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環境《易》醫學派内治人外調環境(上報材料)

環境《易》醫學派,内治人、外治(調)環境

——《河南省衛生健康委關于開展中醫學術流派摸底調查工作的通知 2021年10月29日》上報材料(主要内容改編)

環境《易》醫學派主題歌:

人生百态各滄桑,

天作被來地當床。

衣食住行皆環境,

生克制化塑萬象。

是非因果高遠看,

“偶然”背後“必然”藏。

内修外調從善起,

興盛恒久靠德彰。

陰陽《易》理照心路,

大醫精誠施良方。

我常思考一個問題:

同樣是貓,野貓、流浪貓、家貓,捕鼠技能會差别很大;同樣是狗,流浪狗、寵物狗、警犬,看家護院的本領有天壤之别;而它們的境況、待遇或歸宿,往往與真實本領不一定挂鈎。就治病行醫行業和醫學流派而言,學術背景與人文取向左右着醫療技術的發揮和醫學流派之興衰和歸宿,跟動物的本能和本領,随環境的改變而出現弱化、丢失或增強何其相似,都難逃環境陶冶、物競天擇之鐵律!為達到淺顯易懂直指事情本質之目的,故冒挨罵之風險如此相提并論,智者察同,還望恕罪。在以前,傳統國醫在人們的心目中普遍是一種神聖的職業(醫者父母心),而伴随着醫療産業化、醫院規模化、職稱理論化、治病教條化、資本操縱化、媒體炒作化,這樣說也未必隻有少數人贊同。

雖人微言輕,我則一直緻力于:為國醫源頭尋活水,為民間中醫鼓與呼,為環境利生做義工,為玄學求真獻思辨。本着“動機至善、私心了無”并在誠惶誠恐的心境中發這一文章,真希望觀衆能一睹有益。

醫海茫茫,暗流湧動。科學平等的學術流派發掘與統計工作,應該面對整個社會。既然是挖掘,就應該在大海裡尋覓洋流,星漢中篩選璀璨。因為醫學這行當不同于别的行業,很可能出現“圈外有點”、自帶光芒的偶然或創新現象。如果總是在原來已“符合條件”的小範圍内先“圈内找點”、再“為點鍍金”,鍍金閃光的難免還是那幾個。有可能埋沒人才不說、掩蓋真理那才是社會的損失。

環境《易》醫學派内治人外調環境(上報材料)

常有一些患者,總會提出以下三類問題:“我這些病症是怎麼來的呢?”“怎麼治療呢,非得吃藥嗎?”“為什麼大多數醫生都擅長主要以藥物、手術治療而不是其它措施呢?”對此,我均是用下面統一的格式回答:“病如賊”、“病如風”,有的簡單,有的複雜,但其根本不外乎内因與外因的互相作用,這也要求兩者都必須考慮,以哪個為主、孰輕孰重。

或者說,疾病都是“原有那點兒遺傳積攢的生物資本在環境中折騰,超出了自己生理調節範圍”。

或者說,疾病因生命個體确立而生“私”,因自私而生個“性”(性别和特性),因為保私、保性而生“欲”(各種利益需求),因欲望而生依賴和執着(各種形式的着相。貪吸一口空氣也是着相),依賴與慣性而生“貪(婪)”,因貪婪而生太多“念”(想)和“行”(為),進而打破自身承受調節能力而失衡,因失衡因生“病”痛包括災厄。

有病找醫生,但不一定用藥:如求治者喊着“崴着腳脖子了”,醫者應首先想到的是采用各種方法複位,藥物再好也不一定是首選;而如果總是有人在那一個地方崴着腳脖子,就得考慮那個地方道路的可通行性。如果因為寒冷、噪音或蚊蟲叮咬等外部因素造成嚴重失眠并引發一系列病症,當然不能隻考慮人的問題,至于那些更加隐秘、隐匿、分散沒有發現、難以發現的“趨勢性”“綜合性”因素也應該是這樣。

至于為什麼醫生多采用藥物和手術的方式治病,很簡單,柿子專挑軟熟的捏:民以食為天,傳統藥物基本都是在漫長的食物篩選剔除過程中發現“有毒”或有“糾偏性”而中過招受過傷害或有過救命之功、達成共識且記憶深刻傳承不辍的物品,都是很具體或“具象”類便于操作的東西,其他抽象的事物則相對不好掌握。至于古今的手術治療,不到萬不得已誰也不會使用它,因為手術與用藥相比,求的主要就是個“快”和能“斷根”,這更是強調了“摘果”而忽視了“成因”,結局也不一定如所想的那樣。因為人是活的,是以病也就是活的。疾病,有些是“偶然”突發,更多則是長期積攢,能不問青紅皂白地把它摘除,就有可能不知是以然地再來。就難易程度而言,能堵住漏水卻不一定堵住漏風。

正因為堵住無形、“抽象”的風難度大,掌握這些類似“捕風捉影”高難度技術的人相對就少或放棄的人就多。基于這種理由,中醫也善于把很多原因不明、看不見摸不着的病因跟“風”類比起來,如“中風”、“傷風”、“風氣”等等。扶正與祛邪,是治病的永遠主題,尋找内外因側重點、抓主要沖突是治病的首要原則。關鍵是,扶正與祛邪很多情況下難以分得清,往往會出現“心中了了,指下難明”,好心辦壞事,想法與目的相悖的現象。

