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江蘇海安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常态化長效化

作者:金台資訊

人民網南通1月19日電“我們要有對黨忠誠、為黨分憂、為黨盡職、為民造福的政治覺悟,第一時間研究,第一時間解決,第一時間落實,讓群衆第一時間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和關懷。”近日,在江蘇海安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集中學習會上,市委書記于立忠分享了自己關于黨史學習教育的心得體會。

鑒往知來,學史奮進。海安大地上,一次次震撼人心的紅色教育、一場場洗禮心靈的黨史宣講、一樁樁彰顯初心的民生實事……共同繪就着百年黨史的恢弘畫卷,淬煉出堅如磐石的初心信仰。

以理論之壤,孕育紅色基因“根深蒂固”

近年來,海安市常态化開展集中學習、制度化落實系統學習,一直以來,全市上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史學習教育的一系列最新重要講話訓示精神,深刻把握蘊含其中的核心要義、精神實質、實踐要求。于立忠帶頭講黨課4次,全市科級以上上司幹部講專題黨課2258場,高品質召開專題組織生活會1865場。市委黨校開展各類班次53個,實作黨員幹部黨史教育教育訓練全覆寫。

“‘紅色能量加油包’,真是送來了‘及時雨’,雖然隻身在外,但讓我們的思想緊跟形勢不掉隊,我們一定會認真學習黨史,絕不辜負黨組織的期望。”海安街道流動黨員丁小飛說道。

“像抓在家黨員一樣抓實流動黨員管理”,海安積極推行流動黨員“風筝”“雲端”工作法。針對“兩新”組織黨組織、流動黨員、年老體弱黨員等不同群體黨員,開展上門送學、網絡助學,向流出黨員郵寄内含指定書目和黨章黨徽的“紅色能量包”,在流入黨員密集的社群、企業、項目一線等設立黨史學習教育“紅色驿站”,確定流動黨員“流動不流學”。

感悟思想偉力、矢志接續奮鬥,必須抓好“後繼有人”根本大計。海安建立立立“課程+讀本+基地+活動”四位一體青少年黨史學習教育體系,打造“課堂式”“體驗式”“創作式”“實踐式”四種教育模式。将黨史學習教育融入中國小思政課教學,研發36節情境思政課,實作點單學黨史。全市各學校組織紅色經典閱讀、中國發展圖檔展、“馬克思主義.青年說”等研學活動1535場,覆寫青少年超過9萬名。 海安黨史學習教育得到了中央、省委和南通市委指導組的充分肯定。

以源頭之水,澆灌紅色文化“枝繁葉茂”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用好紅色資源,講好紅色故事,宛如汩汩清泉,讓紅色文化直抵人心。

海安深入挖掘蘇中七戰七捷紀念館、高鳳英烈士紀念館、中共營溪支部紀念館等本土紅色資源内涵,建成運作蘇北第一屆參政會會址紀念館、市“四史”教育館、海安革命紀念館等一批紅色場館,精心打造東洲公園和七星湖公園兩大黨建主題公園,組織全市各級黨組織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現場教學4126場,保護利用紅色資源做法得到中央第五指導組充分肯定。

“開啟現代化新征程,通過新聞行動講好黨的故事,這既是黨史學習教育落到深處、實處的具體展現,也是将學習教育成效轉化為推動高品質發展的生動實踐。”市委書記于立忠指出。

建黨百年,恰逢紀念蘇中七戰七捷75周年,海安全面啟動“重走七戰七捷路”大型全媒體新聞行動,跟随紅色足迹,尋訪戰役曆程,記錄歲月艱苦,見證時代變遷,一個個紅色故事,講活了一段段紅色曆史;一個個飽含紅色基因的革命舊地,讓大家的思想經曆了一次次革命般的洗禮。

“革命英雄高鳳英,英勇殺敵為人民。舍身報國求解放,百姓聞之淚雨傾。”高鳳英烈士紀念館内,海安市百姓名嘴阚海燕用當地“鳳凰調”唱響《女英雄高鳳英》的贊歌。

把黨史教育送到田間地頭、工廠中的房間船頭,讓黨的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海安精心打造“理論集市 宣講超市”,以“制作‘菜單’+群衆‘點單’+志願者‘接單’+大衆‘評單’”的新模式,組織宣講實踐志願者當好黨史故事主講人、傳頌人和傳播人,共開展理論宣講4338場,閱聽人近40萬人次,相關做法獲中央第五指導組、中央文明辦盛贊。《江蘇黨史學習教育工作簡報》4次推介該市此項工作,位居縣市區第一。

以拳拳之心,收獲民生實事“累累碩果”

先後3次在省、南通市“我為群衆辦實事”實踐活動座談會上作經驗介紹,全市兩批1280個“我為群衆辦實事”項目全部完成,收叢集衆滿意度調查問卷3萬餘份,平均滿意度99.8%,海安用一份優異的成績單生動展示了黨史學習教育成果。

“遠教客廳”,這是挂在海安市雅周鎮許家莊村黨員中心戶陳華家中的一塊牌子。“每天都開放,可以上網看紅色電影,還能和老夥伴們一起談談新形勢,侃侃新政策。”81歲的老黨員夏林玉成為了這裡的“常客”。

海安始終堅持把學習黨史同總結經驗、觀照現實、推動工作結合起來,融合推進“我為群衆辦實事”實踐活動、“兩在兩同”建新功行動。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點”四級網絡共同發力,實作1個“中心”統籌“抓大事”,17個“實踐所”承接“做實事”,231個“實踐站”落地“解難事”,5000個“實踐點”入戶“辦好事”,全市8085名在職黨員全部赴社群(村)報到,常态化開展結對共建、志願服務,報到率達100%。打造群衆身邊的“十分鐘志願服務圈”,組織黨員志願者“十送”“實踐套餐”到群衆身邊2000多份,引導黨員幹部在聯系基層、服務群衆中弘揚偉大建黨精神。

建立以“項目清單、責任清單、效果清單”為主要内容的“三張清單”,建構起“調研—謀劃—公示—實施—回報—達效”辦實事工作閉環,建立健全“巡回指導、平台線上、媒體跟蹤、百姓點評”等“四方督查”機制,9個巡回指導組對全市77家機關開展巡回指導1100多次,項目清單全部錄入項目管理系統……海安在推進民生實事項目上多角度發力、全方位保障。

1月19日,在海安市黨史學習教育總結暨“我為群衆辦實事”常态長效推進會議上,海安市委副書記、市長譚真釋出了2022年第一批“我為群衆辦實事”項目,并強調,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當好人民群衆的服務員,建立健全“我為群衆辦實事”實踐活動常态化、長效化制度機制,滿腔熱情為群衆辦實事解難題。

“百年輝煌,隻是序章。黨史學習教育收尾不收場,收官不收兵。”海安市委書記于立忠表示,進入新發展階段、面對新發展任務,我們始終銘記從哪裡來、往哪裡去,尋根念初、對标思齊,一心向黨、晉位争先,不斷開創“樞紐海安、科創新城”高品質發展新局面,奮力譜寫美麗海安、共富發展新篇章。(魏欽翠 劉文奇 王繼亮)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