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知否》:王老太太那麼聰明,為什麼兒女們不是蠢就是壞

《知否》:王老太太那麼聰明,為什麼兒女們不是蠢就是壞

●作者 ╳湯小小●來源公号 ╳湯小小

●配圖 ╳來自網絡,如侵權請聯系删除

___

王老太太那麼聰明,怎麼養出了這麼蠢的大娘子,那麼壞的康姨媽,還有那麼窩囊的兒子?

類似的問題還有:盛纮那麼糊塗,大娘子那麼蠢,怎麼養出了長柏這麼好的兒子?

其實我特别想說一句:當父母真是太難了!

一個人不管出了什麼問題,大家都喜歡找原生家庭的原因,都要去問一問,他父母到底怎麼教育他們的!

有時候還真不是教育的問題,比如,同樣是驕縱,同樣是遇人不淑,康姨媽又壞又蠢,顧廷烨則完美逆襲。

隻能說,教育是一部分,還有一部分,需要事在人為。

好了,言歸正傳,現在我們談标題裡的問題。王老太太聰明這件事兒,應該是公認的。

她出場的時間并不多,但僅僅在盛家縱橫謀略想救兩個女兒的戲碼,就已經讓觀衆大呼,王老太太真是人精。

康姨媽被顧廷烨所殺,小秦氏擡着屍體到王家,康姨媽哥哥輕易被小秦氏鼓動,準備去找顧廷烨麻煩。

《知否》:王老太太那麼聰明,為什麼兒女們不是蠢就是壞

王老太太卻對小秦氏下了逐客令,并告訴兒子,這個女人不是什麼好東西,她要真好,就不會等到康姨媽死了才來說信。

為了給康姨媽報仇,更是連夜進宮求太後,并在回家途中要了兩碗面,告訴兒子,吃飽了才能好好幹活。

可以說,王老太太每次出場,都貢獻一點智慧。

結果一看幾個孩子,真是沒一個聰明的。作為頂梁柱的兒子,根本沒有自己的想法,又媽寶又窩囊。

但跟兩個妹妹比起來,那還是小巫見大巫。

大娘子的蠢,已經不用我多說了,康姨媽又蠢又壞,更不用我科普了。

是以問題來了,王老太太這麼聰明,怎麼兒女們比賽似地一個比一個不堪呢?

《知否》:王老太太那麼聰明,為什麼兒女們不是蠢就是壞

1

第一個原因,王家不重視女兒讀書

大娘子是沒有讀過多少書的,不然也不會跟盛纮沒有共同語言,連個詩詞歌賦都談不了,康姨媽看樣子也沒讀什麼書。

人家林小娘家世沒這麼好,小時候還讀書寫詩呢,為什麼王家這麼高門大戶的,居然不讓女兒讀書?

這個真是隻有鬼才知道了。

隻能說,思想境界不夠。畢竟在那個年代,很多人不覺得女兒應該讀書,而且讀書還那麼辛苦,需要早早起床,需要深夜寫字。

女兒們覺得苦,一哭一鬧,父母也就随她們去了。

這就是王老太太和祖母的差距,祖母一直覺得女孩應該多讀書,王老太太則覺得讀不讀書無所謂。

王老太太應該更重視的,是女兒怎麼才能嫁得好。這從劇中幾個細節可以看出來。

一是大娘子雖然不讀書,但她會擂茶,如蘭跟着孔嬷嬷學習時,茶水怎麼都弄不好,大娘子拿過來輕輕松松就弄了,說明在娘家學過這些禮儀。而這些禮儀,都是為了嫁人用的。

二是康姨媽一有事就指責母親:我的丈夫,是你和父親當初給我選的,現在我過得不好,你不能不管我。

《知否》:王老太太那麼聰明,為什麼兒女們不是蠢就是壞

說明這門親事,當初康姨媽并不是特别願意,但王老太太覺得好,就讓女兒嫁了。

其實後來大娘子也有同樣的毛病,她覺得侯府好,就逼着如蘭嫁,才不管如蘭會不會幸福呢,她認為嫁得好就是嫁得好。

隻能說,從古至今,但凡把嫁人做賢妻良母放在第一位,都不容易有好結果。王家兩個女兒都算嫁得不錯,可沒有一個人過得幸福。

但凡當初多讀點書,也不至于後來那麼被動。

現在持有這些觀念的人也不少,經常有人說,女孩子讀那麼多書幹什麼,女孩子那麼拼幹什麼,早點找個人嫁了,房子車子都有了。

然後呢?

