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同学马素平及《海岛寻梦》的“现象级”思考

作者:山海名邦

文/吴忠波

三、 “忙人马大姐” 寻梦新达人

同学马素平以退休干部、作家新秀、新媒主人的身份,围绕《海岛寻梦》,从一篇散文到一个专栏,从一部专集再到综合品牌,无疑是“一马当先”、“马到成功”的。在海岛军旅的绿荫梦下,与其说她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不如说她是“有心栽树树成材”。

同学马素平及《海岛寻梦》的“现象级”思考

若从对社会文教综合影响角度而不是单纯文学方面去看待“忙人马大姐”,她是值得推崇、倡树典型的极具行业和文学特色的新时代“寻梦”新达人。

从马素平个人讲,六十年一甲子,她从一位出身于根红苗正家庭的“海岛军二代”,已成长为当下新时代的复合人才一一寻梦新达人。上学就是班级干部、工作就是骨干能手,在家里一把手,在外文武双修;若在过去儿童团长非她莫属,若在渔村妇女主任别无她选;“大比武”年代可当刘延凤式的“神枪手”,渔家乐拥军可追贾平那样的“兵妈妈”。我这些假设,就是说她自身具备的素质,无论是在哪个年代,还是哪个行业,她都会出类拔萃,脱颖而出、完全胜任。

马素平的《海岛寻梦》栏目,别看我平时因工作忙看得少,但主题定位、组织形式和她的操作推广一出来,就引起了我这个“资深”策划人的注意。此栏目虽不起眼,但你只要想到村队里广播室、乡镇上电视站、小县城广电台及它们所履行的时代职责,就能发现她这个以海岛、老兵、国防为主题的新媒体,会在某些方面起到有过之而无不及的重要作用。

告别了“XX站、广播县,现在开始浪费电”的年代,站在广播电视纸媒的肩膀上,马素平的“海岛寻梦”与“长岛号”等新融媒,优势互补,竞相发展,共同构建了体制外体制内新文媒的格局。在行业地方不增加编制、经费、人员的情况下,宣传多了平台、文化多了站点、国防多了宣传、旅游多了推介。这在弘扬主旋律、宣传正能量文化阵地上,她和她的栏目是多么好的编外梯队和补充队员啊!

总的看,马素平的《海岛寻梦》新文媒,是个有温度、有情怀、有互动的文学舆论场和文化情感池。她既是行业和地方优秀的新锐作家、军旅散文家,又是“名媒正娶”(指《齐鲁晚报》)的自带流量的新媒体人。作为牵头人,海岛文化军旅情怀的文学作品不断向她这里集结;作为小平台,长岛要塞部队大院的往事故事,倾城向她的《海岛寻梦》汇聚。

我看好《海岛寻梦》的品牌意义,在于“海岛军旅情结+文学新锐之星+新媒综合平台=海岛寻梦品牌”。海岛军旅情结,马素平的这个新文媒品牌,首先得益于她的海岛军旅情结。她虽然身在城市,你若问她哪里人,她会自豪地告知她是海岛人,长在部队大院里。不会像某些名星,说原籍能说大不说小、能说都市不说小城。这说明小岛军营海上长城是她的血脉之源。

同学马素平及《海岛寻梦》的“现象级”思考

大钦岛军人俱乐部

这个情结,是以马素平老父亲马贵仁和孙茂杰教授、朱剑锋主任为代表的,具有着满满的海岛老兵情怀和实际贡献的老一辈,以及肩负百年新程重任的新一代战友们,共同编织、连手守护的。同时是聚集在素平身边的军二代的兄弟姐妹和她的海岛乡亲同学明友;还有海岛城市越来越浓化的军爱民、民拥军的大势和氛围,共同营造和培植的。

