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讀《月亮和六便士》:按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

《月亮與六便士》是英國偉大劇作家、小說家毛姆的代表作,成書于1919年。出版100多年來,成為暢銷七千萬冊的熱賣小說。作者以畫家高更為創作原型,用一種冷峻的筆法,悲憫的情懷,為我們描述了一個看起來平庸的靈魂是如何覺醒出走,并為夢想而奮鬥一生的故事。小說不僅表達了作者對理想與現實、肉體與靈魂、人性與愛情、社會與自我等問題的深刻思考,也是天才的一生和普羅大衆的人生縮影和寫照。

作者說: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擡頭看月亮。書中的月亮代表難以企及的夢想和精神世界,六便士象征着世俗社會和金錢。要“月亮"還是“六便士",這似乎是困擾多數人一生的問題。而本書的男主人公查爾斯為了追逐夢想,選擇了一條太過殘酷的道路,他放棄了原來所擁有的一切,完全漠視道德的限制和生活的舒适,過着一種純粹的精神生活,讓我深深地震撼。作者用了我最承受不住的方式告訴我:遵循本心,按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便是最大的成功。

我讀《月亮和六便士》:按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

|故事梗概

故事是這樣的:已過不惑之年的倫敦股票經紀查爾斯,是英國富裕的中産階級,可謂事業有成、家庭美滿、生活安穩。突然有一天,他抛妻棄子,遠赴巴黎學畫,夢想做一個職業畫家。在異國他鄉,他沒有經濟收入、貧病潦倒,甚至病到奄奄一息,幸虧得一荷蘭畫家救助,才漸漸康複,結果他為了創作一副裸體畫,勾搭了畫家的妻子,害得救命恩人家破人亡。

在遭遇種種艱難、四處漂泊後,查爾斯流落到一個與世隔絕的塔希提島,娶了當地的一名土著女人,隐居在山中畫畫,創作了很多後世震驚的傑作。後來他染上了麻風病,雙目失明,在死前完成了巨型壁畫,卻留下遺言,讓妻子在他死後将壁畫燒毀。

我讀《月亮和六便士》:按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

|理想和現實

這個别人眼中不可理喻的瘋子,冷酷自私的負心漢,忘恩負義的惡人,執迷不悟的傻子,将落魄與美好,卑微與偉大,仇恨與熱愛,複雜與純粹演繹得如此極端又深刻。以至于讀者包括我震驚之餘,又不禁困惑:在家裡難道不能畫畫?追求藝術就追求藝術,為什麼非得悖離世俗、抛開一切?月亮和六便士就不能兼得嗎?

抛開查爾斯的行事作風,隻看他對理想的追求,确實值得我們思考。我想作者不是鼓勵我們要像查爾斯一樣,為了理想不顧一切,而是帶我們探讨一種純粹的、極端的情況下,人的精神世界的一種可能性,作者隻是用這樣的方式表達了對追求自我精神世界、活出自我的肯定,以及對主人公查爾斯(或高更)為追求理想表現出的勇敢、無畏、執着和無比純粹境界的深深欽佩。

在生活中,我想當月亮騎士,又想撿到腳下唾手可得的六便士。我想要理想,也想要塵世平凡的幸福。我努力使兩者平衡,以獲得内心的安定。後來,漸漸地發現實作理想太難了。因為現實的無奈,世俗的羁絆,輿論的裹挾,自己的膽怯和怠惰,結果理想越來越遠,最終成為遙不可及的夢。于是,隻好止步于内心,安慰自己說:“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是以如我,心中仰望月亮,日常關注便士,能如此,亦足矣。”然後繼續甘于平庸地生活下去。這也是多數人的選擇。

我讀《月亮和六便士》:按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

很少有人會像查爾斯這樣,毫無征兆,突然放棄所有,摒棄世俗所有規則,簡單、純粹、專一地為理想而存在。我隻想要理想,不想要謀生,這是他的選擇。作為一個年過四十的成熟男人,為什麼會突然做出這樣瘋狂的舉動來?

查爾斯這樣解釋道:小時候我想當個畫家,可父親叫我去做生意。他說,學藝術,沒前途。”于是他不得不放棄。盡管多年過去,但他的内心深處,依然燃燒着繪畫的深層渴望和創作本能。而這種渴望和本能随着歲月的流逝在瘋長,讓他無力抵抗。

“我告訴你,我必須畫畫,我身不由己。一個人掉進水裡,他遊泳遊得好不好沒關系,反正他得掙紮,不然就得淹死。

可以說,他被夢想俘虜操控,當他選擇畫畫的那一刻,仿佛是開啟了他一生的噩運。他抛開所有世俗的羁絆,義無反顧地撲向了他的命運。因為理想,他變得一無所有,窮困潦倒、四處漂泊。因為理想,他變得冷酷自私,無情無義,毫無道德感。在這場冒險中,他曆盡艱辛,卻始終遵循本心。敢于放棄,坦然接受,足夠堅持。勇敢地做自己,不忌世俗的眼光,不負内心的熱情和夢想。最終成就了自己,按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了一生,實作了人生的意義。

我讀《月亮和六便士》:按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

|社會和自我

誰不希望自己生活有點追求,多點驚喜?誰不希望做自己,按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平日裡,我們工作學習生活,“把自己交給繁忙,得到的是踏實,卻不是真實。”正如作者說的: “一般人都不是他們想要做的那種人,而是他們不得不做的那種人。”作者用一個勇敢者的選擇,來替我們過了一遍我們始終沒有勇氣去過的生活。

對大多數人來說,也許踏實比真實更能讓人心安。書中船長對查爾斯說:“你們追求内心安定的方式是藝術,而我則是生活”。選擇理想還是現實,從來都沒有正确答案。“這一切都取決于一個人如何看待生活的意義,取決于他認為對社會應盡什麼義務,對自己有什麼要求。”

我讀《月亮和六便士》:按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

因為要做真實的自己,勇敢的查爾斯在追求藝術的道路上是孤獨的,這種孤獨展現在人們的不了解、輕視、嘲諷甚至謾罵。“這世上有多少人懂自己,自己又能看懂多少人。”我們是塵世裡的孤島,又活在塵世的煩擾中。我們戴着面具生活,迎合普世的價值觀,以期融入社會,也慣于用普世價值觀去衡量别人的所作所為。

從小到大,周圍的人就不斷地告訴自己,要努力奮鬥,做個有出息的人。在他們看來,淡泊名利、與世無争,仿佛就是糟蹋了自己的人生。有事業有地位,或者有錢有權有漂亮的女人,貌似就是成功的人生了。成人的世界裡,人們更多的是看你站在了什麼位置,取得了什麼成就,然後選擇對你的态度。沒人看你為之付出的艱辛,沒人關心你内心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也沒人在乎你開不開心。這個世界終究是别人的,而生活才是自己的。我快樂不快樂,幸福不幸福,對自己來說才是最真實的感受。

至于成功不成功,每個人的人生追求不一樣,要求也不一樣。你眼裡的成功不是我想要的成功,成功不具有普适性。有人星夜趕科場,有人辭官歸故裡,無須評判孰是孰非。人生不存在一種正确的生活,我們不用活在别人的期待和評價标準裡。唯有跳出世俗對成功普遍價值的定義架構,才能看清自己的本心,随心而行。按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這才是最真實、最有意義的人生。

讀完這本書,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作者說:“我用盡力氣,過着平凡的一生”。這是我們大多數人的寫照。接受平凡的自己,活出自我,願我們都是快樂幸福的人。

(本文系作者原創,非經本人同意不得轉載,文中圖檔若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