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拜登在中國身上吃了多少虧,占了多少便宜?

作者:看看新聞

看看新聞Knews記者 章一葉 陳維琴

2022-01-19 15:09

我在網上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評論,說拜登比特朗普還要特朗普,他在對華政策上有“兩個凡是”,“凡是”特朗普已經做了的,他都繼續做下去,“凡是”特朗普沒做的,他都想方設法做起來。是以我今天就來聊聊拜登政府上任一年以來,對華外交做得怎麼樣?

拜登在中國身上吃了多少虧,占了多少便宜?

2017年12月,特朗普政府在《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明确将中國定位為美國“戰略上的競争對手”。此後,美國政府掀起了一波波反華浪潮。2020年7月,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發表了言辭激烈的“新鐵幕演講”,将反華推向“高潮”。

拜登政府沒有特朗普“無所不用其極”的瘋狂,稍有克制,但基本延續了前任政府的對華政策。在首次外交政策演講中,拜登把中國稱為是“最嚴峻的競争對手”, 認為中美将展開“激烈競争”。緊接着,布林肯發表外交政策講話,進行了頗具對抗性的政策宣示,認為中美關系是美國“21世紀最大的地緣政治考驗”,并且提出了“競争、合作、對抗”的三分法。可見,拜登政府上台之初,對華強硬且圓滑,認為美國要從“實力出發”與中國交往,中美是競争、對抗還是合作?全憑美國的心情和需要。

這高高在上的姿态,讓人厭惡。在阿拉斯加的中美高層戰略對話,楊潔篪的金句刷屏了:美國沒有資格居高臨下同中國說話,中國人不吃這一套!

拜登在中國身上吃了多少虧,占了多少便宜?

2021年上半年,美國經濟強勁複蘇,疫苗接種率攀升,讓拜登政府的姿态頗高。但好景不長,短短幾個月之内,形勢急轉直下,美國的态度也随之發生了微妙的變化。9月、11月、拜登兩次與習主席交談,屢屢釋放加強合作、管控分歧的信号;10月,美國貿易代表戴琪在演講中提出中美貿易“再挂鈎”;11月,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抛出了一個新概念——“負責任的競争”,表示美國尋求與中國共存,而不是遏制或“新冷戰”。

美國為什麼會變?一方面,美國感受到了中國的強大和強硬,幾次和中國硬碰硬,都沒占到上風。另一方面,拜登在内政上舉步維艱,從第三季度開始,美國遭遇了疫情反彈、供應鍊危機、勞動力短缺、通貨膨脹等問題,是以不得不轉圜中美關系,緩解相關壓力。但這不代表美國的對華政策“變了”,以美國目前的政治大環境,拜登政府絕對不可能對華“示弱”。這種言辭上的“緩和”,可能是“緩兵之計”,也可能是“詞語陷阱”。比如說“負責任競争”,是誰負責任?怎麼樣才算是負責任呢?

花言巧語沒有用,中國曆來講求“聽其言,觀其行”,重點還看拜登政府到底做了什麼?

先看第一個“凡是”,凡是特朗普做了的,拜登基本都繼續做,蕭規曹随。

特朗普,是美國總統當中,少有的不講“價值觀”,隻講“利益”的總統,他的主要“打法”就是貿易戰和科技戰,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濫用行政權力和長臂管轄打壓中企。在競選時,拜登曾經承諾要取消對中國加征的關稅,但他一上台就變卦了。在美國高通脹的當下,有30多個商業團體緻信拜登政府,要求削減關稅以緩解壓力。但截至目前,美國仍對價值37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征關稅。

還有“科技戰”!從2018年3月到2021年12月,美國每隔幾個月,就把一批中企拉進“黑名單”。如今,有600多家中國公司、機構及個人被納入美國的“實體清單”。這個名單越來越長,打擊面也越來越廣,人工智能、量子技術、半導體技術等等,都是美方的重點打壓對象。其實,在對華科技政策上,兩屆政府的态度高度一緻,就是要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把中國的科技發展壓制在所謂的“安全線”内。但拜登政府為了自身的經濟,不像特朗普那樣搞“全面脫鈎”,而是搞“精準脫鈎”,也就是精細化管理“技術脫鈎”的範圍。