文学新锐之星,是马素平耕耘劳作所取得丰硕成果的应有称号。用心培植海岛梦想,用脚丈量海岛边疆,用情连结老兵岛民,用志巩固海岛国防。这是她青葱文学田地里的素材和源泉,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宝藏。她的文学作品中,《走进复兴路八十三号部队大院,拜访海岛军人》《大钦岛你在我蓝色的心海里,永远是那朵欢乐的浪花》《九旬父母的爱情在电视剧<父母爱情>里找到了答案》《父亲和他的长岛老兵们》《难忘海岛老房东》《3对海岛老军人做客央视<父母爱情>节目》《圆梦 帮长岛老兵找到四十多年前的中学老师》《老兵携子进岛 探寻红色的印迹》等全是反映老兵和海岛生活、军营故事、军地双拥等主旋律正能量的作品,使读者能汲取营养、升华境界、受到鼓舞。

同学马素平及《海岛寻梦》的“现象级”思考

三对老兵夫妇参加央视栏目

海岛军旅符号、文釆飞扬的作家马素平,以及被我评价为“文友出彩展示地,文学闪光镀金池”的《海岛寻梦》专栏。是她带领老兵、海岛和各界文友,做海岛故乡部队大院文学故事的打捞和述写和编发,才使海防双拥情怀,在文学领域和媒体线上得到传承、巩固和加强。

新媒综合平台:马素平除了投稿于行业金融文学阵地外,她的齐鲁壹点平台《海岛寻梦》有别于其他自媒的全机器无人工处理稿件,她是靠人工编辑和友情互动完成每一篇稿件的发表。文学见长的用稿内容、培植新人的担当胸怀,增加了很多温情、温馨和温暖。素平说每一篇稿件审核、上传,基本是在深夜编排修改好,以便壹点号的值班编辑能在清晨七点前开始工作的第一时间里,能看到文稿,给予审核通过。

这个小小栏目,像记者站、编创点、办事处、互动所,串联起媒体、文友和社会,聚焦着海岛情感、军旅情怀和老兵情结。这于齐鲁晚报无疑是横到边、纵到底的网格化落地,这才是真正的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民心。

马素平借助齐鲁壹点、山东金融文学、烟台日报、长岛号等官媒、新媒的平台打造和专业推广,将海岛寻梦从单纯的文学栏目,拓展到服务“二为”方针和岛城军民家国情怀的“大平台”。即大到海上长城、海上红烽、老海岛精神的主题挖掘,中到海防之友、军旅空间的文学互动,小到老兵之家、军民客栈等的设施联谊,以达到精神物质结合、官方民间互助、军地双拥共建的品牌效应。

同学马素平及《海岛寻梦》的“现象级”思考

老海岛精神纪念馆

长岛建起了远近闻名的老海岛精神纪念馆,我听主持策划的袁克廷副部长讲过,并于去年到场感受了波澜壮阔、历久弥坚的海岛海防锻造出的老海岛精神。这个带有海岛革命传统、红色标志的展馆,与马素平的《海岛寻梦》齐鲁壹点专栏,一岛一城、一大一小、一实一虚、一官一民,我认为具有着异曲同工的作用。据此将马素平的栏目定位为老海岛精神、新时代寻梦的线上文学园,应该是恰如其分、名符其实的吧!

同学马素平及《海岛寻梦》的“现象级”思考

马素平(左二)与家人参观老海岛纪念馆

文接前头。马素平为我女儿的事发信后,我立马回复女儿暂时没找,谢谢其关心,让她不要专门为此事操心,以后有合适的听个信儿便是。可不多一会儿,她就风风火火又回:有个机会,马上说给你听啊!于是,她连夜沟通落实了一下外地的朋友,并发来一个可供参考的信息。

随后,她又发来她两周岁小外孙的照片,我被眼前小小孩儿漂亮的脸蛋儿和精气神儿所吸引。知道老同学最近在家带孩子,很辛苦,但自家的孙儿,看起来累中有乐,满是幸福天伦之乐。心想,这同学真是“高人”啊,显然是她催促我抓紧解决女儿问题的用意所在,而我想的也不矛盾:这下马素平的“海岛寻梦”有了继承人了!看来我在这两个“寻梦”中都赶不上她了,还得继续努力加油呢!(完)

2022年1月13日

(图片由马素平提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