僅26歲的拉賓即成為陸軍旅旅長。1964年升任為以色列三軍參謀長。1967 年第三次中東戰争爆發時,他已經成為以色列軍隊的主要組織者和指揮者。

  長達27年的軍旅生涯,使拉賓養成了直率、果敢、務實的性格,加之他作戰中的勇敢和赫赫戰功,備受人們擁戴。 1968年他退出軍界步入政壇,并開始為阿以和解而四處奔波。1974年,他出任以色列工黨領袖和政府總理,後因諸多 原因離開總理府。1992年,拉賓又一次出任工黨領袖和内閣總理。在他執政期間,他堅決反對國内一貫主張的對阿拉伯人 采取“寸土不讓”的政策,主張“以土地換和平”,并在實施中得到了突破性進展。

  然而,正當拉賓為中東和平進一步奔走呼号、實施其和平主張之時,一場不幸的災難走近了他的身邊。

  1995年11月4日,72歲的總理拉賓來到了特拉維夫市,在這裡出席一個約有10餘萬人參加的盛大的和平集 會,并發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講。

  演講結束後,拉賓在人們的歡呼和掌聲中走向自己的汽車,準備乘車離開會場。忽然,一位名叫阿米爾的27歲猶太 青年猛沖過來,朝着毫無防備的拉賓連開3槍。拉賓在被緊急送往醫院途中,嘴裡還喃喃地對随從人員說:“這不可怕,這不 可怕”。說完便垂下了頭,到醫院再也沒有說出一個字就匆匆地走完了自己的人生旅程。人們誰也沒有想到,“這不可怕”四 個字竟成了總理的最後遺言。

  拉賓遇刺身亡的消息傳出,以色列500萬人民無比悲痛,世界各國也無比震驚。在舉世關注的中東和平程序取得突 破性進展的關鍵階段,突然失去了一位不遺餘力為之奮鬥的勇士。聯大主席多阿馬拉爾稱贊拉賓是一位為實作中東持久和平而 獻身的“和平烈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