環境《易》醫學派内治人外調環境(上報材料)

“正氣是否存内”與“外邪是否強盛”,都可以成為針對調整病因的方面。盡管“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内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内因而起作用”和一切措施最終都要落實到人體上(反過來,人又是所有環境因素的聚焦支撐點),但是,内因與外因,何時何處不“通過”生命主體而發揮作用呢?既然溝通交流、互相作用和互相影響是生命存在的常态,如果一個醫生認為“隻能開藥方而其它因素則是自己的分外之事”顯然有些顧此失彼爾。單一考慮人的内因是狹隘;隻考慮外部因素又疏遠,内外兼顧、擇有側重,應該成為醫生的一種成熟思維模式。

從病因和防治上講,人,來自于自然,疾病在環境中形成。大醫,應心師于自然,活用于現實,能為我所用者皆器具也,隻要知識技能到了一定的境界,何必再分什麼中西醫與古今醫學呢。對疾病形成的認知理念和對“工具”的熟練運用程度,決定了對疾病的診療水準。

一老者,自從兒子給他換了一個智能手機,血壓也高了,夜間也失眠了,食欲也不好了。對此,他還整天罵罵咧咧:“買的是啥手機呀,還這麼大,說不定按着哪裡就出毛病了!”到底是手機太先進還是人太落後呢?這可不可以作為内因與外因、正氣與外邪、機械與生命互相影響的例子呢?

母雞抱窩翻雞蛋是為了受熱均勻陰陽平衡,人調整内外環境是為了健康和順平安。一個蛋分内外,滾動陰陽即轉換,一座山分南北,山南之陽對山北之陰,一條河分陰陽,河南之陰應河北之陽。

相對靜止既是事物在一定範圍内可以預測的前提條件,也是一切事物誕生的基礎。有句話叫做如能給出所有資料就能算出人的生死,換句話說,如果漏掉一項參數,結果就存在變數或不準。

一、何為醫?我們先看看下面一些事例,再下結論也不遲:

1.專治淋巴結核甚至包括淋巴癌在内的無證“民間中醫”。多年前,在鄭州火車站有老兩口是看大門的,老太太用外治法治療頸部淋巴結核(俗稱老鼠瘡),包括有些淋巴癌。對于此事,前兩天本醫專門電話河南淮陽縣(現為淮陽區)原科委辦公室王一奎主任作以追蹤核實,果然如此。事實是:其一,王主任的一位侄子王Z淋巴結嚴重增生、裡邊劇痛如刀割,經那老太太治療徹底痊愈至今已十幾年。開始他因西藥無效已放棄治療(我已認證視訊親證)。治療前頸部增生淋巴結裡熱疼堵脹,治療後坐一段車程就明顯感覺到裡邊竄涼氣通暢舒服感。其二,王主任二哥的親家母頸部因“超多”淋巴結核已不抱任何希望,被這老太太很快治愈,至今健在。其三,原淮陽縣統計局局長曹Li Xian之子,天南地北的治了很多地方,西藥放化療頭發全部掉光不抱任何生的希望,被這個老太太很快治愈,早已結婚生子。如今,“看大門”的老兩口于幾年前相繼去世,據說将“醫術”傳給了她的兒媳婦。所用物品與方法:是取一塊綠豆大小的“中藥”,直接放在患處提前畫好的圈中,然後用香火點燃并燃燒殆盡,把局部燒灼成一個凹陷小坑,也不再内服和外用任何藥物。無獨有偶,我親見另一位殘障人士自學鑽研針灸雜法,也是用類似的方法治療流行性腮腺炎(點燃物約為三分之一綠豆大的中藥,放在面部的上關、和髎、曲鬓穴附近),大多數一次控制或痊愈,聞名幾十裡(在農村治療幾十年)。其所用物品我認為是同一種中藥,很常見也很便宜,而其卓越功效及治療原理又有多少人了解并重視呢。這種方法的好處至少有以下幾點:一是局部燒灼碳化和止血,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如使用麻藥手術通過血液各種播散的機率;二是燃燒底物具有很強的抗菌抗病毒活性,且能在焦灼結痂範圍保持一周甚至更長時間;三是局限式燒灼滲透力很強,燒死了局部感染微生物和不良組織;四是臨時性“順勢而為”開門放賊、排毒、腰路斷截去邪勢,疏通經絡、平衡機體陰陽氣血。沒有牌照,他們是醫生嗎?據說,老太太是從一個道人那裡學來的,估計那位傳授方術的道人當年也不一定有行醫資質。

2.日本電影《醫龍》——左心室減容完成術(Batista手術):該片于2008年國内放映。該劇講述主角天才外科醫師朝田龍太郎指揮着全球最高水準醫療團體MSAP又稱“醫龍小組”(一個在難民營集結成的義診醫生團隊),不畏強權和腐敗的醫療體系,在和以教授為首的醫療局主張的權威主義做鬥争的同時拯救病患,完成了日本首例Batista手術之後重返難民營。這個在與權威固定術式較量中誕生的Batista手術,就是把嬰兒病态膨大的左心室劃開重疊一部分縫合使心髒變小。因為是前所未有,具有超級創造性或者具有“野性”。

