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同學馬素平及《海島尋夢》的“現象級”思考

作者:山海名邦

文/吳忠波

三、 “忙人馬大姐” 尋夢新達人

同學馬素平以退休幹部、作家新秀、新媒主人的身份,圍繞《海島尋夢》,從一篇散文到一個專欄,從一部專集再到綜合品牌,無疑是“一馬當先”、“馬到成功”的。在海島軍旅的綠蔭夢下,與其說她是“無心插柳柳成蔭”,不如說她是“有心栽樹樹成材”。

同學馬素平及《海島尋夢》的“現象級”思考

若從對社會文教綜合影響角度而不是單純文學方面去看待“忙人馬大姐”,她是值得推崇、倡樹典型的極具行業和文學特色的新時代“尋夢”新達人。

從馬素平個人講,六十年一甲子,她從一位出身于根紅苗正家庭的“海島軍二代”,已成長為當下新時代的複合人才一一尋夢新達人。上學就是班級幹部、工作就是骨幹能手,在家裡一把手,在外文武雙修;若在過去兒童團長非她莫屬,若在漁村婦女主任别無她選;“大比武”年代可當劉延鳳式的“神槍手”,漁家樂擁軍可追賈平那樣的“兵媽媽”。我這些假設,就是說她自身具備的素質,無論是在哪個年代,還是哪個行業,她都會出類拔萃,脫穎而出、完全勝任。

馬素平的《海島尋夢》欄目,别看我平時因工作忙看得少,但主題定位、組織形式和她的操作推廣一出來,就引起了我這個“資深”策劃人的注意。此欄目雖不起眼,但你隻要想到村隊裡廣播室、鄉鎮上電視站、小縣城廣電台及它們所履行的時代職責,就能發現她這個以海島、老兵、國防為主題的新媒體,會在某些方面起到有過之而無不及的重要作用。

告别了“XX站、廣播縣,現在開始浪費電”的年代,站在廣播電視紙媒的肩膀上,馬素平的“海島尋夢”與“長島号”等新融媒,優勢互補,競相發展,共同建構了體制外體制内新文媒的格局。在行業地方不增加編制、經費、人員的情況下,宣傳多了平台、文化多了站點、國防多了宣傳、旅遊多了推介。這在弘揚主旋律、宣傳正能量文化陣地上,她和她的欄目是多麼好的編外梯隊和補充隊員啊!

總的看,馬素平的《海島尋夢》新文媒,是個有溫度、有情懷、有互動的文學輿論場和文化情感池。她既是行業和地方優秀的新銳作家、軍旅散文家,又是“名媒正娶”(指《齊魯晚報》)的自帶流量的新媒體人。作為牽頭人,海島文化軍旅情懷的文學作品不斷向她這裡集結;作為小平台,長島要塞部隊大院的往事故事,傾城向她的《海島尋夢》彙聚。

我看好《海島尋夢》的品牌意義,在于“海島軍旅情結+文學新銳之星+新媒綜合平台=海島尋夢品牌”。海島軍旅情結,馬素平的這個新文媒品牌,首先得益于她的海島軍旅情結。她雖然身在城市,你若問她哪裡人,她會自豪地告知她是海島人,長在部隊大院裡。不會像某些名星,說原籍能說大不說小、能說都市不說小城。這說明小島軍營海上長城是她的血脈之源。

同學馬素平及《海島尋夢》的“現象級”思考

大欽島軍人俱樂部

這個情結,是以馬素平老父親馬貴仁和孫茂傑教授、朱劍鋒主任為代表的,具有着滿滿的海島老兵情懷和實際貢獻的老一輩,以及肩負百年新程重任的新一代戰友們,共同編織、連手守護的。同時是聚集在素平身邊的軍二代的兄弟姐妹和她的海島鄉親同學明友;還有海島城市越來越濃化的軍愛民、民擁軍的大勢和氛圍,共同營造和培植的。

