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保供穩價 辦法多措施實

作者:環球網

來源:人民日報

國内煤炭、化肥供應有保障,堅決守住確定民生用電底線

保供穩價 辦法多措施實(經濟聚焦)

核心閱讀

目前大陸能源保供穩價工作取得階段性積極成效,國内煤炭在生産能力、運輸能力、儲備能力、重點用煤方面都有保障。近期化肥産量同比增加,随着春耕備耕即将到來,春耕肥儲備正有序入儲。綜合研判,今年全國用電量及最高用電負荷仍将較快增長,相關部門将充分發揮各類電源保供等作用,積極做好電力保供工作。

2022年,煤炭、電力供應是否有保障?春耕備耕在即,化肥生産是否有力,流通是否順暢?……1月18日召開的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釋出會,對民生熱點問題逐一回應。

國内煤炭供應有保障,全國統調電廠存煤處于曆史同期最高水準

獵獵寒風中,一列列滿載煤炭的重載列車在山西大同大秦鐵路湖東站集結、始發,猶如一條黑色的“煤河”奔向渤海灣港口。

今年1月1日至17日,這條“西煤東運”的大動脈已發送煤炭1871萬噸,對口供應的秦皇島港、唐山港、曹妃甸港存煤保持在1700萬噸以上。

煤炭是大陸的基礎能源和重要工業原料,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約為57%。2021年四季度以來,能源供需持續偏緊。經過多方統籌協調,能源保供穩價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煤炭價格回歸合理區間,電廠存煤達到曆史同期最高水準。

“能源保供穩價工作取得階段性積極成效,為下階段煤炭供應保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運作調節局局長李雲卿介紹,總的來看國内煤炭供應是有保障的。

生産能力有保障。組織山西、陝西、内蒙古等煤炭主産區增産增供,煤炭生産水準迅速回升。據統計,2021年全國煤炭産量40.7億噸,完全有能力保障合理用煤需求。

運輸能力有保障。近年來,持續加強煤炭集疏運建設,煤炭運輸能力大幅增強。2021年四季度國家鐵路電煤運輸同比增長20%以上,北方煤炭港口吞吐量連創曆史新高,煤炭運輸需求能夠較好保障。

儲備能力有保障。近年來重點地區儲備能力持續提升,政府可排程的儲備資源大幅增加,在煤炭保供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截至1月16日,全國統調電廠存煤1.66億噸,可用21天,處于曆史同期最高水準。

重點用煤有保障。今年繼續推動發電供熱用煤中長期合同全覆寫,進一步夯實煤炭供應基本盤。從初步彙總資料看,目前各地區已完成銜接的合同量比去年增加近7億噸,大部分省份已實作了發電供熱用煤合同全覆寫。

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立足以煤為主的基本國情,抓好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納能力,推動煤炭和新能源優化組合。李雲卿表示,國家發展改革委正會同有關方面,抓緊制定推進煤炭高品質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分階段的重點目标和主要措施,促進煤炭資源安全綠色開發、清潔低碳利用。

國家春耕肥儲備正有序入儲,今年新增一定規模夏管肥臨時儲備

農業穩,天下安。2021年,受全球流動性泛濫、國際化肥價格大幅上升帶動,以及國内能源供應緊張、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多種因素影響,化肥價格大幅上漲。

“目前秋冬種用肥高峰期已過,尿素價格小幅回落,但仍處于近10年同期高位,磷酸二铵、氯化鉀、三元複合肥價格同比也有明顯上漲。”國家發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金賢東說。

春耕備耕即将到來,化肥等農資生産流通是否有保障?

“綜合各方面情況,今年春耕化肥供應是有保障的。”金賢東說。

據介紹,去年下半年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和機關建立了化肥保供穩價工作機制,開展了一系列保供穩價工作。

促生産。保障化肥生産用煤用電用氣供應,指導地方建立工作專班保障重點化肥企業開足馬力生産。多措并舉下,近期化肥産量同比增加,例如近期尿素産量已連續4周同比增加,其中氣制尿素日産量約3萬噸,同比大幅增長近140%。

暢流通。近期,供銷社系統充分發揮農資流通主管道作用,積極與上遊重點生産企業開展産銷對接,加大備肥力度,庫存較前期持續增加。

強儲備。國家春耕肥儲備正按要求有序入儲,後續将根據各地春耕啟動時間,于今年3月—5月間投放市場。此外,今年新增一定規模的夏管肥臨時儲備,将陸續于2月底前增儲到位。

“考慮到生産成本進一步大幅回落的難度較大,預計春耕化肥價格可能仍将高位運作。”金賢東表示,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将充分發揮化肥保供穩價工作機制作用,保障煤炭、電力、天然氣等化肥生産要素供應,大力推動化肥減施增效,指導農民科學用肥,多措并舉做好化肥保供穩價工作,全力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有力夯實夏糧豐收基礎。

今年全國用電量及最高用電負荷仍将較快增長,将從三方面做好電力保供

冬日的雪域高原,天高雲淡,彩旗招展,華電金沙江上遊貢覺縣拉妥和芒康縣昂多一期共330萬千瓦光伏項目正式啟動建設。項目總投資約160億元,建成後将與金沙江上遊藏川段梯級水電聯合互補運作,年發電量65.18億千瓦時,每年可節省标準煤約20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50萬噸。

加快推進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建設,正是目前做好電力保供的縮影。

去年,受多重因素疊加影響,大陸用電需求快速增長。據統計,2021年全國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10.3%,兩年平均增長7.1%,比“十三五”時期年均增速高1.4個百分點;全國最高用電負荷比上年增長10.8%。受此影響,部分地區高峰時段電力供需偏緊,一些地方出現了短時限電情況。

盡管經各方共同努力,全國供用電秩序很快恢複正常,目前運作總體平穩,但如何有效保障用電需求受到全社會的廣泛關注。

“綜合研判,2022年全國用電量及最高用電負荷仍将較快增長。”李雲卿表示,統籌經濟社會發展、能源清潔低碳轉型、碳達峰碳中和等多個目标,對電力保供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為此将從三方面做好電力保供工作。

充分發揮各類電源保供作用。在落實調峰資源和消納市場的基礎上,加快推進以沙漠、戈壁、荒漠化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建設,全力提升供應保障能力,優化能源結構。結合各地新上調峰機組進展和電力保供需要,科學推動煤電節能降耗改造、供熱改造、靈活性改造制造“三改關聯”,将在役機組供電煤耗均降至300克标準煤/千瓦時以下,更好發揮煤電機組的支撐性、調節性作用。

發揮大電網資源優化配置作用。推動跨省份輸電通道加快核準,并盡早開工、盡早投産,有效提升大範圍資源優化配置能力。落實跨省份優先發電制度,科學制定跨省份電力平衡方案,切實增強全國整體保供能力。建立健全跨省份優化排程的市場化機制,促進供需總體平衡。

發揮電力需求側管理保民生作用。指導各地加強可中斷負荷資源建設,以市場化方式引導使用者錯峰避峰用電,控制不合理用電需求,堅決守住確定民生用電底線,引導全社會科學用電、節約用電、錯峰用電。(記者 陸娅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