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安史之亂後,唐朝為什麼未吸取教訓?140年後被藩鎮打敗

唐朝在剛建立的時候,軍隊上實行的是府兵制,是要求20歲到60歲的男子必須服兵役。隻不過他們并非職業軍人,平時在家務農,農閑時節參與訓練,戰争時期能夠直接拿起武器戰鬥。隻不過朝廷并不會給他們發配武器裝備,甚至還不去準備糧食,而到了值班的時候,農民們還要自己去買武器裝備,輪流去邊境或者是京師值守,是以才會出現《木蘭辭》裡面的現象。

安史之亂後,唐朝為什麼未吸取教訓?140年後被藩鎮打敗

唐太宗時期,國家剛結束戰鬥,軍隊都在朝廷的掌握中,地方上的将領想要反叛,也不可能打得過中央。到了唐高宗時期,老一代的軍人基本上都已經去世,新一代農民如果自己去購買武器裝備,自備糧食,跟着朝廷打仗,肯定有很多人不願意。是以不想要服兵役的人也越來越多,府兵制已經無法得到足夠數量的軍人。

于是朝廷把府兵制改成了募兵制,招募合格的男子參軍,糧饷和裝備都由國家負擔,他們就是職業軍人。不過久而久之,招來的士兵的素質卻逐漸下降,讓這些人來保衛京師,根本就不堪大用,精兵強将都在那些藩鎮的手中,這才造成了安史之亂。唐朝後來好不容易剿滅了叛亂,為什麼不痛定思痛,痛改前非,去削弱這些手握重兵的藩鎮呢?

安史之亂後,唐朝為什麼未吸取教訓?140年後被藩鎮打敗

實際上唐朝不但沒有削弱他們,後來的144年,唐朝一直被藩鎮控制,最後也毀滅在了藩鎮的手中。原因如下,第一,在安史之亂後,唐朝對藩鎮的處理并不妥當,平息叛亂後,有很多有戰功的将領都需要獎賞。是以為了圖穩定,皇帝又任命了一大批的節度使,藩鎮的數量不減反增,而已經投降的史思明,安祿山這些将軍,朝廷為了安撫他們,又給了他們一些藩鎮。

安史之亂後,唐朝為什麼未吸取教訓?140年後被藩鎮打敗

第二,節度使的權力也是有增無減,這一點我們可以參照第一點,也是同樣的原因。朝廷對節度使越來越縱容,他們的權力也就越來越大。第三,唐朝皇帝日漸削弱,後來的那些皇帝能幹事的都不多,被手下的臣子玩弄于股掌之間,更不用說去對付藩鎮了。

安史之亂後,唐朝為什麼未吸取教訓?140年後被藩鎮打敗

第四,藩鎮一家獨大的形勢已經形成,安史之亂,之是以能夠爆發,就是因為安祿山當時是三鎮的節度使,一家獨大,尾大不掉。要是他不反就會被皇帝收拾,是以還不如造反,到了唐朝末年,朱全忠憑借着武力兼并已經能夠左右朝廷。還弄出了一番挾天子以令諸侯的鬧劇,東漢末年的場景在此時再現,而沒有人能夠治得了朱全忠的時候,他就接受了唐哀帝的禅讓,順理成章地成為了後梁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