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蘭‖玄德為仇謀東吳 陸遜智謀敗蜀軍

張蘭‖玄德為仇謀東吳 陸遜智謀敗蜀軍

玄德為仇謀東吳 陸遜智謀敗蜀軍

張蘭

夷陵之戰是三國三大戰役中的最後一戰,也是中國曆史上一次著名的積極防禦的成功戰例。

公元219年,東吳奪取荊州,擒殺關羽,吳蜀兩國又一次結仇。公元221年,劉備為了奪回荊州,也為了給關羽報仇,不顧别人的相勸,親自率領大軍進攻東吳。

孫權不得已,一方面抵抗蜀軍,一方面向魏王稱臣,以防兩面受敵。

蜀軍兵力強大,來勢兇猛,東吳節節敗退,蜀軍勢如破竹,挺進二三百裡。孫權任命陸遜為都督,全權指揮這次戰役,陸遜分析蜀軍兵力、财力,以及地理氣候等情況,指令諸将各處關隘,牢守隘口,不得輕敵。

陸遜在山上觀看,見蜀軍漫山遍野,他對将士們說:劉備舉兵東下,連勝十餘陣,銳氣正盛,今日乘高守險,不可輕出。應遵守禦之策,以觀其變。今彼馳騁于平原廣野之間,正自得意,我堅守不出,彼求戰不得,必移屯于山林樹木之間,吾當以奇計勝之。

劉備見東吳死守不出,領兵自巫峽到猇亭,直到川口,七百裡結連四十餘寨,皆依溪旁澗,林木茂盛處。當時正值秋月,天幹地造。

陸遜看到蜀軍已經懈怠,不複提防,于是他号令将士,每人手拿一把茅草,内藏硫磺煙硝,各帶火種,來到劉備的營寨,順風放火。這就是著名的“火燒連營”。蜀軍大敗,劉備領兵奔向白帝城。

在夷陵戰役中,陸遜善于正确分析軍情,大膽後退誘敵,集中精力,後發制人,乘其不備,巧用火攻,終于使吳軍由防禦轉入了反攻,成功得打赢了這一戰。陸遜隻是一介書生,在諸多疑惑的眼光中,打了漂亮的一仗,充分展示了自己高超的指揮藝術和軍事才能。也向别人證明了“後來者居上”的事實,改變了人們的定向思維。

劉備與關羽情同手足,關羽的死讓他充滿了仇恨,人在仇恨面前,智商為零。趙雲、諸葛亮等人多次相勸,他一句都不聽,一意孤行,親自領兵去戰。帶着憤怒去戰,是他失敗的提前,也就是說,他從一開始就錯了。

當時蜀軍兵力較為強大,劉備有必勝的信心,冒然前進,十餘次的勝利,更使軍心大振,劉備自己也有點興奮。可他不太懂兵法,不察看地利,在吳軍頑強抵禦時,也不及時改變作戰部署,在不能舒展兵力的崎岖地域,連結七百裡,結營紮寨,“包隰險阻屯兵”,這是兵法之大忌。陸遜正是利用他的這一錯誤,火燒連營,轉防守為反攻,取得勝利的。

羅貫中稱贊陸遜說:坐帳談兵,按六韬,安排香餌釣鲸鳌。三分自是多英俊,又是江南陸遜高。

劉備“用兵老矣”,卻“不如一黃口孺子耶!”

夷陵之戰,讓建立的蜀漢政權受到了沉重的打擊,不僅損失大量的士兵和财力,還有多名将士陣亡。劉備心率憔悴,新傷舊恨,積累成疾,最後于第二年駕崩,他的死讓蜀國搖搖欲墜。國内叛變四起,諸葛亮用了近五年的時間,才重建軍隊,平定叛亂。

戰後近四十年内,三國的疆域基本上沒有變化,蜀國和吳國重修于好,三國鼎立的局勢出現了穩定的對峙。是以,這次戰役被認為是前後三國的分界點之一。

張蘭‖玄德為仇謀東吳 陸遜智謀敗蜀軍

作者簡介:

張蘭,七零後,國小教師,文學愛好者。

繼續閱讀