拜登政府第二個“凡是”,就是要把特朗普沒做的,也做起來。

最重要的,就是放棄“單打獨鬥”,轉而“拉圈子”,修複同盟關系,拜登的海外首訪去了歐洲,還出席了七國集團峰會、北約上司人峰會以及美國一歐盟峰會等等活動。

拜登在中國身上吃了多少虧,占了多少便宜?

但美國期待的“群架”,打得起來嗎?由于潛艇風波、阿富汗撤軍等原因,歐洲也不完全買賬,反而發出謀求戰略自主的聲音。不過,我們也要看到,歐盟暫緩準許《中歐全面投資協定》,并在人權等問題上跟随美國發聲。

在印太地區,拜登更新了特朗普提出的“印太戰略”,首先就是設專崗、配專人,任命美國資深外交官坎貝爾為“印太協調員”,在國防部設立“中國特别工作組”等等。其次,更新美日印澳“四國安全對話”,特朗普任内一共就開了兩次外長會,但拜登上台一年,已經開1次峰會和1次外長會。

此外,美國還和澳洲和英國結成“奧庫斯”聯盟,企圖建構印太版“小北約”。美國現在拉圈子可是一圈套一圈,有了五眼聯盟、還要美日印澳,再搞個“奧庫斯”,但這有助于美國“統一戰線”嗎?看看法國現在多生氣,潛艇風波這一出,鬧得好不尴尬。

拜登在中國身上吃了多少虧,占了多少便宜?

為了拉“小圈子”,美國給了一些“實際好處”,但更重要的是:重拾特朗普丢棄的價值觀外交。拿價值觀說事兒,投入小、見效快,美國口頭喊喊“自由民主人權”,西方陣營往往一呼百應。這張牌,拜登政府不打白不打。去年12月,美國召開所謂的“民主峰會”,企圖通過價值觀拉幫結派,孤立中國。

此外,拜登政府還打着“民主”、“人權”牌,在涉港、涉疆、涉台等問題上抹黑中國。涉疆問題,完全就是反華勢力編造出來的假新聞,美國政府卻煽風點火,甚至在去年年底對新疆祭出惡法,認為除非得到美國政府的認證,否則在新疆制造的産品都是“強迫勞動”。是以,一年來,拜登政府沒有對華沒有展示“實質性的善意”,有的隻是“兩面三刀”,例如表面上說支援“一個中國政策”,實際上變本加厲地打“台灣牌”。

但這也讓我們看出來一件事:拜登政府對中國已經“底牌出盡”,各種牌都出了,但面對逐漸強大的中國,沒什麼效果。

貿易戰,沒有撼動中國“世界工廠”地位。2021年,中國與主要貿易夥伴的貿易都大幅上漲,其中中美貿易漲得最多。科技戰,中國的高科技企業,特别是華為沒有被打倒,反而有可能被倒逼實作科技自立。拉盟友,盟友們不願意完全跟随,部分歐洲國家還發出了“希望與中國加強合作”的清晰信号。開“民主峰會”,會議幾乎無人收看,在網絡上毫無熱度,隻能草草收場讓人笑話。還有“新疆牌”,“香港牌”,“冬奧牌”……通通沒有效果,現在也隻剩下“台灣牌”,勉強打打。

拜登在中國身上吃了多少虧,占了多少便宜?

不管美國出什麼牌,我們中方的态度一貫且明确,正如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所言:要對話可以,但應當平等;要合作歡迎,但應當互惠;要競争無妨,但應當良性;要對抗不懼,将奉陪到底。

拜登在中國身上吃了多少虧,占了多少便宜?
拜登在中國身上吃了多少虧,占了多少便宜?
拜登在中國身上吃了多少虧,占了多少便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