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節選
【宋】陸遊
大寒雪未消,閉戶不能出,
可憐切雲冠,局此容膝室。
吾車适已懸,吾馭久罷叱,
拂麈取一編,相對辄終日。

譯文
大寒時節,積雪尚未消融;天氣嚴寒,關門閉戶不能外出。
隻是可惜了高高的切雲冠;局促在此,房間狹小,僅容兩膝。
“我”年事已高,已經“挂冠”“懸車”,可以緻仕退休了;“我”的車架,也久久沒有大聲叱喝出門了。
手持拂麈,取出一卷書;相對它們,一對就是一整天。
注釋
切雲冠:高冠名。
容膝:僅容兩膝形容房間狹小。
适:切合。
馭:馬;車駕。
拂麈(zhǔ):用麈尾做的拂塵。
麈,俗稱“四不像”,古人常用它的尾巴綁在一條細長的木棍上作為一種類似馬尾松的驅蟲、撣塵工具,名叫“麈尾”。
賞析
這是宋代詩人陸遊的一首大寒詩。
大寒時節,積雪尚未消融;天氣嚴寒,關門閉戶,不能外出。這是寫“大寒之天氣”。大寒這一天,積雪尚未消融,外面依舊寒風凜冽,寒冷異常。這麼寒冷的天氣,隻能閉戶禦寒,出門隻覺寒氣逼人。《黃帝内經》說:“冬三月,此謂閉藏。”去寒就溫,無洩皮膚,閉戶禦寒,此乃養藏之道也。當然,陸遊肯定不是從養生角度說的,而是從他清貧守靜的角度而言的。
隻是可惜了高高的切雲冠;局促在此,房間狹小,僅容兩膝。這是寫“抱負無法實作”。蘇轼在《複次溽字韻記龍井之遊》中雲:“便投切雲冠,予幼好奇服。”切雲冠,在這裡表面上是指一種帽子,實際上則涉及到“挂冠”緻仕這一層面。在古代,退休稱為“懸車”。在《晉書 卷四十五 劉毅傳》上載:“昔鄭武公年過八十,入為周司徒,雖過懸車之年,必有可用。”唐代詩人白居易就曾寫了《秦中吟十首 不緻仕》:挂冠顧翠緌,懸車惜朱輪。“挂冠”“懸車”,就是到了七十歲,而緻仕退休之意。
難道陸遊心甘情願退休在家嗎?不,他的理想,他的抱負,在于存宋,在于收複中原,在于進取。“挂冠”“懸車”,本不是陸遊心裡所想。那麼早就“挂冠”,實在心有不甘。房屋雖小,清貧終生,這些本不算什麼,但心中的“北伐之志”尚未完成,實有不甘啊。
“我”年事已高,已經“挂冠”“懸車”,可以緻仕退休了;“我”的車架,也久久沒有大聲叱喝出門了。這是寫“緻仕之不甘”。實際上,這是一種自嘲。陸遊其實并沒有到退休的年齡,隻是朝廷讓他提前退休而已。這裡是正話反說,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滿腔悲憤,躍然紙上。
手持拂麈,取出一卷書;相對它們,一對就是一整天。這是寫“歲月之虛度”。蟄居村屋,難道隻為了當一個書生嗎?不是的,“我”有着更偉大的抱負與情懷,“我”可以為國家多出點力,但“我”不願意就這樣老去。“相對辄終日”,隻是一種無奈罷了,隻留下一聲歎息罷了。
“年高須告老,名遂合退身。”陸遊既非“年高”,也非“名遂”,大寒之于詩人,不僅僅是身外之寒,更是報國無門的内心之寒。但願大寒時節,每個人都能順遂自己的心意,對未來充滿希望與信心,努力拼搏,遇見最美的自己。
作者:嚴勇,文學碩士。中宣部學習平台“每日鑒賞”專欄作家。中華詩詞協會會員,江蘇省作家協會會員,全國青年作家班第三期學員。已出版文史集《泰州史話:運鹽河邊的城市》,散文集《讀書旅行》、随筆集《風韻泰州》。發表文章五百餘篇。現為報社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