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熊大爺話生涯》的第70個故事。
各位聽衆、各位朋友,今天我們在《熊大爺話生涯》的題目是《分蛋糕的故事》。在很多的談判學當中都會用分蛋糕的故事來作為一個案例。
今天為各位講的這個故事是,有一家人,爸爸買了一個非常好吃的巧克力蛋糕,他家的兩個小孩要怎麼樣來分?做父親的當然知道哥哥想多吃一點,妹妹也想多吃一點,但是要怎麼分才能夠讓這兩個小孩覺得做爸爸是公平的。
這個時候他爸爸就把這個蛋糕放在桌上,請哥哥先來切,然後哥哥就很高興,他就很想按照他的方式來切,他的方式是什麼呢?多切點,這是他第一個反應,因為爸爸也沒說什麼,他也沒有想到有什麼其他的。
但就在那一霎那,他爸爸說你切完了蛋糕之後,請把刀放在桌上,然後妹妹來選要吃哪一半。哥哥發現這裡面有文章了,不能夠用原來的想法,因為原來的想法切了以後,如果被妹妹多選了,那怎麼辦?
那妹妹不是變成多吃了嗎?不行,他改變了原來切蛋糕的方法。切完蛋糕之後,哥哥把刀放下來,非常客氣地跟他的妹妹說:“哥哥從小就對你很好,對不對?是以,今天的蛋糕你要選哪一邊哥哥都沒有意見,你慢慢地選。”
其實這個時候哥哥心裡想的是選啊選啊,你想選多一點的門兒都沒有,我早就把蛋糕切的差不多一樣多了,這是哥哥的心情。
妹妹有好多複雜的心情,你真的切得很公平嗎?真的二分了嗎?妹妹是左看右看,為什麼?她在想最後的機會裡面是不是還會存在任何一邊再多一點的情況,當然她不會說謝謝哥哥,你切得很公平,因為她全部的時間在想她要選哪一半。
那麼這個故事暫時就講到這兒,下面我來為各位分享,也許有人會想到說哥哥應該讓妹妹嘛,因為長幼有序,也許有人說妹妹應該讓哥哥,因為孔融讓梨,也許可以再請爸爸買個蛋糕,等等。

圖檔來自網絡
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如何來尋求最好的雙赢。
故事當中的男孩原來要切的那一霎那,他想多切一點,因為後來爸爸告訴他,由妹妹先選的情況下,他改變了原來切蛋糕的這種分法。當然這有的時候也可以叫二分法吧,分蛋糕的故事說明了合作的本質,那就是要利我先要利他,這也是我們談判學會用到的一個例子,就是來說明不要把自己變成一個被動或者是不公平的狀态。
是以,我們可以說把談判比喻成是一種博弈,我更願意把它看成是一種邁向雙方合作的起點。
這個故事其實更說明的是,如果我們想要自己快樂,其實先要讓别人快樂,要想自己成功,一定先要讓别人成功。
在這個故事的後面,我們可以去想象,如果這個蛋糕不是用這種方法來分的話,那很可能就會有一些其他的反應,一邊得到高興,一邊沒有得到。
在這個故事當中,我想給各位的建議是下面兩點:
第一,如果你有機會來切這個蛋糕,那麼從今天的故事當中你要去了解,就是讓對方能夠選。最不合适的方法,就是你又切,然後你還來選,交給對方說這份是你的。當然,如果你換位去思考,你就會發覺,别人也不會喜歡這樣子,因為切也是你,選也是你,分也是你,這之間的公平就不能夠被接受。
更重要的一點,當别人來切蛋糕的時候,我們一定要記得,我們要站在選的這個位置上,也就是我們絕對不能夠妥協或者是包容,切也是你選也是你。而你自己站在一個被動的情況,這不是我們切蛋糕的故事所樂見的。
我們要有一種淡定,我們要有一種從容,甚至于包容,但是基本的條件是你應得的,是絕對不能夠妥協的。
一般在我們進行談判的時候,我們都知道要雙赢,但是我們卻忽略了雙赢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在今天的故事裡,我隻是跟各位談到公平或者是雙赢的第一個方式,是用分蛋糕的故事,但是在下一次另外一個故事的時候,我還要跟你談一個分橘子的故事,那個故事跟這個故事是不一樣的,這個故事我覺得比較消極一點,它就是在一個既定的、現有的一個模式上、方式上來做一個重新的配置設定,是站在一個切與選或者分的架構裡,并沒有用到更多的技巧、智慧、戰略,或者是戰術。
是以在今天的這個故事裡,各位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同樣的一個切蛋糕的故事可以引發很多很多其他的一些方式。
各位聽衆、各位朋友,你覺得呢?謝謝!
-END-
附黃天中教授簡介
黃天中,美國愛荷華州德瑞克大學教育心理學博士,美國哈佛大學教育研究學院博士後通路學者,現任華僑大學董事會海外董事、教授、博士生導師,生涯教育研究院院長,美國紐約州庫克大學中國總校區校長。曾任台灣淡江大學心理學教授、公共行政學系主任、研究學院院長,美國奧克拉荷馬市大學教授、副校長,美國加州阿姆斯壯大學心理學教授、校長等職。
黃天中教授所獲榮譽不勝枚舉,獲列美國名人錄(Who’s Who in America)表彰在高等教育國際合作的卓越貢獻; 獲列英國劍橋名人錄(The TBC of Cambridge)選為21世紀傑出教育家;獲列中國中央電視台“華人縱橫天下”——全球傑出百位華人等。
黃天中教授在生涯教育和心理學領域的建樹頗深,著有《孫子兵法與生涯規劃》、《生涯規劃——體驗式學習》(幼兒版、國小版、高職版、中學版、大學版)、《人事心理學》、《幼兒心理學》、《臨終關懷學——理論與實踐》、《死亡教育概論——死亡态度及臨終關懷研究》等三十餘部。所講授的《職業生涯規劃——體驗式學習》獲列中國教育部首批“國家精品線上開放課程”、“國家一流大學課程”。
黃天中教授在中國有兩個第一: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臨終關懷研究中心;建立了中國的第一個美國MBA。
聲音&文稿來源:黃天中(2018年錄制)
文稿校對:蔡華藝、馮力元
微信公衆号:生涯之路工作室
歡迎分享給更多的朋友,分享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