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總統和副外長表态後,立陶宛又一高官對華認錯,站到了總統這一邊

作者:華觀

在中立關系被挑釁後,中方降低外交關系時,立方隻是稱“中方是在賭一時之氣,會好起來的”;但當中方收緊雙方貿易,讓在華外企在中國市場和立陶宛之間“選邊”後,立陶宛馬上感受到現實壓力了,也馬上知道疼了。于是,總統改口稱“讓台方設辦事處是個錯誤”,随後是副外長認錯,最近立陶宛又一高官認錯,站到了總統這一邊,還表示“擔心外國投資者跑光”。隻是,早知如此,又何必當初?

總統和副外長表态後,立陶宛又一高官對華認錯,站到了總統這一邊

據《環球時報》1月19日的報道,立陶宛經濟與創新部長阿爾莫奈特近日公開表示,希望能夠緩和與中國的關系,并為目前的中立關系“感到擔憂”。阿爾莫奈特的這一表态,與此前立陶宛總統、副外長的表态主旨是一樣的,立總統就明确表示,準許設立以“台灣”為名的駐立陶宛代表處,“是一個巨大的錯誤”,因為這一決定“嚴重影響”了與中國的關系,他強調政府決策時,并沒有詢問自己的意見。

在此之後,雖然立陶宛外長、總理和議長還嘴硬,要堅持錯誤的對華政策,但副外長以及其他政客紛紛附和立陶宛總統的表态,認為有必要調整與中國的關系,立陶宛經濟與創新部長阿爾莫奈特表示希望緩和與中國的關系,擺明了也就是占到總統這一邊。

總統和副外長表态後,立陶宛又一高官對華認錯,站到了總統這一邊

那麼,阿爾莫奈特為什麼會倒向總統,呼籲改善中立關系?阿爾莫奈特說了一個非常高大上的理由,是“擔心外國投資者從立陶宛跑光了”,“大家都很擔心”,“每個人都希望緩和與中國的關系”。那麼,中立關系與立陶宛的資本外逃有關系嗎?還真有關系。

自從立陶宛當局準許台當局在立方境内設立所謂“台灣代表處”之後,中方就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來“糾正”立陶宛政府的錯誤行為,既然是“糾正”,那麼這個過程自然是痛苦的,對于立陶宛尤其如此。比如說,立陶宛當局發現從中國大陸發往立陶宛的貨櫃數量越來越少,導緻立方幾乎買不到中國商品,隻能花費3倍價格從美歐轉購同類産品,這給立方群眾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總統和副外長表态後,立陶宛又一高官對華認錯,站到了總統這一邊

再比如說,據西方媒體報道,中國對外撂下狠話,要求各國企業在中立兩國之間做出選擇,要麼選擇中國立場,要麼站隊立陶宛,選擇中國就必須從立陶宛撤資,不再采購立陶宛境内的原材料與零部件,否則就不能進入中國市場。中國是全球僅次于美國的市場,未來甚至有可能取代美國,是以,各國企業都非常明智的通知立陶宛政府,稱即将從該國撤資或轉移生産線,這下算是打斷了立陶宛的脊梁骨了。

就是在中國采取了一系列“糾錯”措施之後,立陶宛總統開始“反水”,立陶宛副外長、經濟與創新部長等一系列政府要員紛紛呼籲改善中立關系。很明顯立陶宛是撐不下去了,開始向中國求和了。

總統和副外長表态後,立陶宛又一高官對華認錯,站到了總統這一邊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承認錯誤是好的,但關鍵是落實到行動中去。目前立陶宛政府還沒有落實到行動,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立陶宛内部還沒有統一意見,親美派與務實派還在角力,但幾乎可以肯定,親美派撐不了多久。原因很簡單,中方施加的壓力會越來越大,立陶宛再不懸崖勒馬,無疑會付出巨大的代價,而美國是不可能照顧立陶宛的利益的。也正是擔心這一點,台當局猶如熱鍋上的螞蟻,有人就氣急敗壞地要退回采購的立陶宛朗姆酒,不得不說,這實在是夠滑稽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