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山上為何有“鳥鳴”?我軍急射20發炮彈,隐藏的越軍屍首分家

作者:兵說

作者:風影

在炮兵部隊,有一種特殊職能的編制——炮兵偵察班。炮兵偵察班在作戰時,活動在陣地前沿,為炮兵提供目标、計算距離、校正方向等情報資訊,充當炮兵的向導,被稱為“炮兵的眼睛”。

吳忠籍戰士侯餘,就在老山輪戰中的一位炮兵偵察班長。

山上為何有“鳥鳴”?我軍急射20發炮彈,隐藏的越軍屍首分家

1985年6月,來自賀蘭山下吳忠市的侯餘,已在部隊服滿三年現役,面臨退役還鄉。當時侯餘已經設想了回鄉工作和創業的事,充滿了信心。然而,“天有不測風雲”,越軍窮兵黩武,一次次在中越邊境玩火,特工越境騷擾,槍殺我邊民,搶掠财物,戰火愈演愈烈,侯餘所在部隊奉命參加輪戰。

連隊幹部找侯餘談話:“侯餘,咱們團要參戰了,連隊還有幾個複員名額,你夠條件了,是複員還是參戰,你自己考慮一下?”

複員——對自己、對家庭都有好處。

參戰——通往血與火甚至犧牲之路。

無論侯餘怎麼選,組織上是不會過多幹涉和強制的。如何選擇?侯餘想了又想,覺得當兵的人遇到打仗就走人,不做一點貢獻是不應該的,也會是一生的懊悔和痛苦。侯餘最後向連隊交了申請書,決心參戰。

臨戰訓練3個月,他們班被團裡評為訓練先進班。

1986年春節,當千家萬戶合家團聚、舉杯相慶的時刻,侯餘帶着他們班裡的戰士,堅守在前沿觀察所。

侯餘帶的這個班,共5名戰士,他們各有各的情況。戰士張永紅來自山西芮城,是個孤兒,韓磊是甘肅景泰人,弟弟左眼緻瞎,徐輝是甘肅酒泉人,哥哥棄家出走……這麼一班人,真是人人有一本難念的經。除夕之夜,大家能不想家嗎?

“每逢佳節倍思親”,這是人之常情。侯餘也一樣,他不比戰友好受,他的責任比大家更大。他們面對着隻有一山之隔的越軍,他很清楚:越是在這個特殊的時刻,越要提高警惕,團結大家完成好任務。

他擺上指揮所送來的春節禮物,以水代酒祝福大家,誓言“血灑南疆,精忠報國”。

山上為何有“鳥鳴”?我軍急射20發炮彈,隐藏的越軍屍首分家

在前沿陣地,水是生存的第一需要。為保證生活用水,戰士們常常幾天不洗臉、不刷牙。至于洗澡,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下山背水,一趟要用40分鐘,山高路陡,雜草叢生,走錯一步就有觸雷、跌崖、被蛇咬傷的危險,還會不時遭到越軍冷槍冷炮的襲擊。每次背水侯餘都親自去,不讓其他人去。

侯餘他們的觀察所,距連隊指揮所有200多米,僅有一條羊腸通道連接配接,還暴露在越軍的有效射擊範圍之内。上級規定,每天晚上7點半開始封山,這時要通過這條路很危險,不僅會遭到越軍的槍擊,還有可能被自己的潛伏哨誤傷。但是,每天觀察收集到的情報,情況緊急時得送出去。對這樣危險的事,侯餘都要自己去,不讓戰士去。

1986年7月20日,老山遇到罕見的大雨。僅一個貓耳洞,就往外端了76盆水。洪水沖斷了通往後方的道路,造成了全班15天缺糧斷菜,隻好靠剩餘的罐頭和樹皮堅持。要清除塌方和滑坡的泥石,戰土們個個争先恐後,都被侯餘制止了。他清楚,這不僅僅是清除滑坡泥石的事,最麻煩的是塌方中夾雜着地雷、炸彈。他不讓别人上,自己隻身在前面探路、排雷。

打了一年多的仗,侯餘帶的班有4人立功,無一人受傷,被集團軍評為“先進炮兵觀察所”。

山上為何有“鳥鳴”?我軍急射20發炮彈,隐藏的越軍屍首分家

1986年7月6日,甯夏慰問團來了老山。侯餘下山聽了黑伯理主席的錄音講話,對慰問團的同志說:“我們甯夏籍的戰士,決不給家鄉丢臉。”

的确,侯餘沒有給家鄉丢臉,上陣地後,他堅守1年零27天,是守衛陣地時間最長的官兵之一。在1年零27天裡,他一直在前沿觀察所,多次冒着越軍的密集炮火抵近觀察,先後驗證100多個目标,發現目标64個,單獨指揮射擊20多次。這不僅僅是幾個阿拉伯數字,在這些數字裡,包含着多少驚險的故事!