3.幾十年前,在農田裡我猛然間發現不遠處幾個精壯勞動力正在快速豎起一根幾丈高的打壓水井的鐵錐(抗旱),他們忽視了一個極其危險的問題——頭頂上方的高壓電。在井錐快要碰向高壓電線的瞬間,我大喊了一聲“電線”,他們爺幾個也很機靈,立即意識到并控制了井錐也都吓出了一身冷汗,進而避免了一場意外災病的發生。而本村另一戶打井抗旱的就不是那麼幸運了:也是好幾個精壯勞力打井,中有一人赤腳下蹲握着井錐,其他幾個人在助力。一聲巨響,井錐與上方的13萬伏高壓電碰觸,瞬間幾人被擊倒飛出十多米遠,幾個穿牛筋底(橡膠底)鞋的好一會兒才蘇醒過來,而赤腳下蹲的那個,雖經我和随後趕來的鄉衛生院院長努力搶救了半天,也終未能挽回他年輕的生命(未婚)。

4.本人在十多歲時跳入冰窟中救落水玩伴,身上結冰碴一兩個小時沒能得到及時取暖烘烤重創肺腎陽氣,開始是劇烈咳嗽,以西藥抗生素激素等為主無效遷延幾年到聯考,後發現腿疼不能走路是過用激素等藥導緻雙側股骨頭輕度壞死。諸法治療現雖年已六旬仍未能複原。

5.有些孩子缺乏最基本的生活或醫學常識,寒冬臘月剛泡過熱水澡出了一身透汗,渾身熱氣騰騰的,竟然用冰水去洗一大盆衣服,當時不覺得冷,事後大多數會出現各種風寒濕病症,而且可以持續很多年不會痊愈,比如鼻炎、口唇發炎、下嘴唇幹裂起皮、渾身痛等等,原因就是内外環境處于冷熱兩個極端,激烈反應過後身體必出毛病,但又根據各人的體質差異,會有不同的症狀表現。還有些孩子,腿部韌帶因暴力閃措出現疼痛而磁共振發現不了大問題,就急于聽那些庸醫的去用激素曲安奈德打封閉,往往用藥大多數又都超大量,結果,很快就虛胖等柯興氏綜合征,體質和免疫力出現明顯的下降,種下了難以根除的各種隐患。

6.每年冬夏,大多數大樓南北兩側的戶外保安普遍存在一種情況,夏季南邊烈日下站崗的易中暑腹痛,冬季北邊陰暗、寒風中站崗的總易反複感冒或咳嗽;地理環境所緻,冰島地區的挪威、丹麥、芬蘭等幾個國家抑郁症自殺率特高發;珠穆朗瑪峰登山隊員是高危工作;芽孢杆菌高溫高壓才能殺滅;再好的雞蛋鹹水裡變不成小雞;熱空調環境裡待久了,正常人也會感到口幹舌燥,而自來水筆更誇張,摘帽一會兒就幹的不下水;一隻凍僵的螞蟻,熱鍋中複蘇後能多撐一會兒,而剛從熱鍋中爬出來的螞蟻,再回到熱鍋中會立刻死亡,普通蜥蜴與沙漠裡耐高溫蜥蜴也是如此。這說明,類似的體質、不同的遺傳根基與背景、特定的潛能,處于同樣的環境,結局會迥然不同。

7.這是一個說起來讓心難受得流淚滴血的故事。如果說上蒼掌握着世間所有的參數密碼,她透露或留給人和生靈的那一少部分都應該好好珍惜與領悟:我大姑媽一家四口英年早逝,大姑父四十多歲因胰腺癌去世,受此影響,他小兒子就拼命熬夜打工掙錢,曾連續四天四夜不睡覺然後發現鼻子流血,确診白血病之後不久離世。大姑媽悲傷過度,不久患小細胞肺癌去世。老少三口相繼離世後,大老表和二老表也都離開了老宅搬遷于村南住并都成了家。然而,大老表因做點辣椒生意需要場所,于是去年又傳回到原來的老宅翻蓋新屋,很不幸的是,年僅51歲的大老表前幾天突發腦溢血離世,火葬之前七竅都沒能徹底止住溢血。大姑媽說她“守禮拜”靠信心信念支撐,不相信“環境布局影響人的健康和人生格局”、家居環境組合影響家庭這些事。

環境《易》醫學派内治人外調環境(上報材料)

是以,欲知何為醫,應首先思考“何為病”?凡所有内外環境因素的疊加、積累與合并,打破人體正常生理平衡(陰陽失衡)造成的心身痛苦、威脅生命存在的各種危害與危難,都是廣義的“疾病”。或者說,有多少緻病因素,就有多少治療方法。不如此,就難以接受關于“醫”的基本功能和解釋:

概括起來,醫包括治病;治病的人;治病的科學。 上醫醫國,其次疾人《國語》。國家内外和諧,人民安居樂業、健康狀況水準普遍改善提高,此乃大道治國之上醫;然後才是“小道”治人之次醫。

