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卡辛”級在南亞的艱辛旅程

作者:熊style

蘇聯研制的“卡辛”級從1956年開始設計,1962年起開始建造,蘇聯為了對抗美國核潛艇設計的第一種大型反潛艇艇,也是全球第一種使用瓦斯渦輪主機的水面作戰艦艇以及全球第一種設計之初便配備直升機庫與飛行甲闆的水面艦艇。蘇聯從1962年開始建造Type-61卡辛級,總共完成26艘;起初,卡辛級并未配備反艦飛彈。1973年底,蘇聯最後一艘卡辛級服役,該艦擁有改良型的對空搜尋雷達并加裝AK-230 30mm近防炮以及四枚P-15M(SS-N-2C)反艦飛彈來強化對空與對海自衛能力;這艘改良型的卡辛級稱為Type-61M,随後蘇聯又将另外五艘卡辛級進行相同的改良,稱為Type-61MP;

“卡辛”級在南亞的艱辛旅程
1974年,印度向蘇聯采購Type-61M飛彈驅逐艦并獲得蘇聯同意:蘇聯Nikolayev廠在1970年代末期開始為印度建造五艘此種改良版卡辛級,并依照印度的需求進行若幹修改,印度稱之為拉傑普特級,這也是卡辛級系列最後建造的五艘。五艘拉傑普特級以“R”開頭字詞命名,它們在1980至1988年陸續服役。本級艦擁有兩對煙囪,第一對煙囪位于兩座桅杆之間,第二座煙囪位于艦舯之後,每對煙囪分别朝左、右兩側傾斜。相較于蒸汽渦輪推進系統,瓦斯渦輪不僅加速快、不需熱待機、節省人力且噪音降低,而且排水量比使用蒸汽渦輪的同等級艦艇減少15%,顯示蘇聯的獨到眼光。本級艦在大體設計上與蘇聯卡辛級驅逐艦後期型相同;
“卡辛”級在南亞的艱辛旅程

1993至1994年,本級艦換裝新的電子戰系統、加裝意大利Selenia的IPN-10作戰系統。2000年代初期,最後兩艘本級艦(D-54、55)中的一艘或者兩艘進行改良工程,安裝以色列制雷達、射控與飛彈系統:Elta公司的EL/ M-2238 STAR多波束搜尋雷達以及閃電(Barak-1)防空飛彈系統,為此又以兩具EL/M-2221 STGR照射雷達取代原MR-123。此外,據說至少三艘本級艦在改良時換裝印度DORO開發、BEL制造的HUMSA Mk1艦首主/被動聲納;

“卡辛”級在南亞的艱辛旅程

艦橋前方艦炮射控雷達的兩側各有一座12聯裝RBU-6000反潛火箭發射器,射程6000m,最大攻擊深度500m左右,彈頭重31kg。艦艏艛基部兩側各裝有兩枚縱列的P-20M(北約代号SS-N-2D)反艦飛彈發射器,采用主動雷達或紅外線尋标器(Mod2型),射程83km,速度0.9馬赫,彈頭重513kg。尾艛兩側各裝有兩座30mm近迫防空機炮,其中前兩艘本級艦(D-51、52)使用AK-230型雙聯裝30mm機炮,射速500發/分,射程5km,最大仰角85度;後三艘本級艦(D-53~55)換用AK-630 30mm機炮,使用六管旋轉炮身,射速3000發/分,最大仰角85度;拉傑普特級艦首擁有一門俄制雙聯裝76mm艦炮,射速90發/分,射程15km。艦炮後方的平台以及第二對煙囪後方各有一座單臂旋轉式防空飛彈發射器,每座能裝填22枚SA-N-1 Volna防空飛彈。SA-N-1采用雷達指揮導引,射程31.5km,最大射高22860m,飛行速度超過2馬赫,彈頭重60kg;2007年起,印度為"拉吉普特"級驅逐艦換裝4聯PJ-10"布拉莫斯"超音速反艦飛彈傾斜發射裝置,其中D55 藍維傑伊号 Ranvijay 裝備"布拉莫斯"垂直發射型;後來,印度又向以色列購買了巴拉克-8安裝在卡辛級上;

“卡辛”級在南亞的艱辛旅程

艦尾設有一座飛行甲闆,艦上能容納一架俄制Ka-28同軸反轉雙主旋翼反潛直升機,或者一架法國授權印度生産的雲雀三型輕型直升機,印度稱之為HAL Chetak。采用伸縮機庫目的為了節省空間,它将飛行甲闆的面積縮至最小;機庫向上伸出并将直升機推至艦尾飛行甲闆後,便再度向下縮回,騰出足夠空間讓直升機的主旋翼運轉——起降效率很低下,不能滿足當代反潛/預警/搜尋/攻艦等戰術需求;但是,印度沒有技術能力提升它們,而中國的旅大級驅逐艦後期型開始改裝固定機庫為大中型直升機上艦做準備,同時也演練了許多新戰法。時至今日,兩國驅逐艦艦載直升機作戰水準高低立見;

“卡辛”級在南亞的艱辛旅程

5艘卡辛級入役以後,印度海軍獲得了航母編隊的遠洋防空中距作戰能力:當時,中國海軍隻有旅大級與之對抗——編隊中距防空能力方面遠遠落後于印度海軍;不過,由于印度嚴重缺乏中大型驅逐艦、新艦建造周期過長,卡辛級一直過度使用——2019年5月6日,舷号D53的3号艦“蘭傑特”(INS Ranjit)在服役36年後退役;首艦D51于2021年5月退役:由此可見印度海軍驅逐艦多麼匮乏!

“卡辛”級在南亞的艱辛旅程

本來,卡辛級可以對印度海軍的驅逐艦發展起借鑒作用:從放大版德裡級開始,印度驅逐艦都是模仿卡辛級武器和感應系統亂哄哄堆砌甲闆的風格——隻有這樣才能帶來安全感,實際上可以看出印度軍艦整體設計/系統內建能力嚴重不足;借鑒的作用起到了反面效果:印度需要找俄羅斯、法國、意大利的艦艇設計局幫忙,該給的錢一分不能少;

“卡辛”級在南亞的艱辛旅程

卡辛級絲毫不影響印度造艦效率:印度在過去30年,一共建成3艘P15型“德裡”級和3艘P15A型“加爾各答”級驅逐艦—-勞模卡辛級分分鐘過勞死!

“卡辛”級在南亞的艱辛旅程

是以,卡辛級剩餘三艘艦隻能填充印度海軍驅逐艦的缺口,指望它們還能發揮多大作用就得依靠印度媒體能量了。

“卡辛”級在南亞的艱辛旅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