山上為何有“鳥鳴”?我軍急射20發炮彈,隐藏的越軍屍首分家

故事一:越軍的大炮追着屁股打

觀察所是炮兵的眼睛,是炮彈的眼睛,每發炮彈的打擊效果如何,取決于觀察所提供的情報。侯餘帶全班上陣地後第一件事,就是到前沿觀察敵情,确定我方炮擊點的位置。

要觀察越軍的工事、火力配置和人員配屬,随時都可能暴露在越軍的視野中,随時面臨危險。侯餘要用望遠鏡觀察,又要抱着地圖計算校對。越南人也怪,專打帶望遠鏡和抱地圖的人。第一個星期的定點作業中,侯餘讓越軍的炮彈追過3次,一次幸虧一塊巨石擋住了彈片。一次,侯餘正在計算距離,忽然聽到了炮彈的呼嘯聲,急忙抱着圖紙滾進掩體,雖被炮彈掀起的土石壓了一層,卻沒傷着筋骨。更危險的是第三次了,飛來的炮彈碰在樹幹上,空炸了,戰友們開玩笑說:“班長你命真大!”

拔點作戰開始後,前沿的觀察任務更重。狡猾的越軍動用了他們的隐蔽炮陣地頑抗,這對我軍威脅最大,突然冒出的火力,使我方處于無防備的狀态。敵人隐蔽陣地的準确位置在哪裡,上級非常着急。

狐狸再狡猾,隻要一露尾巴,就逃脫不了獵人的眼睛。這個秘密被侯餘發現了:“是個直射火炮陣地,盯住它!”為了準确地計算距離和方位,侯餘不顧危險,鑽出掩體觀察敵炮彈飛行時間。從敵炮發射到落地,他用秒表卡出時間,算出距離,及時指揮我軍炮兵射擊,很快摧毀了敵炮陣地,拔掉了這個暗釘。而就在侯餘卡秒表時,越軍的炮彈在距他的觀察所2米處爆炸,真是夠玄的了。

“10.19”戰鬥,是侯餘所在部隊打得最激烈、最殘酷的一場戰鬥。越軍為了阻止我軍進攻,炮彈一發接一發壓過來。侯餘的觀察所旁,就落了147發炮彈,各種槍炮不斷嚎叫。侯餘的觀察所,通往前指的電話線被炸斷,隻好将偵察情況通過迂回線路向上級報告。隻有情況準确,上報及時,才能有力地壓制越軍的火力,打擊越軍,減少我方傷亡。侯餘隻有一個想法:“把敵炮壓住,保證我方順利進攻!”

越軍的炮火太密,有時在觀察所看不到彈着點,這就很難準确計算距離和方位。侯餘抱着電話機沖出觀察所,一邊觀察,一邊向上級彙報。對于誤差,他就用加減标尺的辦法指揮炮兵射擊。瘋狂的敵炮群終于被我軍炮火消滅。戰果很顯赫:共摧毀了越軍3個遊動觀察所,兩個固定觀察所,4個小炮陣地,兩個大炮(100毫米)陣地。

炮兵營長抓住侯餘的手說:“我們的炮反應快,打得準,全靠你們給安上了眼睛啊!”

山上為何有“鳥鳴”?我軍急射20發炮彈,隐藏的越軍屍首分家

故事二:連隊三次沒能将侯餘從陣地換下

有人說,侯餘像一枚釘子,牢牢地釘在前沿陣地。越軍打不動他,上級的指令也調不走他,這話不假。上級有個規定,在陣地前沿值班、觀察,一般是滿8個月下來休息一下,這也是為了保持前沿陣地的戰鬥力。

一開始,侯餘在觀察所堅持了3個月,連長來了,要他下去。離開陣地就像掉了魂,侯餘不幹,“連長,這一帶的防區情況,我已經有3個月的經驗積累,比你熟,再說你有關節炎,跑起來沒我靈活,你又是個近視眼,觀察也不友善,還是讓我留在這兒吧!”