繁體字的兩個醫,是跟巫師和酒有關。巫師可謂是心理學、生物感應甚至是今天的量子糾纏現象之鼻祖,最早的醫,是通過祈禱行為達到心靈共振和農耕文明釀造業成果的總結。“酒為百藥之長”、“行藥勢”,是農耕文明與醫藥器械、優良溶媒的裡程碑。

又有“毉之為言意也”。含有一定成分的“随意”、“臆測”,是對醫技人員根據病人體質和所處環境的特殊性“臨場發揮”、“随機應變”、“靈活施術”的基本素質要求。

而台灣字“醫”生的,讀第四聲醫(yì),兵器或打獵的工具箱的意思,如“兵不解醫(yì)”。引申為“用藥如用兵”、能治病的多種方法和工具,意味着行醫治病,必須合理選用各類“工具”(包括環境所有因素)。

醫的内涵還包括,臨渴掘井不如未雨綢缪,預防永遠都重于治療。醫生診治疾病的宗旨和理念,大抵如此!

二、天地是一棟“大房子”:太陽右旋、地球左轉,這一特殊大環境或特定趨勢造就了生命基因和幾乎所有螺殼的右手螺旋旋向;環境造人、造病同時也決定了人類的平均壽命;人短期與環境磨合影響着健康和得失,多屬于量變,長期、超長期與環境的鬥争則關系着種性的進化、退化和興衰;人(生物)的遺傳基因與其所處環境重塑了物種的生态。故,天地是一棟“大房子”,而這棟房子的構造“規則性”很強,與人的健康“息息”相關,可謂潮汐相應:這棟大房子的上下、前後、左右、氣機升降、五行生克,有序、有度、有條不紊并在傳統環境調整學上各有數理和代号,隻不過其邊際是動态、極其廣闊高大、一個類似虛線圍成的“無極而太極”的宇宙房。這大房子對人的呈現特點與作用,大部分是以感性、抽象的“景”或“勢”之形式,隻有極其有限的一小部分“看得見、摸得着、可測試”的才以理性、具象、似乎是各自孤立的“形”“境”形式呈現,這也是“形勢”的本義。

生物、人體與外圍的複雜環境組成的“天地大房子”相呼應,是相容、互通、轉化而不是直接切換與替代。人這部自然生物機器,與機械理化材料之間存在很大差别或漏洞,需要一種智慧打大小不等的各種“更新檔。人體有限的自我修複功能,源自于“天地大房子”的無限自然運動,并始終是以人的有限對自然的無限。”與空間對應的就是我們所說的“時間”。

時間隻是生命在體驗内外環境的過程中用來比較心身呈受強度相對長短的一種工具或假象,都是以人的主觀為主的。人在睡着時、深度昏迷時、甚至在注意力高度集中專注(如幾晝夜的賭博)過程中,非常快樂快活和極端痛苦煎熬時,會感受不到時間的存在,或時間會因主觀身心狀态而被縮短或延長。是以才有昏迷多天的醒來的人認為仍然是第二天。是以,愛因斯坦說:“時間隻是一種錯覺,它隻是人類自主意識的産物,為了限制自己和他人的一種工具而已”。由此看來,計時工具本質上跟空間測量工具如尺子的功能類似,都是結合人類的感覺能力而創造的進行“比較”的實用工具,它自身的真實性不能代表事物的真相,但人對其又具有很強的依賴性。感情也是如此,不僅是人自主意識的産物,而一切感情的根源都是相斥或相吸的實體世界的不同轉變形式。

環境《易》醫學派内治人外調環境(上報材料)

有道是“君子不立于危牆之下”,從《易》學哲理上講,所有環境比對明顯差異或“德不配位”的事物與場合都屬于危牆的範疇,也就是各種非常不穩定或高危的潛在風險,尤其是那些貌似很誘人的官位、金錢和美色,有時候比那些明面上的危險地勢、建築設施更難以發現和可怕。雖然王侯将相甯有種乎總體上具有合理性和苟富貴勿相忘大家應該都有份,但是,如果不考慮個體的底子如體質體能、心态、德行怎麼樣、能不能吃得消扛得住,而一味地追求榮華富貴,對有些人是非常危險的!環境因素事物的危牆真相,單憑人的感官很難分辨。一池清水能被人眼所“扭曲”,從水池的一頭看去,會發現整池水變成契子形的半池水,說明其他更複雜的事情,人的感官很多時候是靠不住的。危牆之下應該先保命,有人如果還想在危牆下先淘金、掙大錢,然後再離開危牆,那就得看他的能量儲備、特殊技能、遺傳根基、社會背景或德之厚薄、福分大小了。

唐朝有藥王之稱的孫思邈說過:“不知易不足以言太醫”!