文學新銳之星,是馬素平耕耘勞作所取得豐碩成果的應有稱号。用心培植海島夢想,用腳丈量海島邊疆,用情連結老兵島民,用志鞏固海島國防。這是她青蔥文學田地裡的素材和源泉,也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寶藏。她的文學作品中,《走進複興路八十三号部隊大院,拜訪海島軍人》《大欽島你在我藍色的心海裡,永遠是那朵歡樂的浪花》《九旬父母的愛情在電視劇<父母愛情>裡找到了答案》《父親和他的長島老兵們》《難忘海島老房東》《3對海島老軍人做客央視<父母愛情>節目》《圓夢 幫長島老兵找到四十多年前的中學老師》《老兵攜子進島 探尋紅色的印迹》等全是反映老兵和海島生活、軍營故事、軍地雙擁等主旋律正能量的作品,使讀者能汲取營養、升華境界、受到鼓舞。

同學馬素平及《海島尋夢》的“現象級”思考

三對老兵夫婦參加央視欄目

海島軍旅符号、文釆飛揚的作家馬素平,以及被我評價為“文友出彩展示地,文學閃光鍍金池”的《海島尋夢》專欄。是她帶領老兵、海島和各界文友,做海島故鄉部隊大院文學故事的打撈和述寫和編發,才使海防雙擁情懷,在文學領域和媒體線上得到傳承、鞏固和加強。

新媒綜合平台:馬素平除了投稿于行業金融文學陣地外,她的齊魯壹點平台《海島尋夢》有别于其他自媒的全機器無人工處理稿件,她是靠人工編輯和友情互動完成每一篇稿件的發表。文學見長的用稿内容、培植新人的擔當胸懷,增加了很多溫情、溫馨和溫暖。素平說每一篇稿件稽核、上傳,基本是在深夜編排修改好,以便壹點号的值班編輯能在清晨七點前開始工作的第一時間裡,能看到文稿,給予稽核通過。

這個小小欄目,像記者站、編創點、辦事處、互動所,串聯起媒體、文友和社會,聚焦着海島情感、軍旅情懷和老兵情結。這于齊魯晚報無疑是橫到邊、縱到底的網格化落地,這才是真正的深入基層、深入實際、深入民心。

馬素平借助齊魯壹點、山東金融文學、煙台日報、長島号等官媒、新媒的平台打造和專業推廣,将海島尋夢從單純的文學欄目,拓展到服務“二為”方針和島城軍民家國情懷的“大平台”。即大到海上長城、海上紅烽、老海島精神的主題挖掘,中到海防之友、軍旅空間的文學互動,小到老兵之家、軍民客棧等的設施聯誼,以達到精神物質結合、官方民間互助、軍地雙擁共建的品牌效應。

同學馬素平及《海島尋夢》的“現象級”思考

老海島精神紀念館

長島建起了遠近聞名的老海島精神紀念館,我聽主持策劃的袁克廷副部長講過,并于去年到場感受了波瀾壯闊、曆久彌堅的海島海防鍛造出的老海島精神。這個帶有海島革命傳統、紅色标志的展館,與馬素平的《海島尋夢》齊魯壹點專欄,一島一城、一大一小、一實一虛、一官一民,我認為具有着異曲同工的作用。據此将馬素平的欄目定位為老海島精神、新時代尋夢的線上文學園,應該是恰如其分、名符其實的吧!

同學馬素平及《海島尋夢》的“現象級”思考

馬素平(左二)與家人參觀老海島紀念館

文接前頭。馬素平為我女兒的事發信後,我立馬回複女兒暫時沒找,謝謝其關心,讓她不要專門為此事操心,以後有合适的聽個信兒便是。可不多一會兒,她就風風火火又回:有個機會,馬上說給你聽啊!于是,她連夜溝通落實了一下外地的朋友,并發來一個可供參考的資訊。

随後,她又發來她兩周歲小外孫的照片,我被眼前小小孩兒漂亮的臉蛋兒和精氣神兒所吸引。知道老同學最近在家帶孩子,很辛苦,但自家的孫兒,看起來累中有樂,滿是幸福天倫之樂。心想,這同學真是“高人”啊,顯然是她催促我抓緊解決女兒問題的用意所在,而我想的也不沖突:這下馬素平的“海島尋夢”有了繼承人了!看來我在這兩個“尋夢”中都趕不上她了,還得繼續努力加油呢!(完)

2022年1月13日

(圖檔由馬素平提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