連長孟林生對侯餘的話,又好氣又好笑,對他說:“小侯,這可是上級的規定啊!”侯餘卻非常頑固:“打完了仗,上級要處分,就處分我一個。”

連長拗不過他,隻好讓他先留一下,負責跑“外勤”觀察,定點、校正。連長則負責核對資料,加工侯餘報來的情況,兩人配合得天衣無縫。

3個月過去了,連長要回連指揮所,來了個排長接替。自這位排長剛上來,對前沿情況不熟,小侯說什麼也要留下,排長不好作主,侯餘纏住他:“排長你别怕,連長都同意我陪他3個月,怎麼不能陪你3個月?如果打完仗連長批評你,你就說我不聽安排,我會找連長保你過關,怎麼樣?”排長也隻好預設了。

山上為何有“鳥鳴”?我軍急射20發炮彈,隐藏的越軍屍首分家

排長下去後,又來了副連長,侯餘又用老辦法去找副連長。副連長早就從連長和排長那裡知道了侯餘的底細,沒等侯餘開口,副連長卻先發話了:“侯餘,你想怎麼辦吧?”

“想法不變,留下來跟你幹!”

“你可是3次違規了。”

“隻要能消滅幾個越軍,就是背3個處分我認了。”

副連長見他口氣那麼硬,伸出右手說:“處分先不說,君子一言,說到做到,要多消滅越軍,來,打手擊掌!”

“叭!”兩隻手相擊,成交了。侯餘說到做到,有戰地記錄為證:

1986年8月,下着大雨,侯餘穿着褲頭,抱着電話機在雨中站了一天,指揮我方炮擊。

1986年10月14日至20日,侯餘日夜值班7天7夜,其中3天3夜沒合眼,3天吃了3頓飯。

1987年元月,部隊拔點作戰,侯餘連續值班4天,發現了十幾個目标,單獨指揮,直到拔點戰鬥打完。

山上為何有“鳥鳴”?我軍急射20發炮彈,隐藏的越軍屍首分家

故事三:咬住越軍觀察所

初上陣地,經常遭越軍炮擊。大家開始都不以為然,認為是冷槍冷炮。但我方陣地不斷出現傷亡,而越軍的炮擊很有規律,并且準确度也較高,不像是無目标的冷炮。這讓侯餘和戰友們在思考一個問題:越軍肯定有一個距我陣地近,便于觀察我陣地情況的觀察所,給越軍報告情況,要不,他們的炮為何打得那樣及時、準确,對我方威脅那麼大?越軍的這雙賊眼睛長在哪裡?要挖掉它。

侯餘判斷,能對我軍陣地觀察比較清楚的,無非就是高于我軍陣地的山頭了。他開始對前沿幾個山頭進行了抵近偵察和定點觀察,一連兩個月,經常在夜間聽到我左側山頂的密林中有鳥鳴。

沒鬼鳥不叫,鬼就在那裡。侯餘縮小了偵察範圍,集中到左側山頂,終于發現了這個“狐狸洞”。原來是個大家夥——營觀察所。

通過周密計算,侯餘向上級報告了準确情況。大家多次吃了暗虧,早就憋了一肚子氣,豈能放過它?我軍大炮發怒了,20發炮彈飛過去,越軍身首分家,随着一片絕望的嚎叫和哀鳴,一個營觀察所上了天。上級表揚侯餘和戰友們說:“你們的情況及時、準确。沒給越軍留下一點炮火反擊的機會。”

山上為何有“鳥鳴”?我軍急射20發炮彈,隐藏的越軍屍首分家

故事四:18發炮彈斃敵5人傷敵3人

1986年9月27日,侯餘所在的炮兵連奉命對越軍無名地實施炮擊。炮擊的結果如何,取決于來自觀察所情報的準确程度。侯餘不顧安危,再次抵近觀察和校射。炮連隻用了18發炮彈,斃敵5人傷敵3人,摧毀敵觀察所1個。戰後,發現前沿越軍撤退的小路上留下一片片血迹。

問起這次戰鬥的戰果,侯餘說,越軍執行特殊作戰任務,是3人一組,3人之間互相有繩子相連,遇到傷亡就拉回去。隻有在萬不得已時,才把死傷人員留在陣地。至于這18發炮彈的戰果到底有多大,我們隻能按陣地留下的越軍屍體和傷員計算,因為被越軍拉回去的傷亡人員,越軍是不會給我們造表報告的。

鑒于侯餘的突出表現和生恐重要貢獻,部隊給這位優秀班長記一等功!

山上為何有“鳥鳴”?我軍急射20發炮彈,隐藏的越軍屍首分家

【一等功臣侯餘戰後退役回鄉,在甯夏電力大壩電廠工作。圖為2021年3月29日,電廠在烈士陵園組織黨史教育活動時,侯餘講述我軍光榮傳統和參戰情況】

【深耕戰争史,弘揚正能量,歡迎投稿,私信必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