人生是在體驗生活的同時産生欲望,生命是一場欲望的延續。欲望是環境激發或内外因互相作用催生的産物,凡超出自己身心承受駕馭能力的欲望都是痛苦與傷害,而且多餘的欲望終究會跟痛苦與傷害成正比。上至秦皇漢武下至平民百姓,都難免被欲望所牽制。小時候想快長大,長大後想成家立業,結婚了想要孩子、立業後想大發展。有了孩子盼長大,長大後又盼孩子結婚生孫子、曾孫子、并想子子孫孫富貴隆昌無窮盡焉。人老了想延年益壽,有的還想像年輕時那樣健康,更離譜的是有的竟然想長生不老不遠萬裡去修仙找藥。

欲望跟先天遺傳和後天環境脫不了幹系,雖稱不出斤兩,但最終都會歸零或轉化為别的事物以重新開機。疾病與災禍也是如此,必須内治(修)外調,這也是環境《易》醫學派的攝生理念和處世邏輯。

《丹溪心法·能合脈色可以萬全》提出: “有諸内者,必形諸外”;《靈樞·外揣》提到:“司外揣内,司内揣外”;就是說,内部失衡可反映于外,外部失衡同樣可投射于内。無論是人體自身的内與外,還是人體内環境與外環境的内與外,都符合這樣的道理——内外環境互動共同決定生命狀态。

這種道理類似于窮山惡水出刁民和“坑塘裡魚的狀态,一定程度上就是水質環境因素的投射” ,或者說魚的狀态是其遺傳背景和現實環境互相作用的結果。隻不過魚與人所處空間貼身媒介的差別是水和空氣。當生命主體遺傳背景既定、水和空氣相同,魚和人的健康狀态就隻能考量其餘的如陽光、服飾、食物、床鋪、日用品、房屋乃至周圍的一切事物了(包括所謂的暗物質)。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孫醜下》)。天時和地利,就是分析人的外部環境;人和,就是人的群體社會關系與個體的生理特點及健康狀态變化(包遺傳背景、日常波動)。環境的潛移默化或重塑非常重要,不同的遺傳背景,不同的性别,不同的年齡段,對環境的比對有不同要求。隻有更佳比對,沒有最佳比對。很明顯,前者類似于傳統的看風水,後者類似于批八字開藥方。兩者的有機統一就是自古至今神龍般存在的“環境《易》醫學派”,這個學派堪稱高層次的人體實用健康調控群體。人體内與外沒有絕對的界限,隻有相對的界限皮膚和外周的粘膜。因呼吸、傳導、輻射等都在不停地進行中,是以隻有相對的“物我兩分”。每一個生命體都是“有于偶然,無于必然,歸于自然”。

人體從皮膚粘膜到衣服、卧室、宅院、再到所處區域經緯度、直至整個自然界,“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親疏各不同”。依次從身體的切膚之痛到外部的關聯程度,由親到疏、由己轉他、由近及遠和幾乎無關痛癢。人之發膚受之父母,哪怕是天生的一些“異常”也都有着極其精妙的安排,随便亂開口子或添加什麼人造零部件改裝往往會牽一發動全身。身體的每一處的結構都是為了适應環境的需要,而且一直都在不斷地磨合改變适應配套之中。吻合或契合與否,就是人體内外環境互相适應與改變的空間或餘地。從皮膚粘膜到空氣、服飾、房子、院落、社會、自然界,緩沖調節的空間越來越大、越不是那麼安危感和緊迫感

。有人說衣服有你說的那麼重要嗎?我隻能說特殊環境下脫去衣服不是凍壞、熱傷就有可能被昆蟲或野獸傷害。人體結構布局五官九竅左膀右臂具有不可随便改動性,而所有物品也必須圍繞着這個相對穩定的生命體功能的良好發揮進行比對。諸如,嚴冬在大衣腰部正後方開個洞或把對着肚臍眼的衣服穿個洞會受涼;蓋被子長期把一條腿伸出來或蓋的被子總是缺那個角,很可能會誘發老寒腿等病症。同理,舉一反三,鞋、帽子某個位置開個洞,某個位置的門窗、換氣孔總是開或關着等等,當格局變了,尤其是天長日久的積累或疊加,其結果或生命狀态也就會跟着改變了。一天不刷牙可能感覺不到什麼,十天半月不刷牙就會明顯有感覺。有時候一個扣子、一扇門窗的開閉失常就能造成感冒和其他可能的疾病。

由内而外、由小而大逐級展擴,當自身特點人之陰陽五行——生理優勢或缺陷與外部因素之陰陽五行如服飾、卧室、房屋、院落等之優勢或缺陷重合疊加時,問題就可能會由隐性轉化為顯性、由輕微變為嚴重或突出。

環境《易》醫學派内治人外調環境(上報材料)

自然環境統歸于陰陽,而陰陽的良好互通媒介人類能很容易感覺到的是空氣和水,流動的空氣是“風”,地球表面百分之六十以上都是水。是以,環境的優劣之勢用“風”和“水”代表不得不說是古聖先賢的一大智慧。風在前水居後,如果古人對空氣能如今天這樣了解,大家仔細品老子會不會把“上善若水”換成“上善若氣”呢?