沒有人告訴女孩們,隻有她們在婚姻裡撞得頭破血流,才發現婚姻從來不是避風港,反而是人生的另一個戰場。

其實整部《知否》一直在強調,大宅後院是戰場。既然是戰場,當然有智慧的人才能赢。

而讀書,是獲得智慧最快速有效的方法。

《知否》:王老太太那麼聰明,為什麼兒女們不是蠢就是壞

2

第二個原因衆所周知,王老太太一味嬌縱女兒

不是寵,是嬌縱。

女孩其實寵一寵沒關系,但王老太太的寵,已經到了沒有原則的地步,這一點從她救康姨媽就可以看出來。

康姨媽唆使大娘子毒害祖母,犯了這麼大的錯,王老太太想的不是怎麼教訓女兒,而是怎麼胡攪蠻纏把這事兒糊弄過去,讓女兒逃過懲罰。

而且這樣的事兒不是第一次幹,以前康姨媽殺了一個又一個人,都是王老太太幫忙處理的。不但她幫忙處理,還讓兒子媳婦一起處理。

康姨媽死後,她也責怪兒子:都是因為你,傷透了你妹妹的心,她才不回家來尋求庇護。

因為她一味護着女兒,兒媳婦意見非常大,跟她說,一個爛桃子不摘,就會爛一筐。

王老太太的回應,是狠狠罵了媳婦一頓,說她是挑撥兄妹感情的賤婦。

在她這裡,沒有公平可言,誰犯錯她護着誰。

其實家長的每一個舉動,都在釋放信号,兒女們看到母親這樣,心裡就會想,犯錯是沒關系的,出了事有母親處理。

《知否》:王老太太那麼聰明,為什麼兒女們不是蠢就是壞

這是很典型的大家長心理,比如我婆婆,她人很好,比一般人拎得清,但在對待孩子這件事上,也會犯糊塗。

她之前幫我帶兩個孩子,還帶小姑子的孩子,三個孩子都特别喜歡哭。

但凡兩個孩子吵架或打架,她不問誰對誰錯,而是誰哭誰就對。沒哭的如果試圖講理,她就會反問:如果是他打你,那你怎麼沒哭呀?他都哭這麼兇了,肯定是你打他了,而且打得狠。

這……

是以後來,隻要兩個孩子打架,打赢的那一個也比賽似地先哭為敬,因為他們知道,誰哭誰有理,誰不哭誰受懲罰。

長此以往,孩子們當然學會了一有事就哭。

王老太太的做法其實有異曲同工之妙。為什麼康姨媽敢做那麼多壞事?因為有母親兜底啊。第一次可能還擔心,越到後面膽子越大,殺人的事兒也說幹就幹,眼睛都不眨一下。

母親這麼糊塗,從來不講理,孩子們能學會講理嗎?是以大娘子一輩子稀裡糊塗,不知道講理兩個字到底怎麼寫的。

至于兒子,估計從小被教育要讓着妹妹,妹妹犯錯了估計也是懲罰兒子,弄得兒子也懷疑人生了,根本不知道啥叫公平合理。

他們一家人都不覺得這有什麼問題。

隻有兒媳婦,忽然進入這種關系裡,覺得不對,想要反抗,可惜王老太太當家,她又反抗不了。

《知否》:王老太太那麼聰明,為什麼兒女們不是蠢就是壞

3

我想,這樣的結果,一定是王老太太不想看到的,作為母親,誰不想兒女聰明上進又能幹呀。

隻能說,王老太太自己也拎不清,根本不知道什麼重要什麼不重要。

這一點,從她幹的那幾件聰明事中也能看出來。事情是幹得真漂亮,明蘭都差點敗下陣來,但也是真拎不清。

正是因為老太太拎不清,才會一次次護着犯錯的康姨媽,最後把整個王家拉入深淵。

最明顯的,她就不該為了給女兒報仇,站在太後那一邊。太後和皇上相争,這事兒很危險,本來他們家是不需要站隊的,結果這一站隊,就站到了風口浪尖上,皇上赢了,他們就要倒大黴。

如果王老太太拎得清,怎麼會拉着王家冒這個險呢?何況,本來康姨媽就不對,又不是冤死的。

最後說一下,教育孩子,确實是世上最難的事,沒有之一。

作為父母,咱們就記住兩點吧。

一是讓孩子多讀書,讀書可以明智。

二是孩子犯了肉眼可見的錯要罰,就算不罰,至少别當幫兇,讓他自己處理去。

《知否》:王老太太那麼聰明,為什麼兒女們不是蠢就是壞

為什麼這裡要說肉眼可見的錯呢?因為有些錯,隻是你以為的錯,比如孩子不結婚,你覺得他錯了,但實際上,這并不算錯。肉眼可見的錯,則是殺人了放火了,偷東西了栽贓别人了,賭博了騙人了。總之就是,不管多糊塗,都能一眼看出來錯了。

如果第二條還是分不清,那就記住一點,讓孩子為自己的人生負責,他做的所有事,讓他自己承擔,你可以幫小忙,但不要大包大攬。

做父母真的太難了,有時候一片好心則可能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是以呀,教育孩子的同時,記住另外一條:

不要把自己所有的悲劇算在父母頭上,多從自己身上找解決方法。

-轉發即是鼓勵-

本期作者:初心,我筆寫我心,希望用文字溫暖别人,也能治愈自己。湯小小點評提高班學員。湯小小,全職寫作十年,紙媒時年發表量1400篇,湯小小21天輕松高效寫作創始人,至今已幫很多人成為平台簽約作者并出版書籍,著有暢銷書《高效寫作》。個人公衆号:湯小小(tangxiaoxiao66)。

往期好文推薦點選标題即可閱讀

《知否》:看似精明算計的她,為什麼會成為婚姻裡最慘的女人

我算是看明白了:男人啊,不值得的!

《知否》:遇人不淑的婚姻,及時止損也得有技巧!

點選下方卡片訂閱宛央女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