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首歌一座城·精品展播季」你永遠可以相信《軍民大生産》的精神能量

作者:甘肅網絡廣播電視台

視訊加載中...

「一首歌一座城·精品展播季」你永遠可以相信《軍民大生産》的精神能量

碧藍的天空下,一望無垠的蒼翠土地上,回響着紅色歌謠傳承人李文軍嘹亮的歌聲:“解放區呀麼嗬咳,大生産呀麼嗬咳,軍隊和人民,西裡裡裡,嚓啦啦啦,嗦啰啰啰呔,齊動員呀麼嗬咳……”

「一首歌一座城·精品展播季」你永遠可以相信《軍民大生産》的精神能量

1937年10月,為響應“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号召和貫徹“發展經濟,保障供給”的方針,留守部隊八路軍三八五旅進駐甘肅慶陽。

當時的陝甘甯邊區,因連續幾年降水量極少,正遭受着大旱天氣的折磨。幹涸龜裂的土地,幾乎看不到一點綠色。糧油等生活物資極度匮乏,當地老百姓普遍無衣可穿,寒冬來臨前更無鞋襪、被子禦寒……三八五旅剛來時,住宿都是個大問題。面臨如此窘境,戰士們仍然堅持“不拿群衆一針一線”的原則,自己勘測地形,多處踩點挖掘,曆時3個多月,挖了119孔窯洞,才徹底解決了部隊住宿問題。

在三八五旅的帶領下,慶陽軍上下同心,懷着将貧困幹旱的慶陽建設成生機盎然綠洲的雄心,拓荒種糧,興辦工廠,開始了艱苦卓絕的大生産運動……

「一首歌一座城·精品展播季」你永遠可以相信《軍民大生産》的精神能量

1943年,人民藝術家張寒晖跟随“關中八一劇團”到慶陽演出、采風。在深入了解當地老百姓生活的同時,張寒晖聽到當地人哼唱的地方民歌《推炒面》。受到充滿勞動激情與團結精神的民間小調啟發,張寒晖迸發出了創作靈感。張寒晖經過進一步研究後發現,這種小調源于慶陽老百姓建房修路時互相鼓勵的勞動号子,經過不斷演變,最終成形為頗具當地特色的調子。意外收獲的小調曲風,讓張寒晖有了創作的沖動。他在《推炒面》原有民間小調特色的基礎上進行改編,重新創作了歌詞,并将這首歌定名為《邊區十唱》。

「一首歌一座城·精品展播季」你永遠可以相信《軍民大生産》的精神能量

1964年,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将這首《邊區十唱》收錄其中,并改名為《軍民大生産》。這首歌曲歌詞貼近大衆、朗朗上口、節奏強烈、充滿奮鬥激情,因而被廣泛傳唱。2021年,同名電影《軍民大生産》上映,以影像方式再現張寒晖創作這首歌的過程。

「一首歌一座城·精品展播季」你永遠可以相信《軍民大生産》的精神能量

大陸新音樂運動先驅者呂骥先生曾為《張寒晖歌曲集》作序,他盛贊張寒晖:“張寒晖同志對于民間音樂獨具卓識,許多民歌所具有多功能性,不隻作用于一個時代,也不限于一個狹小的領域,關鍵在于你能否發現它的潛在的能力,能否恰當地運用在适當的地方,發揮其巨大的潛在力量。”這句話也同樣适用于《軍民大生産》,它所産生的影響早已不局限于大生産運動,更是随着甘肅的發展進步,呈現出新時代的内容與意義。

「一首歌一座城·精品展播季」你永遠可以相信《軍民大生産》的精神能量

時至今日,在甘肅這片土地上,《軍民大生産》仍然是當地群衆勞作時愛唱的一首紅歌。大家依舊能從歌曲中汲取精神力量,反哺現實生活,助力甘肅建設。這正是《一首歌一座城·精品展播季》系列音樂作品的現實意義——用人民的歌聲唱出新時代的展望與奮進。新的音樂故事作品還将帶來怎樣的心靈激蕩呢?敬請期待!

來源:中國IP電視微信公衆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