在天(自然界)用風與水代表,在人(生物體)用氣與血代表,人天相應無懈可擊。有人說受精卵的開始隻有無形能量之“氣”并沒有有形态的“血”,或隻有“水”(精津)。這就是生化,如果不明白看一看雞蛋孵化小雞的過程不就知道了。每個人對其自身很多問題都不清楚,卻都想愛而厚之(愛護想長壽),而身外自然界眼見為實、耳聽為虛的事物遠比未知的事物多得多。可是,人們總善于把未知的當成偶然,把未來不知道的歸為可能,然而以上帝的視角去看都是自然與必然。

三、環境《易》醫學派,醫海裡一支勁旅恩格斯說:“互相作用是事物的真正的終極原因”。西藏布達拉宮裡曾經有一位專給佛祖眼睛用金水鍍金的虔誠老和尚,後來失明了(汞中毒)。這說明,沒有科學的人文,不僅是愚昧的而且也是危險的。有人問,比如遇某人心理扭曲故意刁難找茬這類外環境導緻嚴重失眠,應該如何治療?還是内外兼顧,用藥和諸法治其内,再用法律、智慧和生活藝術治或“調”其外。人處在環境中,自身又是一個小環境,所有事情都要從這内外兩方面找。隻要人體是動态的自身還存在潛能,外環境是動态的,人的健康狀況就是動态的,或者說病痛就是動态的。那麼防病治病,也應該從内外環境因素全面兼顧看問題和抓主要沖突的觀點、邏輯、模式出發,内治人、外治(調)環境。野獸見到血會興奮,有人看到不該看的場面會引起精神分裂,這是基于物種和生物的遺傳背景和自身特質;一聲炸雷不管是狼還是人都會驚恐萬狀,這又是生物和物種的共性。而外部環境也有其共性和特殊性,兩者需要量體裁衣相比對,否則,哪怕是一些幹淨整潔、光鮮亮麗、富麗堂皇、珠光寶氣、堅固耐用、鮮花簇擁、小橋流水、孤立看清潔無毒等園林景觀設施也未必是合适或比對的環境布局,因為如果綜合起來評判,對于外環境的服務“主體”來說,好多充其量是優美和昂貴,而不一定是利生與和諧。這是因為,主觀想要的不一定就合理,舒服的不一定有益健康,中間有一個轉化機制、度的把握和更大尺度的考量标準。在天與人的契合要求上,重在依存天理,其次是要限滅人欲,因為人性本貪很容易失度與失控。金貴的環境中不一定有健康的體質,甚至會适得其反。天理,就是自然界陰陽五行生克制化之原理和動力;人欲,就是人的五藏六府(代表為金木水火土)這一載體運化時而産生的思維需求,兩者如有一方失度,就會打破人的利生平衡。這一總體指導思想和遵循宗旨,就是《易經》(《周易》)和中醫生理病理學。

環境《易》醫學派内治人外調環境(上報材料)

是以,某種意義上,現在的公共衛生學、環境衛生學,園林景觀設計學等設計建造理念難以整合協調起來,甚至不一定就是“科學衛生”的,很多隻是強調了“形”,而輕視了“勢”或“神”。有人會把這些歸結為玄學,這未免有些數典忘祖,文化的傳承是需要基礎的。因為玄學裡邊隐藏着科學,甚至有人認為科學的盡頭就是神學和玄學,理所當然地需要發掘和應用。正如太極圖裡的S螺旋線,本身就是由黑與白兩種顔色對比出來的,卻沒有絕對的界限。

有着巨大根基和傳承活力的“環境《易》醫學派”,早就在這方面為人民群衆的健康福祉做着不懈的探索與貢獻。風生水起,“環境《易》醫學派”一直在與時俱進,秉承先賢之教誨與《易》醫之理,借鑒現代科學技術去破譯和注解環境與人文醫藥健康相關的各種用語、概念、符号和代号,并力争大衆化、通俗化,或未病先防或已病施治,内外結合、輕重緩急區分,把很多高難度不易操作的無形趨勢轉化為一個個有形易操作的結果。或者說“化《易經》、《内經》無形之理,為《傷寒》、《神農》有形之藥”。

人們在郁悶時往往會說夢裡啥都有,現在是認為手機裡啥都有;以前是人這個生物機器在做夢,現在是手機這個實體機器在造夢。人的認知與表達是以适合自己的感官的方式來比較、考量現實世界的,包括手機,都是用各自能識别的一套系統将從現實世界中獲得的虛拟信号轉換表達成為一種場景。既然夢是虛拟的産物,更談不上準确、可靠與完美,然而,人們卻白天黑夜輪換着沉浸在大腦與手機這兩個夢的世界裡,利用它來解悶、解嘲、自娛自樂或者想依賴夢而達到某種滿足,事實上,大家都在被這二合一的一場大夢所困擾。

環境不同,夢境就不同;人腦不同,做夢的原理相同。醫療行業各門派分支、措施手段不同,而其道理相通所達目的相同。

但是,由于文化水準和個人禀賦偏好不同,一部分進階知識分子、文盲、半文盲專業搞起了環境調整,因為這個行當可以直接通過口傳心授、隻需悟性、語言溝通而不一定需要文字的情況下就可進行,這中間窮人、有悟性不識字的不在少數,這就是環境調整學派。

而另一部分開方抓藥、尋穴紮針的群體必須或多或少的有些文化文字功底,否則無法操作和文字傳承。後者這部分人大都來自于知識分子家庭,并有一定的經濟支撐和社會背景,“惟有讀書高”,是以,在群眾的心目中也更顯得高大上與溫文爾雅,這就是現實中最為盛行的方脈(或方證)學派,也是普遍被認為是“醫者父母心”的那個群體,名聲、地位和待遇當然也都獨高一等。其實大家可以從預防與治療、外因與内因緻病緩急輕重等因果關系和邏輯上比較一下,應該是難分彼此和高下,甚至是“道大于術”。

但由于環境專業從事的工作近似于“捕風捉影”、更沒有“統一或标準答案”、或因為急功近利在短時間内抓不到真憑實據,是以,這個行業又很容易出現濫竽充數、魚目混珠、巧立名目、标新立異等問題,凡此種種,名聲和地位也就不如“正規大夫”高雅與正統。很顯然,僅環境學派在文化層次和實踐操作上至少分為有在明文懂理基礎上操作的、隻明文懂理沒有實戰經驗的、文盲半文盲、有悟性沒悟性、師承或自己感悟的(雜牌隊伍的靈感悟性和創造性也不可小觑),不一而足。這有點兒類似某一時代國學中的學院派、民間中醫、祖傳國醫、自學成才、久病成良醫等等。然而,即便是最正統的學院派中醫面對同一個病人大多也不會開出完全一樣的方藥來,這個又該如何解釋呢?

迫于曆史性學術氛圍,任何一個學術派系似乎都得要有來頭,如祖傳親授、社會傳播、學校學習,哪怕是做夢得來(如門捷列夫苯環派等)和名人假托(如《黃帝内經》《神農本草》),都有源頭和傳承,都有自己的理念、特色和邏輯,否則,就極有可能名不正言不順,哪怕你有孫悟空的本領也照樣讓你灰頭土臉的喂馬,就如旁聽生即便你的真才實學超越了清華北大照樣不會給統一的畢業證。然而,縱觀人類醫藥形成史,社會的遊戲規則終歸不能一直遮蔽創新驅動力。

環境《易》醫學派内治人外調環境(上報材料)

本醫所繼承發揚的環境《易》醫學派,隻能從晚清秀才王長齡(字慧昌)說起。王慧昌是豫東柘城縣遠襄鎮王寨村人,也是我的外祖父王法宇的四叔,是當時聞名遐迩的“王四先生”。至于王四先生從何時、拜何師,因饑荒戰亂、加之文革橫掃一切“牛鬼蛇神”已無可考。

王四先生家境小康不是吃了這頓沒那頓,除了學習他一生主要做兩件事,一是治人——隻開方不賣藥,二是治人以外的生存條件——給人家調整環境住宅,但從不收費。王四先生把這門傳統又獨特的技藝傳授給了酷愛這一行當的他的長子王殿宇。這中間有一個細節不得不提,當年河南中醫學院(現為河南中醫藥大學)成立之始,相關部門曾邀約民間“實力派”王殿宇參與建院提建議并請其在某位置任職而沒有赴約,主要理由還是擔心被歸為“封建迷信”而遭罪。

還有兩位,就是龐慰三和王紹增。王紹增是王志剛(右派平反後更名王正)的父親(王正是我高中某階段的國文老師,書法家)。龐慰三和王紹增都跟王四先生是親戚,也都源于同一個環境《易》醫學派,且其互相之間學習交流很深廣,造詣也各有不同。王殿宇精于環境調整兼通曉方脈治病,九旬無病而終,子孫滿堂家庭興旺。王紹增在當地專業從事方脈治病到老,尤擅長治療燒燙傷,八旬而終,人丁興旺。

幾人中數龐慰三對環境調整最出名、故事也多結局也最悲壯。龐慰三,排行居四,乳名諱國妮,商丘柘城縣尚寨鄉(現為惠濟鄉)人。兄弟四個依次名為龐仲三、龐友三、龐儉三、龐慰三。龐慰三也是本醫的四舅爺(我奶奶的四弟),隻上過三個月私塾,勤奮自學卻能把不少地理書籍和中醫經典背誦如流,堪稱奇才。因道行深得讓常人難以了解和接受而被送号“四瘋子”。到此,本人從小耳濡目染和後來對環境調整及中醫家傳方藥用心學習、搜集整理最初主要是啟蒙老師是王殿宇和四舅爺。小時候我奶奶看我對衆生疾苦很同情,打我記事時起為此事也常念叨:“秀才學大夫,好比快刀打豆腐,長大了如不能做一清官當個好先生(國醫)也中”。

“四舅爺”在醫蔔星相方面的造詣具體有多高很難語言說清楚,我隻能挑幾件事來點綴一二。1958年之後的幾年間我們家鄉鬧饑荒,四舅爺帶領着我爺奶等人去東南鄉(阜陽一帶)讨飯,所到之處用他所學,讓那些病難家庭佩服感恩得都是拍胸脯捐獻錢糧,讓我家度過了難關。其中有一家更為傳奇(由于稽核原因,這裡就不講了)。有家小孩正處危難之中,于是四舅爺安排他們怎樣怎樣去做很快那家小孩轉危為安。偶然也罷,巧合也罷,反正那家小孩就是很快好了,正是這太多的偶然或巧合讓四舅爺聲名大振。而讓我一生難忘的是,四舅爺不止一次地跟我父母和我提起:“這孩子八字又火偏旺學習再好也難考上(大學)!”當時我們哪裡相信,認為隻要自己肯努力其他都是浮雲。然而,任性是主觀的,現實是非常殘酷的,我現在已徹底不再認為四舅爺當年是妄言或認為事件的因果屬于偶然性。

具體原因還是發生在内外環境的各自特點和互相作用中。還是恩格斯說的那句話:“互相作用是事物的真正的終極原因”。

這些事件證明,發自内心高度自願的捐獻不同于施舍,它屬于一種有尊嚴的報酬或褒獎,同時也是對重視并運用“外因緻病”這一規律為人民謀福利的勞動成果的充分肯定。

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親眼所見),在此就不便講了。為此也弄出很多啼笑皆非的料來。也許“四瘋子”綽号的來曆受這種因素的影響更多一些。四舅爺的一生總體上是非常悲催悲壯的。他婚後生一女嬰還未滿月,四舅奶奶便因饑餓疾病離世。不久把女嬰送人尋找奶媽(那年頭可沒有奶粉),可憐奶媽也因饑餓沒有奶水女嬰夭折。後來有人讓四舅爺續弦,可另一件事情卻讓他死了續娶這條心。四舅爺的朋友之妻,因饑荒為主因被人販子偷偷賣掉,他陪着朋友千裡遙遠的到處去找,最後忽然在河北一村莊中遇見一家辦喜事,四舅爺他倆湊近打探,他朋友一看竟是自己被販賣的妻子,缺吃少穿兩人悲恸萬分又無可奈何地傳回家中。四舅爺再次感受到世态炎涼,之後就心無二用專注研究環境調整方面的知識經驗和中醫。然而厄運仍沒有放過他,因為四舅爺來往于商丘火神台(燧人氏故都)燒香并推着三輪車販賣香火,被當時的“割資本主義尾巴專政小分隊”抓住毆打并罰款至身無分文。從此,四舅爺身心噴血級再次重創,不久便精神恍惚到處遊蕩,終于變成了一個真正的瘋子。

再後來就是年老體衰多病難忍受罪,三伏天投村中深坑(塘水)中而溺亡。如果說四舅爺一生積德行善、并因為洩露天機太多遭了報應,那麼其他衆多從事這類行業的德智賢哲們為啥又是另外一種境況與饋贈呢?如果說凡事有因果,那麼因果也都是分階段的,因為“從哪裡來,到哪裡去,要幹什麼?”一直都是哲學與科學沒有弄明白的事情。假如人生真有來世,像四舅爺這類人,在奉獻和痛苦的折磨中辭世,也許是用這種解脫方式去迎接來世更好的境遇,隻能說是各有天數,這就是:

内醫、外醫、中醫,醫醫都為治病救人;天運、地運、人運,己運、家運、國運,運運相通而不同。

四、使命與繼承,是真理就應該大力弘揚。

環境《易》醫學派,是更高次元、更高層次和更全面的醫學,是道與術結合的實踐修為,堪為名副其實的大中醫。講這些視訊,就是想讓大家明白一種邏輯和道理:環境的布局影響生活品質甚至決定人生格局。因為格局決定思維,思維決定行為,行為決定效果。有病不一定吃藥,不能把防治疾病的所有措施都聚焦于藥物或手術,凡其他有效的方法都可以施用。預防重于治療,降低社會醫藥成本,拓寬對疾病的認知、防治管道、次元和層次。

環境《易》醫學派内治人外調環境(上報材料)

何為道,何為術?怎樣悟道與施術?承認沖突或問題的客觀性,按照某種思路借助某些方法或工具把疾病與災難化解了,都是道與術完美結合的展現,否則都是葉公好龍。有道是亂世造英雄,事實是亂世也出良醫,如華佗、張仲景、孫思邈等人都是在亂世中推動了醫藥的發展。原因是因為各種縛拴和禁忌都在那些混亂的大環境中相對被弱化,同時也給新事物的誕生提供了充分的空間。醫藥發展具有一定成分的創造性或野性,更需要操作者具有一定的靈性、悟性,否則無法談到什麼臨床實踐的靈活性。而醫療行為措施的規範不能是一刀切,規範是在對特殊性承認的基礎上給予的特殊性管理,而不是因其發現或從事者的多少輕易抹去。現實是中醫那點應該有的原始樸素的“野性”逐漸在消失殆盡,代之而來的是類似家貓般的嬌氣和脆弱。

一個群體的思維行為和大環境格局如果不能改變,所起的作用和所引發的結果是類似的。本醫雖是一庸碌凡夫,然幸逢天時人緣,願用我之所學、所悟與所驗不負這個時代,更希望一己微薄之力能起抛磚引玉之功,使後學見水思源、接力發揮超常。民間中醫(現為鄉村醫生)王振洋(王慧昌的曾孫之一)雖年齡小我十幾歲,但目前是環境《易》醫學派的熱情參研支援者,悟性較高、進步很快。好事大家一起做,如今此學派規模雖看似弱小甚至還略顯隐秘,我仍堅信這個群體會繁榮昌明、能為醫學和社會做更多更大貢獻。

陳厚霖

于鄭州永和龍子湖中央廣場 2021.12.13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